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康熙和乾隆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上康熙和乾隆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841 更新时间:2023/12/12 11:14:39

根据统计,我国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不足四十岁,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清朝的皇帝是出了名的勤政,有的皇帝便是累倒在案牍之上。那么,康熙帝和乾隆皇帝为什么如此高寿呢?你是不是会说,他们一定是服用了抗衰老的药,因为古代帝王都想追求“长生不老”。

事实上,恰恰相反。

说到这里,《西游记》里孙悟空偷盗太上老君的仙丹是不是已经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不过,那只不过是神话罢了,现实生活中哪有什么灵药仙丹,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罢了。

然而,古代文明并不开化,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那些千古帝王,他们为了江山永固,为了追求永生,不惜花重金炼制仙丹,以求长生。例如千古一帝秦始皇,他东巡入海求仙,最终的结局显然是掉入了江湖方士设计的美丽谎言深坑之中。

即便是古代的明君,有时候也难逃长生不老的诱惑。

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他们晚年都极其宠信方士之流,对这些江湖术士的要求,皇帝言听计从,为了让方士找到能令青春永驻的“秘方”,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然而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而落得个坏名声。

君子敬鬼神而远之。

不论是谁,都要以正道为标准,不能迷信、崇拜鬼神,否则就会被所谓的鬼神所制约,反而弃老百姓的安危冷暖于不顾,实乃糊涂之举。

众所周知,清朝的君权集中一度达到顶峰。清朝吸取了前朝的教训,架空内阁而设立军机处,也就是说,诸多军机内务,都是皇帝一人决断,皇帝成了唯一的权力中心,而无大臣可以协助他们处理政务。加上清代祖训要求苛刻,所以清朝历代皇帝爱岗敬业的素质,是血液里流淌的基因。

既如此,这些大小帝王的工作量可想而知,所以有很多劳模皇帝涌现,康熙、雍正、乾隆等帝王,都是兢兢业业的勤政皇帝。他们每天四五点起床,终年午休,“白加黑”也是家常便饭。而且我们知道,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8岁登基,整整在岗61年;他的孙子乾隆皇帝的工龄只比他少1年。

怎么样,皇帝的职业看似光鲜亮丽,然而谁说这不是一个高危的职业?

话说回来,既然两位皇帝如此勤政劳神,那么他们是怎么保养的,既然此高寿?归结起来就一个原因,他们没有碰很多帝王都热衷的“嗜好”:炼丹吃药。当然他们也非常注重养生。

如康熙,他在位的时候,平三藩、退沙俄、统一台湾等做了一系列的大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十分勤劳的皇帝。康熙虽然劳累,不过他的生活习惯却很好。宫里虽然锦衣玉食,不过他一直非常爱吃素,很少吃肉。虽然康熙贵为皇帝,可是他最爱吃的食物却是:茄子和小米。

而且康熙没有学其他帝王,他没有吸食大烟的恶习。同时,清朝统治者旗人原来是女真部落,是游牧民族,虽然后来逐步汉化,不过他们依然保留了原来的骑射文化。而这项运动也是高强度体能消耗项目,对于促进新陈代谢,强身健体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据史料记载,康熙在年过花甲时,仍然坚持骑射运动,乾隆皇帝更是加强对骑射的重视,每年都去木兰围场狩猎。

除了戒除不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外,康熙和乾隆从不迷恋炼制丹药。严格来说,是他们摒弃了之前帝王对“永生”不切实际的想法,这是古代很多帝王做不到的。

事实上,所谓的丹药,都是江湖方士骗人的把戏,他们把握了皇帝和那些王侯将相想要长生不老的心理,说自己精通医术,只要肯舍得花钱,就能研制出长生不老药,可笑的是,这些帝王将相居然笃信不疑。

炼丹这件事,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甚至还有专门记载炼丹材料方法的理论典籍。这些典籍发展到后来,一度出现了分支,治疗疾病、美容养颜、强健体魄、开神智等五花八门的用途。

到底能否服用这些丹药呢?答案显而易见。这些药物的主要成分都是水银、铅、硫化汞这样有毒的重金属和硫磺这种腐蚀性极强的物质,再配上铜、金等其他材料融合而成。但凡有点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些方士提炼的丹药都是有害物质。

在这些方士看来,汞(水银)不易腐朽,如果在丹药里加入此物质,正好与帝王所期待的“长寿”不谋而合。而恰恰是这种物质,却成了古代帝王的催命符,这个毋庸赘述。

今天,无论是食品、药品都有非常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过在古代,却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而那些方士恰恰利用帝王想要青春永驻的心理,反而赚得钵满盆满。而且,炼制丹药原是一件耗费大量人力和钱财的事情,所以很多帝王遭受诟病,老百姓被官府搜刮,民不聊生。

康熙和乾隆正是看穿了之前那些帝王迷恋永生的谎言,所以他们没有沉迷于丹药炼制,非但如此,他们认真工作,清心寡欲,坚持锻炼身体,顺其自然接受生老病死,甚至看淡生死。而往往拥有这样豁达的心胸和生活方式,反而是长寿的秘诀,你说是不是?

读史以明志,知古以鉴今。在看乾隆和康熙皇帝长寿的例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如果想要长寿,除了要下定决心戒掉不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而那些迷恋所谓容颜永驻的方式方法,是断然不可取的。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后,杨氏被纳入李世民的后宫,她为何会愿意?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杨氏是李元吉的老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以后,杀掉李元吉,并且杀掉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不过,最终李世民又娶了李元吉的老婆杨氏。那么,杨氏的老公被李世民杀掉,儿子也被李世民杀掉,为什么她

  • 李治是喜欢武则天才封为皇后的吗 真相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唐高宗李治是喜欢武则天才封她为皇后的吗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高宗肯定是喜欢武则天的,除了武则天长得漂亮,符合当时的美人标准外,高宗李治性格懦弱,做事依赖别人,特别是母亲早逝,他更喜欢年长的女人,有人说这是恋母情结。武则天大李治4岁,她的性格刚毅、独

  • 朱常洛在位时间有多长?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明光宗朱常洛,明朝第十四位皇帝,父亲明神宗朱翊钧。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常洛一生福浅命薄,因其生母身份低微,一出生就不招老爹朱翊钧待见,好不容易在近20岁时才被立为太子,仍然整日生活在恐惧和担忧中。这种仰人鼻息,担惊受怕的日子又过了十几年,终于熬到了老爹朱翊钧驾崩

  • 王昙首:刘宋开国功臣、文学家,支持宋文帝即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王昙首(394-430年),字昙首,琅琊郡临沂县人,南朝宋开国功臣、文学家,东晋丞相王导曾孙,卫将军王珣的儿子。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琅琊王氏,拥有学问和品德。东晋时期,凭借门荫入仕,起家大司马(司马德文)属,参与北伐后秦,修复晋帝园陵。南朝宋建立后,辅佐宜都王刘

  • 周瑜为什么让诸葛亮造箭 要求造弓难道不行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风云人物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草船借箭中,周瑜为何不要求诸葛亮打造十万支弓,而是十万支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当年你给周瑜当军师的话,周瑜可能会夸你一句:“你小子还真是个狗头军师,咋和我想的一样一样的呢?”如果在《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回答在水上作战需要的是弓箭,

  • 吾粲: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风云人物

    吾粲(?―245年),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吾粲初为县中小吏,后得县长孙河赏识,担任曲阿县丞,又升任长史,治理有声名政绩,与同郡人陆逊、卜静等齐名。孙权任车骑将军,征召吾粲为主簿,外任山阴县令,入朝为参军校尉。黄武元年(

  • 孙权和刘备都敢称帝 曹操为何始终没有踏出那一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孙权和刘备都敢称帝,为什么曹操始终不敢称帝?是因为他不想吗?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不是不想称帝,只不过是因为在他想称帝的时候被人临门一脚拦住了,在他好不容易把事情摆平后,他自己也就只剩一口气了,与其白白担个贼名,还不如立个牌坊,反正称帝的事有他儿

  • 魏冉:战国时期秦国大臣,一生四任秦相,深受宣太后宠信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魏冉(别名:魏厓、魏焻),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拥立了秦昭王,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后被秦王罢免,“

  • 有哪些与潘皇后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她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潘淑(?-252年),会稽句章人,是吴大帝孙权的皇后,吴少帝孙亮的母亲。和孙权是中国历代帝后中年龄差距较大的一对。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潘淑少时与姐姐俱没入织室,后得宠幸拜为夫人,其容貌和宠爱流传到后世,世称神女、江东绝色。太元元年(251年)、立为皇后。神

  • 弘曕被夺爵最后还被吓死,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弘曕是雍正老来子,深得父兄宠爱,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由于弘瞻跪在弘历曾经跪的地方上,弘历便削夺了弘瞻一切职爵,最终把弘瞻吓死了。这本来是一件小事,弘历为什么要这样小题大做呢?弘曕的生母刘氏是个汉人,她是管领刘满的女儿。雍正七年,她以答应的身份入侍宫中,由于她“秉性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