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历史上大理国没有被两宋灭掉?

为何历史上大理国没有被两宋灭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19 更新时间:2023/12/18 1:27:45

公元937年,段思平建大理国。公元1254年,被元灭。大理国定都羊苴咩城,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今天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面积相当于今天云南省的2.9倍。

那么大理为什么能在强国林立的两宋时期存活这么久的时间呢?

历史上,大理这个地区其实一直都是远离中央的自治态势

虽然我们说从秦国开始,大理这块区域就纳入了版图,并开始接受中央管理。但是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和通讯手段,大理一直都处在远离中央,自治的状态。仅仅是说在大一统朝的时候,大理是在“地图上纳入”版图。一直到明清的改土归流后,中央才逐步真正掌控这块区域。

大理一直都以宋朝的属国姿态处理“外交关系”

大理国王段誉,对,就是金庸笔下的那个段誉,在1117年派使臣入宋进贡,宋徽宗册封段誉为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对于这样一个姿态上表现顺从的属国,宋朝没有理由去攻打。

北宋初年,进攻大理不符合当时的北宋布局

赵匡胤建国后,当时全国并未统一。大理当时不属于汉人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地区,北宋要面对的局势有在广西一带的南汉,江南的南唐,山西的北汉,还有已经占据燕云十六州的契丹,而其中的无论哪个,对北宋的威胁都远远大于大理。北宋初年,进攻大理不符合老赵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指导方针。

南宋时期面对金兵的压力,无力顾及大理

这个好理解。宋朝都被赶到南方偏安一隅了,自己北边的国土都被金国占领没能收复,哪里还有余力顾及大理。同时,在南宋后期,大理也成为了南宋和蒙古之间的屏障。

攻占大理,谈何容易

云贵一带,地理环境复杂,少数民族众多,正所谓:

土风之不便,沮洳之所陷,瘴疫之所伤,馈饷之所乏当年唐朝两次派兵征讨南诏(大理前身割据政权),以损失20万人的代价依旧没能拿下,而刚刚建国的北宋,实力和当时的大唐完全不在一个当量上,这个时候征讨大理,估计够呛。

从经济利益上看,征讨大理完全是赔本买卖

我们抛开国家一统的层面,纯粹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当时的大理,国土三分之二以上都是贫瘠的土地,地势复杂,集结重兵征伐大理,对两宋王朝并没有利益上的直接益处。

大理举国信奉佛教,对外征服欲不强

大理国相对当时其他国家,国力较为弱小,且信奉佛教,对外征服欲望举国上下都不强烈。一个没有野心和威胁的实力邻居,相对来说就显得不这么需要“迫切”对待。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朝史暮想

两宋之所以灭不了大理,或者不灭大宋可能无外乎其内部和外部原因。

大理所在云贵深处,自古以来就是蛮荒之地,风土人情与中原和江南地区有很大的不同,经济上这些地方一直发展较为缓慢,想要治理好需要花费巨大的资金,虽然两宋比较富裕,但是资深冗员、冗兵、冗官的背景下,再加上外部敌人较强,这方面的投入自然无法达到,所以自然也不会对这块的地方感兴趣。

人文上当地人多数还属于野蛮的属性,治理起来非常麻烦,在两宋之前的历朝历代真正算得上完全统治的也没几个王朝做到,更重要的是,大理对两宋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威胁,而且大理之前的南诏,自古以来就是追奉中原王朝为正统,并且很长时间都是努力吸取中原文化,可以说心甘情愿的作为藩属国,这样的情况下,两宋如果对大理动兵,则完全丧失了道义。

当然说道无法搞定大理,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两宋那糟糕的战斗力了,被北方辽金和西北的西夏轮番虐待之后,两宋还有多少有战斗力的兵(就算对北方也没多少战斗力)对付西南的大理,就很难说,不过需要参考的是,同样在北边,地理环境相似的交至,也就是现在越南就是从两宋的时候正式脱离中国的,而且还是完虐两宋的兵,大理前身之前可能能刚大唐帝国的,所以两宋的兵根本就没实力搞定大宋。当然如果在宋太祖创立之初,依靠原来精锐说不定还是能搞定的,但是历史没办法做假设,国家只看实力,两宋打不过就是打不过大理。

最后,南宋后期是不能灭大理的吗,其实很简单,大理是防止蒙古迂回包抄灭南宋的最后屏障了,当然最终也被破了。

所以总结下:北宋前期没时间打大理,北宋中后期没能力打,北宋后期和整个南宋是没实力打大理,南宋后期是不能打大理,两宋时期是没必要打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历代皇帝和他的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骢明穆宗朱载后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参考资料: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一、太祖元璋,洪武,

  • 历史上的段誉是个什么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入语:段誉作为《天龙八部》中三位主角之一,单纯而重义的形象广为人知,结局的时候他还当上了大理国的皇帝。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么号人吗?一、历史上的原型段誉是金庸先生根据宋朝时期大理国皇帝段正严编造的人物,段正严也叫段和誉,他的生父是大理国皇帝段正淳,并非《天龙八部》中的段延庆,此段正淳也不像小说中那样

  • 为什么汉朝的皇帝前都加个“孝”字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汉朝皇室宣传以“孝”治天下,目的当然是靠加强封建伦理道德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当时以“仁孝”为宣传主线的封建伦理道德逐渐成为系统(成熟),统治者认为在家里子女无条件地“孝”于父母,走入社会后自然无条件地“孝忠”于统治者,汉朝没有科举,考察人才也主要考察孝行,所以推荐人才做官叫“举孝廉”。当然,汉初孝

  • 大理段氏皇帝出家避位为僧,最早是从枯荣大师开始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大理国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国家,他们崇尚佛教,所以皇帝常常跑去做和尚。我们比较熟悉的段正明(保定帝,段誉伯父)、段正淳、段正严(段誉原型)全都出家做了和尚。很难想象,段氏家族到底跟佛教有多么深厚的缘分。那么小说里的枯荣大师,是否也是段氏皇帝呢?小说里并没有交代清楚,不过他是段家皇室子孙这是可以肯定的。

  • 唐朝历代皇帝谁最伟大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不好回答。唐太宗是唐朝盛世的奠基者,他为唐朝的盛世开辟了一条道路。武则天则是继承了唐太宗的政策,继续将唐朝推向繁荣的顶峰唐玄宗在贤臣的辅佐下,终将唐朝发展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但是,唐太宗抢了他哥哥的帝位,信奉道教,喜欢吃丹药,所以死得早。武则天篡权,杀了很多李氏的人。唐玄宗溺爱杨玉环,终将唐

  •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末代皇帝一般子嗣较少或无子嗣?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有种可能1.结婚过早2惊吓导致3.基因问题4没精力,比如崇祯,很勤政王朝末落都是有各种表象,其中包括人丁单薄。人丁兴旺,这个王朝又怎会没落。这个与宫廷内部争风呷醋,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也有很直接关,所谓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王朝更替是它本身已经腐朽不堪,外部势力往往只是摧毁它的最后一根稻草。夏桀,商纣,西

  • 大明16帝完整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大明十六帝1、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父母为他取名叫朱重八。他放过牛、当过和尚、讨过饭。24岁时开始造反。历经无数的磨难和痛苦,他从千军万马中奔驰而出,从尸山血海里站立起来。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宣

  •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多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认为是“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

  • 三国时期所有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汉末灵帝、献帝献帝被曹丕赶下台,曹丕最早在三国争霸时期建立国家,之后刘备称帝,此时孙权还是州牧,1年后孙权也称帝了最后是魏国统一了三国,而当时魏国皇帝曹氏已经名存实亡。当时掌握曹魏实际权力的司马炎篡位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而司马炎自己当了皇帝,史称晋武帝。三国帝王年表帝王│即位元年│退位末年│├┼┼┤

  • 中国历代皇帝平均寿命?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代皇帝平均寿命为39.2岁。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历代中国的皇帝中,由于早殇、累于政事或沉溺淫乐,短寿的皇帝很多。超过60岁的皇帝中,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享年89岁。据传寿命最长的是南越武帝赵佗,享年百余岁,但可信度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