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王朝一共有四位皇帝分别有庙号,分为是汉太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世宗刘彻、汉中宗刘洵。
庙号兴起于商朝,到了周朝的时候,庙号又被废除,秦朝统一六国以后直接把庙号和谥号全部给废除;不允许臣子议论君主,刘邦建立汉朝以后也恢复了庙号和谥号制度,当时的庙号也是非常严格的,都是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标准来给君主上庙号。
西汉第一位拥有庙号的肯定是汉太祖刘邦,这是一位农民起义的皇帝,他推翻了暴秦和西楚政权,建立了汉朝,与民为乐,休养生息。
刘邦统一了分裂的天下,而且在位期间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建树,驾崩以后群臣给刘邦上了庙号为太祖,这是封建王朝第一位拥有庙号的皇帝;刘邦的文治武功影响着后代君主。
西汉第二位拥有庙号的君主是汉文帝,他是一位幸运的君主,早年的时候被自己父皇安排在代国当君主,避免了吕雉清洗,被陈平、周亚夫等人拥立为皇帝;刘恒在位期间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汉朝又回到了与民为乐的时代,而且汉文帝是一位对待天下老百姓最好的一位皇帝,他在位的时候减轻赋税、减轻刑法。
第三位拥有庙号的皇帝为汉武帝刘彻,他的庙号是世宗,这位皇帝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驱赶匈奴,汉朝的边境达到了上百年的和平状态,而且崇尚儒学;实行推恩令,削弱藩国的力量,最后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朝在刘彻的手里才真正达到了历史的统一。
第四位拥有庙号的皇帝为汉宣帝刘洵,这是一位在牢狱里面长大的皇帝,他登基当皇帝以后,收拾了汉武帝留下的烂摊子,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加强了与西域的关系,汉宣帝的时候汉朝的综合实力达到了最强;所以后代君主和群臣给宣帝上庙号为中宗。
从宣帝以后,元帝和成帝都是没有多大作用的皇帝,而且从元帝开始就宠信了太监和外戚也导致了汉朝由盛转衰。
庙号是说要入宗庙享受子孙世世代代祭祀的称号,早期不是哪个皇帝都有的,只有有很大功绩的皇帝才有。其他的只有谥号,是后面皇帝对前皇帝的评价,西汉只有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孝文帝刘恒,世宗孝武帝刘彻,中宗孝宣帝刘询四人。好像元帝,成帝本来也有,后来取消了,记不清了。
汉景帝为什么是西汉第六位皇帝?前面五位都是谁?
这看怎么算?西汉第一个皇帝是汉高祖刘邦,他下来是他的嫡长子汉惠帝刘盈,刘盈之后是他的儿子前少帝刘恭,刘恭被吕后杀了以后,立了惠帝的另一个儿子后少帝刘弘。注意,惠帝和他俩儿子当皇帝这段时间,其实都是吕后在实际执政,吕后去世后,陈平和周勃等诛杀了吕后的娘家势力,改立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刘盈的弟弟)代王刘恒继位,这是汉文帝,汉文帝之后再传给他的儿子汉景帝。这么算,汉景帝就是第六个皇帝
汉高祖汉惠帝西汉前少帝西汉后少帝汉文帝
由于两位少帝都是由吕后立的傀儡皇帝有些史学家并不认同他们的皇帝身份
汉代皇帝的庙号
太祖高皇帝(刘邦)孝惠皇帝(刘盈)少帝(为高后所废杀)淮阳王(为周勃所废杀)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孝景皇帝(刘启)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孝昭皇帝(刘弗陵)昌邑王(为霍光所废)中宗孝宣皇帝(刘询)孝元皇帝(刘)孝成皇帝(刘骜)孝哀皇帝(刘欣)孝平皇帝(刘)孺子(为王莽所废杀)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显宗孝明皇帝(刘庄)肃宗孝章皇帝(刘)穆宗孝和皇帝(刘)孝殇皇帝(刘隆)恭宗孝安皇帝(刘祜)少帝(北乡侯刘懿,病死)敬宗孝顺皇帝(刘保)孝冲皇帝(刘炳)孝质皇帝(刘缵)威宗孝桓皇帝(刘志)孝灵皇帝(刘宏)少帝(为董卓废杀)孝献皇帝(刘协)附:汉朝二十四帝谥号(根据《汉书》《后汉书》注)西汉:高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此后历代王朝始祖多以“高”为谥惠帝谥法『柔质慈民曰惠』文帝谥法『慈惠爱民曰文』景帝谥法『布义行刚曰景』武帝谥法『威强德曰武』昭帝谥法『圣闻周达曰昭』宣帝谥法『圣善周闻曰宣』元帝谥法『行义悦民曰元』成帝谥法『安民立政曰成』哀帝谥法『恭仁短折曰哀』平帝谥法『布纲治纪曰平』东汉:光武帝谥法:“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明帝谥法:“照临四方曰明”章帝谥法:“温克令仪曰章”和帝谥法:“不刚不柔曰和”殇帝谥法:“短折不成曰殇”安帝谥法:“宽容和平曰安”顺帝谥法:“慈和服曰顺”冲帝谥法:“幼少在位曰冲”质帝谥法:“忠正无邪曰质”桓帝谥法:“克敌服远曰桓”灵帝谥法:“乱而不损曰灵”献帝谥法:“聪明睿智曰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