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1294年),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的孙子,监国孛儿只斤拖雷第四子,孛儿只斤蒙哥的弟弟。1260年自称蒙古帝国可汗,汗号“薛禅可汗”,没有得到史学家的普遍认可。1271年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位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忽必烈还是在藩王的时候就怀有“大有为于天下”的理想,并热心于学习中原文化。
蒙哥汗元年(1251年),孛儿只斤忽必烈奉大蒙古国大汗孛儿只斤蒙哥的命令,管理漠南地区的各种事情。他曾先后向僧海云(宋印简)、张德辉、僧子聪(刘秉忠)、王_、元好问、张文谦、窦默等学习儒道,然后开始任用汉人儒士管理邢州的政务;在汴梁整理司法,整顿河南军政;在唐、邓等州实行屯田制度。
蒙哥汗三年(1253年),忽必烈带领蒙古军攻打大理国,4年后大理国灭亡。蒙哥汗九年(1259年),在攻打南宋鄂州(今湖北省武昌)时,因为当时蒙哥汗去世的消息传来,所以忽必烈撤军北上,争夺帝位。次年,忽必烈在平(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称汗,将年号定为中统。和他同父同母的阿里不哥也在和林(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称汗。忽必烈在元朝元年(1264年)打败阿里不哥,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市),改名为大都,随后将国号改为元。元朝16年灭南宋,统一全国,同时开始攻打日本、安南、占城、爪哇等国。
忽必烈统治期间,注意选用人才,采取汉朝统治的方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地方建立行省,我国的行省制度是他开创的;鼓励农工业,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加强边境管理,开辟中外交通,巩固和发展多民族国家。
忽必烈励精图治,棘棘业业地治理元朝,为元朝初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他不断地拓展国土范围,初步奠定了国家疆域的规模,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周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刘率族人迁到磁,到古公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周
北齐开国皇帝是谁?
高洋(529559年),字子进,其祖先为渤海(今河北景县西)人。高洋是东
魏大丞相高欢次子,北齐开国皇帝。
高洋少时,深沉有大度,处事果断,外柔而内刚。高欢曾以时事考问高洋,高洋每次都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往往能抓住事情的要害,高欢很赞赏他的分析判断能力。高欢还曾要他的儿子们整理乱丝,以试探他们处理事务的能力,别的人都在想办法理出头绪,独有高洋却抽刀斩之,并且说:“乱者须斩。”
东魏武定五年(547年),高欢病死。其长子高澄继承父亲的职位,仍为大丞相,继续把持着东魏政权。高洋这时为尚书令、中书监、京畿大将军、太原郡开国公。
东魏武定七年(549年)八月,高澄在邺城被其厨人、梁朝战俘兰京等刺死。事出仓促,内外震惊。高洋亲自率众扑杀诸刺客,同时严密封锁消息,只对外宣称奴反,大将军被伤,迅速稳定了局面,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当时朝内外莫不为高洋遇乱不惊、镇定自若、处分得宜的才能所惊异。事后,高洋遂继兄执掌东魏大权。
东魏武定八年(550年)正月,高洋被授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齐郡王,不久又晋爵为齐王。五月,高洋由晋阳至邺,进位相国,总理朝政,接着便行禅代之事,废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为中山王,自己正式做了皇帝,定国号为齐,年号为天保,国都为邺城,建立了北齐高氏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