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以其勤政和承前启后之功,延续和夯实了康乾盛世的基础。由于每个皇帝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为了使排名具有一定的客观公平性,我想从两个方面对雍正进行排名。
一、从勤政的角度进行排名。
中国古代400多位帝王中,出现了很多声色犬马、不务正业的皇帝。
而雍正则是屈指可数的“劳模”型皇帝,真正将皇帝当做职业来做的人。
在这个方面,雍正挤进前五名应该是没问题的。
在许多现代人的观念中,古代皇帝集天下大权于一身,肯定是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但事实并非如此,特别是清朝的皇帝,他们的所作所为,大到上朝理政,小到饮食起居,都会受到严格的限制。
单单拿幼年皇子的练武习文来看,有时候皇帝绝对是门苦差事。
清朝的皇子皇孙,大约从五六岁起,就要学习文化和骑射。
而这种学习也是非常艰辛的,每天早上通常在五、六点钟就要进入教室自习,一直到中午才能放学,然后午饭、学习骑射。
这样的学习制度,使清朝的皇帝大都养成了非常勤政的习惯,而雍正在这个方面尤为突出。
雍正登基时,表面看似强大的清朝廷,实际上国库严重亏虚,吏治也腐败不堪。
因此雍正每天焦头烂额,一心扑在朝廷政务上,每年仅仅在自己生日当天才给自己放一天假,这样的工作作风确实令人佩服,很多人说雍正完全是因为操劳过度而去世的,这句话应该有一定的道理。
雍正经过13年的呕心沥血,将一个充盈的国库和相对清廉的朝廷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乾隆。
雍正勤于政务方面,在历史上400多位帝王中,确实是非常罕见的,在我的心目中,将他排在第五位吧。
二、从政治功绩方面排名
在这个方面雍正应该可以挤身前20名。
雍正的勤政几乎是公认的,他的勤政并非出工不出力。
在位13年,对于国家的治理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比如:
首先是整顿吏治
吏治腐败,在康熙朝便已十分严重,而晚年的康熙对此似乎也束手无策。
吏治腐败导致的是政令不通、欺上瞒下,官官相护,上下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官员人人中饱私囊而国库空虚。
如若任由其发展,那结局估计和明朝崇祯末年一样:官员个个肥得流油,而国库却空得叮当响。
雍正继位后,大刀阔斧,首先建立养廉银制度,提高廉洁官员的福利待遇,然后严防死堵涉及公有财产的流通渠道,严厉惩治贪腐行为,竭力在官场营造一种良好的廉洁风气。
同时还设立了军机处,由皇帝本人裁断军国大事,削弱大臣的权利,扭转混乱的朝纲。
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官场风气得到扭转,政令能够上通下达,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公有财产,使国库得以充盈。
其次是改善民生
通过火耗归公及摊丁入亩的方法,将人头税和附加税变为法定税收。
使地方官员没有私自摊派附加税的理由和权利。
极大地维护了百姓的利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雍正皇帝上述这些功绩,从几千年的历史来看,虽然并非他所独有,并且也比不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但在古代400多位帝王中,应该能进入前二十位的排名。
以上便是小可对这个问题的愚见,望各位朋友雅正,谢谢!
这题真的比较难答,因为视角太高,视距太大。
雍正勤政而麻利,在位止十三年,却做了别人二十六年做不到的政绩。在整个华夏历史诸多帝王中,他排名无疑在居前行列,但具体有多前,这就不太好妄言了,因为涉及到非常复杂的跨朝代比较,不过可以稍稍分析一下概况,定个范围。
①雍正本人,天子身,劳碌命,非常的勤于政务,据说他一天只睡两到三个时辰,相当于四到六小时。做事设方略详尽,处事手腕果断坚决,大致是清这个朝代,最好的三位治国帝王之一。
能略压他半肩的,只有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和康熙。入关者顺治无功,多尔衮不彰。加上有外战开疆扩土之功,雍正应比继往开来的清宗皇太极地位还要高。第四大概会是皇太极,或在位六十三年的满清第一长命帝王乾隆,一万首诗也不能白写了。
②清朝皇帝的总体排位,在历史上肯定位属于中后段,而且越来越会被后人所忽视淡忘。水矮船低,所以雍正大排名也不会有多高。
缘于这基本是很不咋地的一个朝代,有破坏无建设,对内血腥愚昧、对外封闭窝囊、清贡献主要在前期领土方面,但中国历史上元领土是最大的,现在都被压在箱子底了。
③只从概率论的角度着眼考虑,清,作为一个近三百年的大朝代,前三乃至前四的皇帝都挤进总排名表前一百还是有可能的,并有望在前三十帝王名录中取得一到二个名额,但开国者和内外俱治的康熙理应居前。
所以我大胆猜测一下,雍正大约在排名四十到八十之间这个区间。具体大约五十几或六十几,大致如此,将来恐怕会更低。
答自刘羽舟和萧铭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