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正的隋炀帝杨广是个怎样的人?他的统治时期为什么会这么短?

历史上真正的隋炀帝杨广是个怎样的人?他的统治时期为什么会这么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708 更新时间:2024/1/28 4:39:37

杨广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被黑的一位皇帝。历史上真实的杨广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主,他二十多岁荡平陈朝,为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当上皇帝后,创科举,建大运河,开疆拓土。尤其是征高句丽,虽以失败告终,但却打碎了高句丽崛起的梦想,为以后中国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这一不世之功,又有谁建成了。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只要有任一皇帝能做成杨广做到的一件大事,他就可以名垂青史了。杨广之所以亡国,就在于他太性急了,总想以十多年的时间完成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事,结果损耗国力,民不聊生,最终亡国。但这并不应该否定杨广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也不能否认杨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大政治家。

提到杨广,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荒淫无度,暴虐无道,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昏君。

可真实的历史是这样么,隋朝是因为他灭亡的,这不假,可是他真的就是书上写的那么不堪么?

关于杨广抢夺皇位

这根本就是靠实力挣回来的。如果说你有两个儿子,一个资质平平,不善待自己的正室老婆,天天在外面胡搞,连嫡子都没有生出来,最后老婆不明原因死亡;另一个儿子,才智出众,作风简朴,不好声色,谦恭谨慎。跟自己的老婆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要是你你会立谁当太子。更何况他们的父母可是千百年来最有名的模范皇帝夫妇。

有人会说杨广的这些所作所为都是装出来的。这是典型的以结果推原因,就算他平时的行为能装,平灭南陈治理江南的功绩可是装不出来的。

开皇八年,年仅二十岁的杨广,作为最高统帅,率领贺若弼韩擒虎杨素一举荡平南陈统一华夏,之后任扬州总管,治理江南地区将近十年,政绩突出。

我们在看当上皇帝之后的杨广都干了哪些事情

颁布大业律。晚年的隋文帝,猜忌残忍,屠杀了很多功臣,苛捐杂税越收越多,刑法越来越重。杨广上台后,废除了严刑苛法,重新修订了法律,颁布了《大业律》

始定科举制度,改革官制,回复了国子监。大业二年,杨广增设进士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材制度,打通了寒门的上升渠道。这相当于恢复高考,设立大学。

迁都洛阳,修建大运河。杨广迁都洛阳可不是某些书上所写的那样,为了享乐。当时江南地区已经渐渐成为华夏的经济中心,虽然隋朝统一了全国,可南方地区的分裂势力仍然强大,关中的长安无法对江南地区形成有效统治,包括到了唐代,洛阳也是一直作为陪都存在的。而大运河的修建,更是建立了一个南北方军事经济乃至政治沟通大通道。同时迁都洛阳也打破了自北周开始的关陇集团对帝国政治的垄断。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皮日休诗中有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正是道尽了运河百年大利。

攻灭吐谷浑,占城,契丹等国。大大扩张华夏疆域,征服了半个西域和整个青海,这时华夏王朝首次将青海高原划入版图,亦是东汉之后再次将越南纳入版图。

如果说这时杨广去世,说他超越唐宗宋祖,并不是在吹牛。

然而一切都葬送在了大业八年的那一个决定

大业八年,隋炀帝决定东征高句丽。其实这个决定是没什么错误的。当年高句丽进攻隋朝的辽西地区,隋文帝杨坚派大军三十万攻高句丽,无奈士兵水土不服,高句丽也遣使谢罪,仗没打起来。后世唐王朝经过太宗高宗两代人数次的攻伐才终于平灭了高句丽。可见出兵高句丽是很有必要的。

隋炀帝杨广错就错在太过于自信,太急功近利。第一次征讨高句丽军队总数达到130多万人,而运输物资的民夫是军人数量的两倍。统治如此多的军队,放在现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隋炀帝过于自负,常凯申附体,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必须经过他的同意才能实施。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这样的指挥,不失败才怪。反观唐朝的每次征讨,不过数万人,精兵强将,每次都是大胜而归,同时还不断对高句丽实施偏师骚扰。最后高句丽因为粮荒自己都快瓦解了。

所以说战略失误,急功近利导致了隋炀帝第一次征讨高句丽失败。

但是一场战役的失败对于隋帝国来说并不是致命的。

如果此时隋炀帝能够整军修武,休养生息,同时采取唐朝的策略,偏师骚扰高句丽。胜利还是能够站在他这一方的。

奈何隋炀帝太自信,太自负。

从小到大,从南陈,到吐谷浑,逢战必胜,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大的挫折。

愤怒已经冲昏了他的头脑。

大业九年,大业十年又分别第二次,第三次征讨高句丽,最终闹得国困民穷,烽烟四起。

其实从头到尾隋炀帝都是想要建立不世之功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一开始的成功,让他不断自负起来,而后的失败,对他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也让他迷失了自我,他开始不顾客观条件,任性妄为,最终身死国灭。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年少时候的挫折并不是什么坏事,他让我们认清了自己,而年少时的一帆风顺,带来的既有成就也有积累的自负。撞到了南墙就不要再去撞了,不要过分执着于自己心中的执念。到达成功的路有很多条。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代宋朝皇帝列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宋朝是继唐末五代分崩离析之后建立的、一个统一了大半个中国的、新的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下面是有历代宋朝皇帝列表,欢迎参阅。历代宋朝皇帝列表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庚申,建隆元年,辽穆宗耶律Z应历十年,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德七年公元963年:癸亥,建隆四年,乾德元年,北宋灭荆南公元965年:乙丑,乾德三

  •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多少个朝代?你对它们了解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本题问的是朝代,不是国家,所以按照中国史学正统理论,传说政权,地方政权,少数民族政权,割据政权就不计算在内了。近代以后,研究中国历史的西方学者按照古埃及习惯给中国正统王朝命名,介绍朱棣的时候用的是“第二十一王朝第三位皇帝”的说明,这句话二十多年前在哪一本书上看到的,已经记不得了,但是介绍的内容一直未

  • 中国共有多少皇帝?年龄最大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从秦开始,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十六国时期、宋(北宋、南宋)、金、元、明、清、到民国,经历两千多年,也从封建制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过渡到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在这两千多年间,中国一共有过494位皇帝。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开始至1912年,溥仪在辛亥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曾娶白种人为妃?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有,这个皇帝就是著名的唐玄宗。提及唐玄宗,想必大家都会想到他一手开创的开元盛世,他与杨贵妃的风流韵事,当然还有他晚年的昏庸最终造成了安史之乱。但是,大家或许不知道的是,唐玄宗可不止专宠杨玉环,他也曾经一度迷恋一个白人洋妃,那便是曹野那姬。曹野那姬是一名来自中亚曹国的妃子,是典型的白种人。据史料记载,

  • 汉文帝在位期间、在治国方面有哪些伟大事迹,为何后人那么崇拜他的无为而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刘恒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他很有胆识,很有才能。汉文帝8岁的时候被封为代王。他从小博学,所以长大后很有志向。刘恒正式称帝后,体贴百姓、爱民如子,深受天下百姓的爱戴。汉文帝很重视农业,见到战争过后,老百姓很穷,粮食捐税上不来,他就下令:恢复农业生产,减免捐税。到了播种的时候,汉文帝亲自带领大臣去乡

  • 隋朝皇帝列表?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581年-619年)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建国隋朝,定都大兴城。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7日604年8月13日)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24年。父杨忠,是北周的随国公,杨坚袭位后,迫静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随”,但其认为随有走

  •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红颜祸水?她们有哪些祸国殃民的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位:喜喜是夏朝最后一位妃子,是夏桀的宠妃。因为倾国倾城的美貌把夏桀迷得神魂颠倒,喜最喜欢听裂帛的声音,所以夏桀特意找来很多丝绸撕给喜听,只为博得美人一笑。除了这一点,喜还与夏桀酒池肉林,裸身嬉戏。夏桀不理会朝政,还大伤民力,那时有很多百姓都被朝廷逼的自杀,最后夏朝也被商朝给灭了。第二位:妲己妲己

  • 都说秦朝是大统一朝代,那么以前的周朝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周、秦都是统一的,但性质不同。周是分封制,各行其事。有些中央鞭长莫及,很难达到管理效果,并自然的慢慢便分裂。而秦为中央集权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一切都在中央的统一管辖下,所有号令由中央下达下边严格执行就可以。这种集权制不单是指国家的统一,更能体现人的思想、文化方方面面的统一。秦的大一统制度一直

  • 古代孝顺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1.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担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

  • 为什么西汉只有四位皇帝有庙号? 这四人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王朝一共有四位皇帝分别有庙号,分为是汉太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世宗刘彻、汉中宗刘洵。庙号兴起于商朝,到了周朝的时候,庙号又被废除,秦朝统一六国以后直接把庙号和谥号全部给废除;不允许臣子议论君主,刘邦建立汉朝以后也恢复了庙号和谥号制度,当时的庙号也是非常严格的,都是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标准来给君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