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只有皇帝能穿龙袍,为何在电视剧中包拯却敢在大街上穿“龙袍”呢?历史上包拯是不是也穿了类似“龙袍”的衣服?

古代只有皇帝能穿龙袍,为何在电视剧中包拯却敢在大街上穿“龙袍”呢?历史上包拯是不是也穿了类似“龙袍”的衣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674 更新时间:2024/2/20 5:37:31

在最初,龙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高,在远古时代还有豢龙氏专门为舜饲养龙。到了夏朝,第十四代君主孔甲得到一雌一雄两条龙,刘累便向豢龙氏学习养龙之法,被封为御龙氏。这个刘累就被认为是刘姓的始祖,不过后来刘累养死了一条龙,因为害怕处罚,还将其做成菜进献给孔甲吃(不明白他当时怎么想的)。所以,后来龙逐渐消失,我都怀疑是不是被我们的祖先吃光了…………

龙在早期一直是作为中国文化中祥瑞的存在,至少在周朝时就出现在天子的服装上。但当时它是作为“十二章”的一部分,并没有特别崇高的地位。十二章包括: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有时候分花和鸟两个章)、宗彝(南宋以前就是一只老虎一只猴子)、藻、火、粉米(晋朝以前是粉和米两个章)、黼、黻等,通称“十二章实际上十六章”。

至于中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把龙和天子联系起来?从阅读过的史书中发现,最早将皇帝称为真龙的可能是从明代开始。明末张献忠曾自称:“古元真龙皇帝”,而用真龙称呼天子也是在明代的小说中大量出现,我估计张献忠也是受其影响(中二宅男?)。

而现在我们常说的真龙天子,我查证了一下,竟然是从近现代才开始的。现代著名小说家姚雪垠在60年代出版的《李自成》中才首次提到了:“她想,既然人们都说明朝的气数完了,真龙天子已经出世,说不定这真龙天子就是李闯。”

至于历史上最早将龙和帝王联系起来的应该是刘邦,《史记高祖本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估计是当时诸侯一个个都有着显赫的出身,只有刘邦出身小小的亭长,为了给自己身上贴金,刘邦不惜给自己老爹戴绿帽子,编织了这个故事。仿效远古圣人踏巨人足或吃燕子蛋等等有感而孕的典故,而且也不是真龙,只是蛟龙而已。

此时,龙的地位并没有特别拔高到天子帝王专属的角度,但是已经开始和皇家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到了唐朝,龙和皇权开始有了联系,皇帝生活相关或赏赐功臣的器物上开始比较多的出现龙的样式,龙开始成为皇权的代表。从服饰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时候龙开始单独并较大的出现在皇袍的袖部或前胸后背,与其他图样比起来已经有了独特的地位。

但是至少到宋代,龙依然不是皇帝的专属,民间依然被允许广泛。当时主要区别等级还是依靠衣服的颜色。

龙正式成为皇家专属则是从元朝开始,那时起民间不再允许使用龙图案。到了明朝因为大量制度传承于明朝,龙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家和重要官员的专属。皇帝用五爪龙,重臣或功臣宠臣,皇帝会赏赐有四爪龙的官服,称为蟒袍。

这里的四爪龙是指将原本五爪的龙去掉一个脚趾,称为四爪,所以其实也可以称四趾龙。现在有不少网络作者弄不清这点,将五爪金龙描述成有五个爪子,还异想天开的认为这个爪子在腹部正中,这就像是人肚脐的部位长出一只手来,非常可笑,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受此影响,深信不疑。

到了清朝,衮龙袍依然是皇帝专属,为民间禁忌。但是对于蟒袍的限制开始放松,主要只对蟒的数量进行限制。《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七:

蟒袍,亲王、郡王,通绣九蟒。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额驸、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皆九蟒四爪(趾)。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将军、县君额驸、二等侍卫以下,八蟒四爪。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五蟒四爪。而在民间,一些戏曲中需要用到时,使用的都是蟒袍,而且会在四爪的基础上,再去掉一个爪子,成为为三爪。不过现在已经没有这种讲究了,基本上都是五爪龙了。

了解了发展经过,我们再说回包拯包青天。大家在看最经典的金超群版的包青天时,有没有发现,里面的包公说话很像唱戏啊?没错,当时包青天在拍摄过程中就是很大程度借鉴了戏曲,包扣包公的官服其实也是来自于戏服,并非宋朝的服装。充满了清朝浓浓的农家乐审美,而在宋朝的服装都是非常素净的,包公不可能穿着这么一身五彩斑斓。

而至于为什么要给包公穿上一件蟒袍呢?我考虑可能主要是因为包公的贴职,相当于职称是龙图阁直学士,在宋代会被尊称为大龙,到后世逐渐就演变为用包龙图代称包公,那么穿一件蟒袍就非常符合其形象了。

包拯穿的不是龙袍,而是蟒袍。龙袍有五个爪子,蟒袍只有四个爪子。一般的王公贵族可以穿蟒袍,龙袍只有皇帝能穿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从建国以来的帝王世系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1、秦仲2、庄公3、襄公4、文公5、宁公6、出公7、武公8、德公9、宣公10、成公11、穆公12、康公13、共公14、桓公15、景公16、哀公17、惠公18、悼公(以上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19、厉公20、躁公21、怀公22、灵公23、简公24、惠公25、出子26、献公27、孝公28、惠文王29

  • 末代皇帝溥仪临死前为何一直喊着“河车丸”?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溥仪中国最后一位皇帝,1908年还是2岁的溥仪就被慈禧抱到了北京紫禁城中抚养。从这一刻起,他就已经成为了这已摇摇欲坠的大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就是如此,溥仪成为了君,他的父亲和母亲就成为了臣,自此虽紫禁城和北京太平湖的醇亲王府只是在咫尺之间,但是溥仪却可以说已经和自己的父母算是“天人两隔”,毕竟溥仪

  • 历史上的帝王都爱穿黄色龙袍,为何宋朝却把红色袍服作为标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不是历史上的君王都要穿黄袍。其实,历史上的龙袍可不止只有黄色,至少有五种颜色。秦朝是黑色,汉家帝王也多穿红色。明朝是红的,黄的都穿。。这和中国的阴阳五行有关系,金木水火土,各代表一种颜色。秦国尚水德,所以秦始皇穿黑色;,刘邦自称是“赤帝之子”,尚火德,所以汉家帝王也多穿红色。宋朝是火德,火对应的颜色

  • 皇帝穿的龙袍(蟒袍)产于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龙袍,即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龙袍为什么龙袍要绣九条龙呢?因为古代帝王受《周易》的影响,崇尚”九五至尊“。龙袍的空地一般为褚黄色,龙袍上并绣有9条龙

  • 古代帝王的谥号、庙号、年号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一、什么是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文字,有褒贬之意。文字可长可短。传统说法,谥号形成于西周早期。据说是周公所创建。但是近代以来,王国维根据历史资料,认为谥号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这一说法得到了广泛认同。到了秦时曾一度废除,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有些不妥

  • 汉朝有多少个皇帝?贡献最大的是哪几个?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堂堂汉朝,让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它使得我们的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汉族,它征战四方,把我们汉民族的声威传播到世界各地。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汉朝。漂亮帅气的汉朝服饰汉朝简介一、历史上的“汉”政权历史上国号为“汉”的政权不少。分别有这些:1、刘邦建立的“汉”,史称“西汉”。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总共

  • 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共21位君主,依次为:唐高祖李渊(在位8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唐高宗李治(在位34年)、唐中宗李显(在位6年)、唐睿宗李旦(在位8年)。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唐肃宗李亨(在位6年)、唐代宗李豫(在位17年)、唐德宗李适(在位26年)、唐顺宗李诵(在位1年)、唐宪宗李纯(在位15

  • 历史上是哪位魏国大臣去劝说魏帝曹奂退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实话实说:还真不太清楚。因此特意去翻了翻《晋书》:“于戏!王其钦顺天命。率循训典,底绥四国,用保天休,无替我二皇之弘烈。”这篇退位诏书载于《晋书》武帝本纪,此文并非实皇帝亲自降诏,而是命太保郑冲持诏书献于晋王司马炎。”只记录了是“太保”郑冲手持曹奂的“禅让诏书”去献给司马炎。但不知道去劝曹奂的是不是

  • 中国历史上的年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

  • 俄罗斯人曾号称“罗马人的皇帝”,最后为什么却被欧洲抛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题主是在开玩笑吧?俄罗斯人信仰的是东正教,罗马教皇是罗马大公教的教皇,东正教与罗马公教从分裂那天起就势若水火,信仰东正教的沙皇请罗马大公教教皇去加冕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就算沙皇想请罗马教皇去给自己加冕,罗马教皇肯去吗?即使罗马教皇肯去,恐怕也得被俄罗斯的东正教教徒给轰走!俄国沙皇加冕始于伊凡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