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帝13朝清朝是十二个皇帝,每个皇帝一个年号,但是清太宗皇太极两个年号:先叫天聪,后来改元叫崇德,这样十二个皇帝就变成了十三朝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名),庙号太祖,谥号先叫武皇帝,后叫高皇帝,年号天命,全称承天广运神功圣德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名),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年号先天聪后崇德,全称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第三个皇帝顺治(年号,以下同),名福临,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全称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第四个皇帝康熙,名玄烨,庙号圣祖,谥号仁皇帝,全称: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第五个皇帝雍正,名胤,庙号世宗,谥号宪皇帝,全称: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第六个皇帝乾隆,名弦,庙号高宗,谥号纯皇帝,全称: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第七个皇帝嘉庆,名永琰,庙号仁宗,谥号睿皇帝,全称: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第八个皇帝道光,名绵,庙号宣宗,谥号成皇帝,全称: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第九个皇帝咸丰,名奕,庙号文宗,谥号显皇帝,全称: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第十个皇帝同治,名载淳,庙号穆宗,谥号毅皇帝,全称: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第十一个皇帝光绪,名载,庙号德宗,谥号景皇帝,全称: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第十二个皇帝宣统,名溥仪,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已协商为溥仪追加谥号为愍帝,庙号为恭宗。
古代皇帝有表字吗?你怎么看?
表字,又称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表字起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后逐渐形成一种制度。根据《礼记》记载,古人男子在二十岁举行冠礼成年后,就要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或后辈在称呼时就不能直呼其名,这时就需要取“表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同时表字体现一个人的德行,一般由父母或师长等德高望重的长者进行取字。
古代女子也有取表字的情况,根据《礼记内则》记载,“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后东汉大儒郑玄作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意思是说,古代女子在十五岁举行笄礼,就需要取表字进行称呼,以示其成年待嫁。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一般有一言字、两言字,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表示兄弟排行并给予期望的字,如孙坚四子其表字按照排行分别是: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孙匡字季佐;这里孙坚对四个儿子给予深厚的希望,伯、仲、叔、季是兄弟之间的排行,长子孙策掌握符印为一家之主,次子孙权作为参谋出谋划策,三子孙翊为辅弼之臣而存在,四子孙匡也作为辅佐之臣而存在。
②表示美称或尊称的字,如孔桩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建、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子”就是对古代男子的尊称或美称。
③表示与名意思相近的字,如曾巩字子固,巩、固意思相同;班固字孟坚,坚、固意思相同;孟轲字子舆,轲、舆都有车之义;梁鸿字伯鸾,鸾、鸿都是飞禽;郑樵宇渔仲,樵、渔都是一种职业;陈琳字孔璋,琳、璋都是一种美玉制品。
④表示意义相反的字,如曾点字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刘过字改之,改了就不为过错;王绩字无功,成绩和无功意思相反。
⑤表示对名进行补充、延伸,如曹操字孟德,即道德操守之意;赵云字子龙,即云从龙之意;李白字太白,太白是延伸白为太白金星;杜牧字牧之,延伸牧为牧守一方之意。
古代士族一般在成年之后都有表字,古代部分皇帝也有表字,如刘备字玄德、孙权字仲谋、刘秀字文叔、刘彻字通。但是皇帝地位特殊,一般称呼陛下或其他尊称,所以表字基本无用,另外因为避皇帝讳,后世史官也不予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