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永芳是什么人?他投降清朝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李永芳是什么人?他投降清朝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696 更新时间:2023/12/10 16:04:43

李永芳,辽东铁岭人。明末将领。下面由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明朝镇守抚顺的游击将军李永芳开城向后金投降。

李永芳因此成为明朝首个向后金投降的边军将领,抚顺也是后金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以来,攻陷的首座明朝城市。《清史稿·李永芳传》中记载:

太祖伐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太祖,亦自永芳始。

凭借这两条,李永芳的投降不但对明朝的政治打击巨大,也对后金政权有巨大的政治意义。

所以,李永芳在后金政权中(他本人没能活到清朝建立),一直受到优待,也被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掌权人重用,是拥有实权的汉官。

努尔哈赤把自己的孙女(第七个儿子阿巴泰之女)嫁给李永芳,给予李永芳家族世袭罔替的爵位,让他统领后金辖下的汉军部队,规模超过万人,并且让李永芳负责后金对明朝的情报工作。

跟后金皇族联姻,有世袭爵位,有统兵之权,掌管对外情报部门,李永芳不可谓不是位高权重。

也因此,李永芳对后金政权是绝对的忠心耿耿,尽心竭力帮助后金征战和策反明朝将领,为后金政权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清史稿》中,汉官列传排序,李永芳高居第二,仅次于佟养性(跟李永芳同年投降,略晚于李,但佟家据说有女真血统,并且后来出过皇后)。

李永芳在清朝官方的心目中有这么高的历史地位,他的后代自然也都对清朝忠心耿耿,历代清朝皇帝也愿意信任和重用李永芳的后人。

李永芳的子孙,在清朝入关后,入行伍的,至少都能做到提督、总兵之职,走文官路线的,在朝廷当尚书,在地方为总督都是平常事。

根据《啸亭杂录》中的记载,直到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一起涉及到李永芳子孙的人事安排,都还亲口表示过:“李永芳孙,安可与他汉军比也?”

这足以证明清朝皇室对李永芳家族的态度,以及李永芳家族在清朝的地位。

当然,乾隆朝后期,乾隆皇帝因为更大的政治目的,在编纂《贰臣传》时,还是把李永芳名列其中,可这并不影响李氏家族后人继续被重用。

而本文要重点讲述的,却是在这样的一个家族中,在后金(清朝)跟明朝你死我活的那个时期,出现过一个对后金政权无比反感,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为明朝提供帮助和机密情报,且有意叛金归明的子弟。

这位李氏家族的子弟叫李延庚,他的身份不简单,因为他是李永芳的长子。

因为李永芳的原因,李延庚在后金政权内部的地位很高,也被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任掌权人信任和重用。

李延庚在后金时期,就做到了吏部汉承政(相当于吏部尚书,只不过当时后金或清朝的每个部有三个尚书,满、汉、蒙各一个)这样的高位。

李永芳的长子,深得后金掌权人的信任和重用,其父还是反明急先锋,在对明军事战争和情报战争中血债累累,可李延庚的立场却是偏向明朝。

在《清太宗实录》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先是刘兴祚(也叫刘爱塔、刘海)逃时,牛录章京李延庚曾与同谋,及征大凌河,又令心腹家人往作奸细,随睿亲王、豫亲王征宁远时,延庚又从前屯卫遣一人通敌,至是事发,下法司鞫讯,三事皆实。诛延庚,籍家产给其弟。

这是李延庚暴露后(派亲信给明军送信,亲信被抓),被清朝(李延庚被杀时,正是清朝成立那一年)审问后定罪的记载,主要就说了三件事。

其中两件事是在跟随后金军队攻伐明朝边镇时,暗中为明朝通报情报。

另一件事就是帮助后金大将刘兴祚叛金归明。

刘兴祚叛逃事件,也是当时在后金内部掀起了一场巨大风波的政治事件。

刘兴祚本是明人,生活在明朝的辽东边境城镇,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时被前来互市的夷人劫掠至建州女真部落(存疑,也有记载说他是主动投降)。

从此,刘兴祚开始为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效力,并得到努尔哈赤的看重,为其征战。

万历三十三年时,努尔哈赤都还没有开始正式反明,名义上还是明臣,距离后金汗国成立,都还有十一年。

也就是说,刘兴祚虽然是汉官,可他是正儿八经的后金开国元老功臣,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把面对旅顺明军的南四卫(金州、复州、海州、盖州)全交给刘兴祚镇守。

明天三年(公元1623年,后金天命八年),刘兴祚和李延庚试图作为内应(刘兴祚是被明朝登莱巡抚袁可立策反,登莱巡抚兼管皮岛和旅顺明军),把南四卫全部献给明军。

但因叛徒出卖,这事没干成,刘兴祚和李延庚反而被努尔哈赤给抓了。

不过,他们两个被审讯时,都竭力否认背叛后金,因为事情本就未遂,两人口风紧,努尔哈赤没能获得绝对的证据。

加上努尔哈赤从个人情感上,有些不愿意相信刘兴祚和李延庚会背叛,毕竟,一个是后金额驸之子,一个是为后金征战了十八年之久的元老功臣。

因此,刘兴祚和李延庚携南四卫归明事件虽然暴露了,可两人却没有被杀,只不过被剥夺了权力(包括李永芳也因此事被闲置),也没有被关押,且努尔哈赤依旧对他们的生活待遇予以优厚供应。

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后金天聪二年),刘兴祚以自焚假死之计,逃离后金,顺利归降明朝。

刘兴祚归明后一直在皮岛为将,毛文龙死后,一度掌管皮岛事务,后来在“己巳之变”中,率部分皮岛明军勤王时战死。

而李延庚被定罪时,不是此前和刘兴祚密谋献南四卫未遂的事件暴露,是他参与了刘兴祚逃亡事件,给予了刘兴祚很大的帮助。

李延庚在后金天聪二年时,从闲置状态被解放出来,当时的后金大汗皇太极因其是个人才,也为了缓和努尔哈赤时期积攒的满汉矛盾,重新起用了他。

根据《满文老档》中的记载,皇太极也有些不放心李延庚,起用他时,还特别对他予以警告:

因汝父无兄弟,特选授汝以游击之职,要不忘养育之恩,竭诚报效。

所以,刘兴祚逃亡前,李延庚又有一定的权力,有了能帮助刘兴祚逃亡的基础,后来也被定为跟刘兴祚“同谋”。

李延庚所有的罪状也是从后金天聪二年后算起(以前的没证据),这恰恰是让皇太极恼火,有了证据后毫不犹豫杀掉他的原因。

因为,李延庚在献南四卫归明未遂事件后,是被努尔哈赤彻底闲置,无所事事了五年之久,是皇太极又一力起用他,给了他重新进入上层权力圈的机会。

在皇太极时期,李延庚升官速度相当快,短短六年时间,军中职务就从游击升为参将(后金的称呼是甲喇章京),朝廷职务更是做到了吏部汉承政一职。

对于皇太极来说,认为自己是对李延庚有恩的,这是他恼火的根本原因。

但对于李延庚来说,他心中的大义却是明朝为正统,自己为明人,两者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清崇德元年),李延庚被皇太极下令杀害,他也成为李永芳后人(至少在清朝时期)不愿意提及的亲族。

不仅仅是李永芳的后人不愿意提及他,清朝在各类史书中,也有意抹去了李延庚和刘兴祚的大量事迹,清朝也不愿意提及他们。

李延庚出身李永芳家族,却不愿意为清朝效力,我猜想,大概是因为李永芳投降后金时,李延庚已经成年,思想成熟,有了固定的是非观。

所以,他没有被父亲李永芳影响,甘愿放弃在后金政权中的大好前途,甘愿为形势并不那么妙的明朝效力。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风云人物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

  • 宋高宗禅位给宋孝宗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政治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风云人物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在位35年。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皇帝都很留恋权力,他们从来不会轻易让出皇位。就算像乾隆皇帝那样,自己说过的话不得不执行,把皇位让给嘉庆。但他依然霸着不下来,什么事儿都会替嘉庆做主。而且像乾隆这样的,在历史上简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都会

  • 刘子业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与刘英媚之间是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风云人物

    刘子业是刘宋第六位皇帝,著名的暴君。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如果让你穿越到封建王朝选择一个职业,你会选什么?估计很多人都会选择当皇帝。虽然皇帝是个高危职业,不过在古代仍然有很多人趋之若鹜,甚至把它当成终极梦想。皇帝言出法随,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天底下最好的资源,当一个皇帝的确很香

  • 如果项羽选择渡江,他还能东山再起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风云人物

    项羽自刎乌江记叙的是项羽一生中的最后阶段,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很多人至今为项羽痛惜不已。因为项羽一生无敌,基本上没有打过败仗。唯一的一次失败,也就是垓下之战。而垓下之战,虽然刘邦军团(包括韩信、彭越、英布及刘邦自身的军队)用三十万大军围攻项羽的十万大军,其实,如果项羽与刘邦军

  • 古代将军手握重兵 古人为何很少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对古代将军手握兵符拥有大量兵马,为何没人敢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虽然我们没有生活在古代,对古代的一些事情了解的比较少,但是通过一些古代影视剧的观看,也知道了古代的一些事情。尤其是在军权这一方面,古代皇帝对于一些在战场上立下过战功的将军是比较忌惮的,因为这些

  • 孙皎: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轻财交友,谋取民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孙皎(?―219年),字叔朗,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昭义中郎将孙静第三子,武烈帝孙坚之侄,孙权堂弟。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任护军校尉,领兵二千多人,号称精锐部队。后升任都护征虏将军,接替程普都统夏口,曾随吕蒙平定荆州。219年,孙皎病死,孙权

  •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

  • 历史上郑袖与魏美人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楚怀王,战国时期楚国第37位国君,秦末诸侯王之一。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关于楚王身上气味的问题,《韩非子》《战国策》里都有记载。说的是楚王非常宠爱他的妃子郑袖。这时候,魏国又送了一个美人给楚王。这个美人一到,郑袖就对这个魏美人表现出极为友善和亲爱的样子,衣服首饰

  • 朱元璋为什么会给廖永忠"功超群将,智迈雄师"的牌匾?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风云人物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廖永忠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廖永忠到底有多会打仗,以至于朱元璋赐给他“功超群将,智迈雄师”的牌匾?请听我详细道来。廖永忠是明朝的开国名将,他与哥哥楚国公廖永安在年少的时候,都怀有大志,在巢湖这边屯扎有一支水军,用以抵抗盗贼的入侵

  • 孙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东吴能一统天下吗?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沧桑与诗意的历史交相辉映,仿佛可以看到东汉末年风雨飘摇,群雄争霸,悲喜交错,情义血腥交错,一招一式,满盘皆输,千百年后,对于那段历史,人们各执一词,各执一词,有人问,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