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下面是有夏朝的历代皇帝列表,欢迎参阅。夏朝的历代皇帝列表历史上第一王朝夏朝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然而夏的统治并不巩固,启在位的时代就发生了伯益叛乱;启之子太康也治国无方,当政期间更是战乱纷纷,最后被东夷的后羿夺取了统治权,史称“太康失国”。后羿与太康相同,也是一个无能的统治者,终日沉溺于游猎之中,将政事完全交与寒浞手中。寒浞掌权后,杀后羿而代之,自立为王。后,太康弟仲康之孙少康与夏朝遗臣伯靡联手,起兵打败寒浞,恢复夏朝的统治地位,史称“少康中兴”;夏朝的统治这才得以巩固,进入了国势向上的相对稳定时期。自少康以后的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等八代的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到夏代的第十三个国王孔甲执政,夏朝开始走向了衰亡。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引起人民的不满和诸侯的叛乱。夏朝的统治从此发生危机,只过了四代便导致了亡国之祸。故而史书记载“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国语·周语》)。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大量驱使百姓为其建造了无数的宫室台榭,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纷离之而去。而这时,黄河下游的一个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夏朝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献与文字记载,故而,我们今日了解夏朝只能从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近年来,通过对夏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使我们对夏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由此看来,夏朝已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与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传说,酿酒业也是由夏朝开始的。《世本.作篇》有“伐狄作酒”的记载。)另外,从一些古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夏朝已经采用干支纪年,并且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夏时”,这都是当时科学文化水平的见证。夏朝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他们分别是: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夏桀,前后约四百七十一年。夏王朝是一个古老的王朝,虽然距我们已经四千年,但关于夏的一些传说至今还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夏作为上古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夏朝就没有此后中华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夏朝的国号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既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信的朝代,夏朝国号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夏国号的意思,从古到今出现过十几种说法,其中最为传统的、最为普遍的说法,见于《说文解字》,它是中国的第一部字典,作者是东汉的许慎,夏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夏,中国之人也,。从交、从页、从臼。臼,两手.交,两足也。”甲骨文“夏”有三个部分组成,上部是“页”(读xie),它指的是人头。两边象手一样(读ju),下面是(sui)是脚的意思。在《说文解字》里的“夏”,是居住在中国的人,称夏人,夏人有头、有手、有脚。这不是中国之人独有的特征,而且许慎说,夏为中国之人,其实夏朝还没有出现中国这个名号,中国名号确见于西周武王时期,也可能出现于商朝,既然如此夏国号到底什么意思呢?要想明了这一点,最好能找到“夏”字最初的写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没有看到公认的夏朝的字,但是晚一些的字是有的,这就是商朝的甲骨文,非常幸运的是在商朝的甲骨文中,找到了一连串这样的字,其实他一个字的不同写法,文字发展的早期,一个字有不同写法是正常的,象形稍微有一点差距也是正常的。这个字象什么,学者解释很多,有人说是蟋蟀,有人说是天牛,有人说是蝗虫,还有其他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些字都是画的蝉的象形,也就是知了的样子,它就是春夏秋冬的“夏”,主要有两点理由:1、形似。2、义合。形似:商代的甲骨文有很多象形字,不是图画,象形就是把字,要指代的事物的特征把它表现出来,比方说要表现牛,就画一个牛头,要表现羊,就画羊角,按照这个原则,去认甲骨文上很多字,就能判断出来。具体到蝉,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它有触须,宽宽的额头,另一个特征是网络状得、纱一样的薄翼,这一批字已经具备了这两个特征。义合:蝉在夏天是常见其形,唱闻其声一种昆虫,作为夏天的特征之一,确实可以用蝉来表示夏天,甲骨文的“春”字,表示的草出生的样子,“秋”是庄家成熟的样子,“冬”是枝果折落的样子,“夏”是蝉的意思。表示四季的,都是用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来表达的,具体到夏,就是在夏天里叫着得知了,这也符合我们所说的蝉鸣夏的意思。时代早于夏朝的辽西红山文化中,江南良渚文化中,已经有了玉蝉,可能当时人们意识到了,蝉——蛹,这种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的神秘现象有关系,这种神秘现象,无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不断。在商周时代,在青铜礼器上,大量地雕缕蝉纹图像,按照清朝冯云鹏兄弟所写的《金石索》的解释蝉纹的意思是取居高饮清之义。两汉时期,在丧葬的仪式中往死者嘴里放玉蝉,以寄托生命如蝉,获得再生的希望。从很久远的时代,蝉能够蜕变、转生,蝉处于污秽而化成高洁,蝉居高而鸣远,蝉饮露而清高等等,已经逐渐的丰富和明显了起来,如此我们可以推断,启以蝉形的夏字作为国号,大概正是看中蝉代表这些神秘而美好的意义,反映了启仿佛秦始皇帝嬴政那样,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愿望。也可以反映全新意义上的,确立了世袭制的夏朝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崇高地位。那个君王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延绵不绝、世代永存、居高鸣远呢?猜你喜欢:1.夏朝历代皇帝列表2.夏朝皇帝列表3.中国夏朝皇帝列表
更多文章
秦国历代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在位54年,替周孝王养马获封地,只有五十里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在位2年嬴仲,前845年~前822年,在位23年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秦襄公敬仲,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杀后,周襄王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秦
古代皇帝武功排名,你觉得哪10位可以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这里的武功,要从两方面去理解了。一个是指具象的武功,即武力值。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最牛无疑是项羽了。但项羽算不算皇帝?我觉得算,他是和刘邦共舞的人物,不能排除在帝王之外。另几位如李世民、刘秀、刘裕、冉闵、慕容垂等,都不仅武功盖世,又在开疆拓土上有一定的建树。另一个是抽象的武功。即单纯指开疆拓土的帝王。
清朝有那一些皇帝啊?按顺序来啊?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清12帝分别是谁1努尔哈赤(年号天命)2皇太极3顺治4康熙5雍正6乾隆7嘉庆8道光9咸丰10同治11光绪12宣统(清末帝溥仪)清朝十二个皇帝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称谓。有名字,有庙号,有谥号,有年号,还有称大行皇帝。庙号,清朝十二个皇帝,除了宣统以外,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辞海》解释:帝王死后,在太庙
中国历史上,哪位末代皇帝结局相对较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末代皇帝结局最好非溥仪莫属,清王朝被消失后,这个皇帝没有受到不公平待遇,反而又在皇宫里住了十多年,享受清福。1931年后,还当了伪洲国皇帝,成为中国人民的汉奸。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鬼子后,成为了战犯。在抚顺羁押期间,生活质量很好,由于他是见风使舵的人,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共产党不但没有给他定罪
清朝皇帝每天早上几点上朝?大臣们又是怎样的作息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大清朝当官就别想睡懒觉,这可是在大清律法中有明文规定的,四更天起床,五更天之前务必要赶到金銮殿等候,要说三点多钟起床也不为过。这在现如今的我们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儿,周末12点那是常态,平时加班熬夜,睡眠严重不足,为何古人的精气神又如此旺盛呢?其实看似比我们更衰的古人,远没有我们现如今忙碌,当然这
刘邦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特别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刘邦统一了中国。实行了君主制度,中央集权制。不在沿袭分封制度的弊端。实行郡县制。事实当中汉朝的成立,才是真正的文化的汉字的统一,秦朝时要求的是官文统一,真正作到文化汉字统一,在当时的秦朝根本没有做到。刘邦汉朝的统一,使国家有了统一得文化根基与传播!使得汉族文化得以传播远杨,从此大汉民族得以
清朝历代的皇帝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12帝13朝清朝是十二个皇帝,每个皇帝一个年号,但是清太宗皇太极两个年号:先叫天聪,后来改元叫崇德,这样十二个皇帝就变成了十三朝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名),庙号太祖,谥号先叫武皇帝,后叫高皇帝,年号天命,全称承天广运神功圣德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名),庙号太宗,谥号
古代历史上政绩好,对后代有深远影响的皇帝都有谁?他做了哪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的高度无人能及。中国5000年,就出这么寥寥几个(9个)大一统开国皇帝。而且,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只出唯一一个最伟大的,中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汉族汉文化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刘邦。.应该是,刘邦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优秀、最伟大的人。无人能比。展开:…………如:“伐无道诛暴秦”,刘邦以其伟大思想观念
梁朝散骑员外郎的职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员外为定员外增置之意。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三国魏末始置员外散骑常侍,晋以后所称之员外郎指员外散骑侍郎(皇帝近侍官之一)。一般就是皇帝的近侍官,出行时的仪仗队。拓跋浚一般指拓跋拓跋(440年—465年),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帝拓跋晃长子,母恭皇后闾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五位皇帝。注解来自于百度词条
周代道国历代国君。完整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西周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共王姬扈周懿王姬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东周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姬林春秋周庄王姬佗周厘王姬胡齐周惠王姬阆周襄王姬郑周顷王姬壬臣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周景王姬贵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周元王姬仁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