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伦是什么人?他的皇帝是怎么来的?

司马伦是什么人?他的皇帝是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230 更新时间:2023/12/17 11:54:20

司马伦,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永康二年(301年),赵王司马伦逼迫侄孙晋惠帝禅位,当了西晋皇帝。但仅仅过了两个多月,司马伦就被推翻,晋惠帝也重登帝位。作为晋惠帝的叔公,司马伦为何要夺侄孙的皇位,又为何会迅速垮台呢

一,出身名门

司马伦出身河内司马氏,为曹魏权臣司马懿之子。司马伦少年时曹魏大权就已被司马家掌握,因此他仕途顺利,刚出仕就获封安乐亭侯,担任谏议大夫。

咸熙二年(265年),晋武帝司马炎篡魏建晋,封叔叔司马伦为琅琊郡王。不久司马伦因为指使散骑将刘缉收买工匠盗窃御裘而被捕下狱。廷尉杜友建议晋武帝严惩司马伦、处死刘缉,但有人称司马伦为皇亲,应该免于处罚。谏议大夫刘毅支持杜友的建议,可因司马伦为皇亲而减轻处罚,但不能不治罪。但晋武帝顾念叔侄之情,赦免了司马伦。

二,亲近贾后

司马伦前往封地琅琊就藩,还担任东中郎将、宣威将军。咸宁三年(277年),晋武帝改封司马伦为赵王,还让他担任平北将军。永熙元年(290年),晋武帝病逝,子晋惠帝司马衷即位。晋惠帝封叔祖父司马伦为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让他镇守关中。

司马伦赏罚不公,使得氐羌二族反叛,西晋朝廷只得征召他回京。司马伦到了京城,便极力巴结讨好皇后贾南风,因此得以重获重用,担任车骑将军、太子太傅。司马伦又谋求尚书令之职,结果被张华等朝廷重臣拒绝。

元康九年(299年),贾后因为太子司马遹对自己不敬,便唆使丈夫晋惠帝将其废黜。左卫司马督司马雅与常从督许超二人素来亲近司马遹,对其无端被废感到不满,便游说司马伦的亲信孙秀,叫他劝司马伦复立太子,废掉贾后。孙秀答应,成功劝说司马伦联络通事令史张林、省事张衡、殿中侍御史殷浑、右卫司马督路始等人复立太子。

司马伦将要率兵救太子时,孙秀想到司马遹聪明贤德,一定不会重用自己这种品行不端的人,便改劝司马伦:先鼓动贾后害死太子,然后再以替太子报仇为名除掉贾后。司马伦听了,知道自己素来被人视为贾后的亲信,即使复立司马遹,他也不会感激自己,便同意了孙秀的建议。永康元年(300年),贾后听信了孙秀散布的谣言,害怕司马遹的党羽会除掉她,于是派人害死了司马遹。

不久司马伦与孙秀率军闯入皇宫,废黜贾后,将其党羽一网打尽,还把张华、解结、杜斌等朝廷重臣处死,以便于自己专权。然后司马伦自封使持节、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相国,侍中,还重赏孙秀等亲信,彻底控制了西晋朝廷,晋惠帝则沦为傀儡。司马伦才能平庸,事事都听孙秀的意见,因此西晋朝廷实际由孙秀在操控。孙秀心胸狭窄,独断专行,乱杀大臣,使得朝局混乱。

三,篡夺皇位

淮南王司马允不满孙秀专权,于是起兵声讨,结果兵败被杀。然后孙秀鼓动司马伦加九锡,准备篡位。永康二年(301年),司马伦迫使侄孙晋惠帝禅让,自己当了皇帝。司马伦封儿子司马荂为太子,封孙秀为侍中、中书监、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司马伦为了巩固统治,于是大肆封赏百官。由于封赏过滥,导致高官过多,官帽所用的貂尾不足,只能用狗尾来替代,这就是成语“狗尾续貂”的来历。

司马伦对孙秀十分敬重与感激,于是事事都要和他商议。孙秀则志得意满,对于司马伦的命令感到不满意的,就进行修改,按照自己的意思下发下去,有时一条命令甚至要修改许多次,导致百官无所适从。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各霸一方,实力强大,孙秀担心他们反对自己,于是派亲信担任三王的属官,监视三王。

四,失败被杀

司马冏、司马颙、司马颖见司马伦不得人心,于是联合起兵声讨。司马伦与孙秀感到害怕,便派上军将军孙辅、折冲将军李严率兵七千出延寿关,征虏张泓、左军蔡璜、前军闾和等率九千人出堮阪关,镇军司马雅、扬威莫原等率八千人出成皋关,三路军队都受东平王司马楙节制,一起抵御三王。孙秀又担心三路大军无法抵御三王,又派司马伦的两个儿子司马馥司马虔前去支援。

司马伦军起初作战顺利,多次击败三王联军。但后来由于司马伦军情报失误,配合不力,使得三王联军逼近洛阳。京城的百官与军队早就对司马伦、孙秀不满,于是发动政变,杀了孙秀,然后逼司马伦退位,复立晋惠帝。梁王司马肜向朝廷上书说司马伦大逆不道,应该处死。晋惠帝于是派人赐死司马伦,他临死前后悔的大叫:“孙秀误我。”

总的来说司马伦才能平庸,信任奸臣孙秀,对他言听计从,还把事务全部交给他处理。孙秀借刀杀人,以替太子司马遹报仇为由,除掉贾后,助司马伦控制了西晋朝廷。然后司马伦野心膨胀,在孙秀的鼓动下篡位为帝。但司马伦集团执政无方,使得朝政混乱,更使局势失控,导致八王之乱愈演愈烈,为西晋带来巨大灾难。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如果踢开刘禅自立门户 魏延不帮忙能成功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风云人物

    对如果诸葛亮篡汉自立,没有魏延助他,诸葛亮可以成功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语:三国之中诸葛亮的故事可谓是耳熟能详,他的一生都在为蜀国大业奋斗,最后连死前都是在为蜀国的后续作出安排,就是这样一位“鞠躬尽瘁”之人,他的传奇实在是一件接着一件,我们也都会想诸葛亮为

  • 刘琰是什么人?他的妻子胡氏与刘禅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风云人物

    蜀汉,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刘琰这个人文不能诗,武不能战,在三国那段人才辈出的历史中,他就是个打酱油的。但是,按照《三国志》记载,“后主立,封都乡侯,班位每亚李严”,也就是说,他在蜀汉朝廷里的身份非常尊贵。那么,无战功

  • 靖难功臣泰宁侯陈珪是如何协助朱高炽留守北平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靖难功臣泰宁侯陈珪的故事。陈珪是明朝初年的一个名将,出生在江苏泰州,关于他的史料记载很少,所以我们后人并不清楚其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又是什么时候参军的,只知道其在洪武初年的时候,便开始跟着大将军徐

  • 张煌言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诗有何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张煌言是南明儒将、诗人、民族英雄,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明末,雄踞关外的清兵挥师南下,将战火烧遍整个中国,民不聊生,各地纷纷起义,在这旷日持久的抗清斗争中,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张煌言就是其中的一个。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宁波

  •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获得了多大的利益?为何没有奠定天下三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一般来说,普遍认为这一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势力格局,造就了三国时代的到来。但实际上,我认为赤壁之战只能算是加大和奠定了南北对峙的格局,并没有奠定天下三

  • 陈桥兵变结束后 宋朝为何没有人能够以武乱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之后,宋朝为何再无人能以武乱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宋·枢密院宋朝,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国家无论是经济

  • 裴寂是什么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裴寂唐朝开国功臣、也是唐朝第一位宰相。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裴寂是唐高祖李渊最宠幸的大臣。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掉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并逼迫李渊退位以后,他是怎么对待李渊这位最宠幸的老部下的呢?先来说说裴寂为什么是李渊最宠幸的大臣。李渊在起兵以前,裴寂就是他最好的朋

  • 步阐: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为何归顺晋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步阐(?~272年),字仲思,临淮郡淮阴县人,东吴时期大臣,丞相步骘次子。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继承父业,为西陵督,加昭武将军,封西亭侯。凤皇元年,召为绕帐督。家世在西陵,卒被征命,忧谗畏讥,于是归顺晋朝。晋武帝以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领交

  • 同治皇帝为什么十九岁就驾崩 同治皇帝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同治皇帝为何19岁就早早驾崩?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同治皇帝6岁登基,做了13年皇帝,就一命呜呼了。在清朝的十二帝中是去世年龄最小的一位。那么,同治皇帝为何19岁就早早驾崩?实际上,看看同治皇帝的所作所为,他这已经算是高寿了。死亡之谜对于同治皇帝的死

  • 王曾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北宋名相、诗人。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曾少年孤苦,善作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