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高炽为何会被称为明君?跟什么有关?

朱高炽为何会被称为明君?跟什么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80 更新时间:2023/12/16 16:27:36

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说起有明一朝的那些帝王,估计你第一时间会想起明太祖朱元璋,或者是明成祖朱棣,再就是那个自缢皇帝崇祯,认为剩下的十几位帝王都没有什么存在感。

也许是先入为主吧,洪武大帝还有永乐大帝,的确有很多出彩的地方,不过在这个朝代,还有一位帝王,虽然在位仅1年时间,但他足可以称为一代明君,并且名留青史。这位帝王正是朱棣长子即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

在位仅仅一年,就可以万古流芳?很多人充满了疑问。

在一些明代影视剧里,我们偶尔会看到朱高炽肥肥胖胖的大叔形象,有几分幽默更有几分亲和,但就是很难与一代明君扯上关系。但你有所不知,正是这位其貌不扬、生性敦厚的仁宗皇帝,恰恰解决了明朝四大难题,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在明朝史册上留下惊鸿一笔。

朱高炽和他爷爷朱元璋一样,都出生于安徽凤阳,他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小时候的他因为得过小儿麻痹症,平时运动很少,导致20出头时,已经变得很胖了。

朱高炽性格沉稳,不喜欢到处撒欢乱跑,而是整天沉浸于诗经古籍当中。他早在孩提时代就在父亲燕王的授意下,学习正统武术和传统的儒家教育。即便这个儿子很听话,不过朱棣仍然很不喜欢他,因为在所有儿子当中,就属他跟自己的性格差别最大。

但朱高炽并没有因父亲对自己有成见而自怨自艾,他反而发愤图强,努力改变自己在大家心目中印象。在当燕王世子的时候,他深得爷爷朱元璋的赏识,爷孙俩经常谈心,朱元璋对这个孙子倒是满心欢喜,他能看出朱高炽的坚韧与聪慧。

有一个例子足可以证明朱高炽的不一般,这件事得从“靖难之役”发生前后说起。

长达3年之久的“靖难之役”其实是建文帝朱允炆挑起的。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隔空”传位,将大明江山交给朱允炆,即建文帝。如果朱允炆老老实实坐他的江山,众位藩王叔叔肯定也会相安无事,但他却耳根子软,搞起了“削藩”,这等于是让那些在封地上的叔叔们下岗。

要知道,本来太祖皇帝传位的决定,各个藩王都憋着一股气,不知轻重的建文帝可倒好,想玩一把大的,直接给叔叔们赶下台,以维护自己的长久统治。这些藩王叔叔大都功勋卓著,又岂是好惹的。东北部的燕王朱棣首先就表示不服,最后他联合几个兄弟,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拉开了“靖难之役”的序幕。

为了对付燕王,建文帝首先派出军队在正面战场拖住燕王大军,接着又让人率领一只偏军,直接朝当时朱棣的老巢北平进发。朱允炆本想切断朱棣的后路,让他首尾不能兼顾,只可惜,他却忽略了北平城里还有一个朱高炽。

留守在燕地的朱高炽本不被大家看好,认为他肯定会拖着笨重的身子选择望风而逃,或者是举旗投降,不过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他亲自穿上了铠甲,拿着刀剑在城门上守城,慷慨激昂地说,自己愿意和这座城市共存亡。

破除四大难题

靖难之役中,朱高炽的英勇鼓舞了守城将士的士气,不但阻止了建文帝大军的偷袭,更为重要的是给前方的父亲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为他解决后顾之忧。

此战之后,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成功夺得皇位。当了皇帝的朱棣跟很多帝王一样,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立储。前文有述,朱棣一直不太喜欢朱高炽,倒是对自己的第三个儿子朱高煦颇为欣赏,因为他跟自己最像。

1404年的时候,到了朱棣立太子的关键时期。朱高煦因平时处事圆滑,所以大部分将领都想上书立朱高煦为太子。但当时兵部尚书金忠持有非常强烈的反对意见,劝说朱棣万万不可违背祖制,否则将动摇国之根本。既然朱高炽是长子,就是理所当然的太子,另外,当时还有解缙等大臣的进言,当年二月,朱棣就将朱高炽立为太子。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出征漠北的归途中不幸离世。朱棣去世后不久,朱高炽继位,史称明仁宗。朱高炽当皇帝前后,早就知道大家对自己对朝堂有不同的意见,当然,他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为了证明自己,也为了给大明王朝一个交代,朱高炽不敢懈怠,他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集中在破除4个大难题上做文章。

第一,休养生息,减少征战。永乐年间,大明不仅屡次北伐蒙古,还南征今天的越南,虽然这有利于提高大明的威望,但也损耗了明朝的国力,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老百姓赋税沉重,导致民不聊生。朱高炽上位之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把有限的国库资金用在民生上,出现了难得的“仁宣之治”盛世。

第二,沉冤昭雪、大赦天下。明成祖朱棣曾经为了加强皇权,对那些不服统治的人的家族斩草除根。朱高炽在当太子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他当皇帝后不久,就为当初父亲在位时蒙冤的那些家族进行平反,当即赦免了这些人,并且对于那些有才能的人,将他们安排在了合适的位置,并没有任人唯亲。朱高炽借此事件很好地树立起了自己的威望。

第三,改革吏治,整顿朝纲。朱棣时成立了内阁机构,不过为了限制内阁权利,这个组织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机构,这些官员也没有相应的官职。朱高炽此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在他看来,要想完全充分调动这些内阁官员的积极性,必须要进行“加封”,有了相应的头衔,他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职能,才能忠心为国。于是,三品以上的内阁官员,就此诞生。

第四,撤并职位,废除严刑峻法。朱高炽不怕得罪贵族利益,他大胆裁撤冗余,革除政治弊习,消除了很多没有用的职位。他认为出色的政绩并不是靠设置繁琐的职位得来的,必须要有符合明朝实际的官爵设置,才能振兴国运。与此同时,他还废除了朱棣遗留下来的残酷刑罚。

很明显,通过这些措施的执行,一改明朝旧貌,朝廷气象为之一新,尤其是老百姓对新皇帝的做法赞不绝口。

独一无二的“仁宗”

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朱高炽没有朱棣的心狠手辣,也没有兄弟朱高煦的风流倜傥,不过他却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政治举措,倡导以民为本,发展生产,不但打破朝廷严酷的政治氛围,还达到了笼络人心的目的,树立极好的亲民形象。

只可惜,朱高炽在位仅仅一年时间。朱棣在位时,其实作为太子的朱高炽就已经对朝政事务很上心,加上父亲常年在外征战,很多事情都落在朱高炽头上,久而久之朱高炽积劳成疾,导致他当上皇帝不久就病逝了。

朱高炽执政的一年,是为前人拨乱反正,为后人打基础的一年,有承前后的重要历史意义。也可以说,明朝后来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朱高炽执政时的文治武功。后代的皇帝子孙们,也是按照这个已定好的模式发展的。

明朝后期,万历皇帝抛弃了朱高炽定下的发展基调,导致社会层面的民争,之后全国又进入酷刑时代。随着明朝内忧外患的加剧,崇祯皇帝不堪打压,最终缢死煤山。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无论是哪个朝代,都要看到民贵君轻的客观存在,这一点朱高炽看得透彻,他也延续了明朝200年的命脉,是独一无二的“仁宗”。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范镇:北宋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以直言敢谏闻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华阳人。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举进士第一。仁宗时,知谏院,以直言敢谏闻名,生平不信佛事。尝请立太子,面陈恳切,至泣下。前后上章十九次,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后

  • 宋徽宗和宋钦宗回到南宋 他们能够将赵构赶下台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对如果宋徽宗和宋钦宗回来,真的就能把赵构赶下台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南宋开创者宋高宗赵构,他之所以会在建立南宋之后,强力支持对金国实行和谈政策,其最主要原因是因为,赵构知道南宋真的再也无力和金国对抗了。双方不论从军事实力还是国立来看都天差地别。当时整个南宋政

  • 陆瑁:三国时期东吴官员,爱好学习,信守情义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丞相陆逊之弟。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因为公孙渊巧诈反复而意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赤乌二年(239年),因病去世。人物生平好学守义陆瑁(?―239年

  • 严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严畯(164年~242年),字曼才,彭城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性情忠厚,待人以诚。少好学,精通《诗》、《书》、《三礼》,又好《说文》。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横江将军鲁

  • 历史上蓝玉的能力怎么样?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众所周知,蓝玉是明朝时期的开国功臣之一,也被誉为明朝中期的第一武将,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蓝玉是明朝名将常遇春的妻弟,因为跟着姐夫而从军立功。在常遇春的栽培下,蓝玉迅速成长为一代名将,多次出征漠北,大败北元,给予其沉重打击,为明朝解决了一个重大威胁。那朱元璋为何以谋

  • 安庆绪弑父的原因是什么?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云人物

    安史之乱被称为最血腥的叛乱,始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谋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安庆绪弑杀自己的父亲安禄山,《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明确的记载。《旧唐书》说:“庆绪立于户外,庄持刀领着李猪儿同入禄山账内。猪儿以大刀斫其腹。禄山眼无所见

  • 有哪些与胡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风云人物

    胡综(183年-243年),字伟则,豫州汝南郡固始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擅作辞赋。少年避难江东,十四岁时在孙策属下做门下循行,在吴郡与孙权一起读书。之后陆续任职金曹从事、鄂长、书部。东吴将领晋宗弃吴降魏,胡综与贺齐生擒晋宗,加官建武中郎将。建安

  • 周玘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周玘(258年-313年),字宣佩,义兴阳羡人,西晋官员,西晋末年支持司马氏的江南士族首脑,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孙,平西将军周处之子。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玘出身于义兴周氏,早年举秀才,曾授议郎。西晋末年,石冰、陈敏、钱璯先后在江东发动叛乱,建立割据政权。周玘纠合江

  • 祢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祢衡“少有才辩”,因“好矫时慢物(喜欢指摘时事、轻视他人)”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毒舌”。建安初年,“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年方弱冠的祢衡闻讯赶往许都,途中精心设计并制作出一张张扬个性的名片。在许都呆了一段时

  • 第十三代黔国公沐天波是怎么为了明朝奋战到最后一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风云人物

    大明第十三代黔国公沐天波是怎么为了明朝奋战到最后一刻的?他是大明开国名将沐英的第十一代孙子,在崇祯元年的时候,第十二代黔国公沐启元暴毙而死,在同年十月份的时候,便由其年仅十岁的儿子沐天波来继承爵位,并担任云南总兵官,领征南将军印,开始了为镇守云南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时其所处的时代,大明王朝已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