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义是什么?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义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650 更新时间:2024/1/28 4:18:41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义主要是避免过早过多树敌,并且能让自己日后的登基显得名正言顺。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说法主要指的就是曹操。东汉末年,刀烟四起、群雄逐鹿,客观的讲,谁都没有一统中原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能把皇帝握在自己手里,就给了其他实力不济的小诸侯听命于自己的理由,毕竟皇上的话是一定要听的,至少不会联合其他诸侯来打自己,这一点在群雄乱战的局面下尤其重要,否则“枪打出头鸟”,实力越强就越有可能被群殴。

古人还是讲究君臣之道的,虽然造反篡位的事屡屡发生,但大多都还要给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自己名正言顺的登上皇位以获得更多的支持,还能避免被后世辱骂。比如在地下挖出了个碑、鱼肚子里发现个纸条,再或者就是小孩的童谣什么的。曹丕称帝就是让刘协再三让位后才接受的皇位,还给了人家一个“献帝”的谥号,意思就是皇位是人家主动献出来的。

当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在有实力、大志向的诸侯眼里,这反而是征讨的理由,蜀汉伐魏提出的口号就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并指责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因而,在群雄争霸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实力!

明正言顺,事出有因。

燕王姬哙禅让,这件事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燕王哙行禅让是燕国史上一件比较著名的故事,在外人看来燕王哙的行为或许有些匪夷所思,君王给相国禅位,实在让人看不懂。子之的确是一位能人,并且深受燕王哙的赏识和重用,不过禅位给一个外人,势必会让太子等人心生不满。所以燕国不久后便发生内乱,齐国趁虚而入将燕王哙杀死,子之被擒。这起事件对燕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燕国便会有亡国的危险。

子之,是战国中期燕国的相,因为利欲熏心,对燕王生出取代之心,虽然巧使伎俩得以如愿以偿,当上了燕国的王,却好景不久,落得个身败名裂、被敌国杀死的悲惨结局。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铺路王位

子之,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国之相,应该还是很有能力的。他善于揣摩燕王心思,深谙官场阿谀奉承之道,深得燕王欢心。

公元前321年,是燕易王十二年,称王两年后的燕易王崩殂了,太子哙继位,成为燕国的第二位王,史称燕王哙。子之深知燕王哙颇有雄心,特别是企图击败经过商鞅变法正强势崛起的秦国,就着手办这件事。

子之对内搞改革,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对外则团结列国,对邻国保持友好关系,为联合列国合纵攻秦打下基础。

筹备工作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到了燕王哙三年(公元前318年),燕国正式向列国发出国书,邀请列国参与到由燕国主导的合纵攻秦运动中来。

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在暗暗的打着。最后,楚、韩、魏、赵四个国家出来响应燕国的合纵攻秦倡议。无论如何,有几个国家能参与,燕王哙的脸上也有些光彩,对于出面操持此事的子之又有了更多的信任与倚重。

于是乎,在燕国的带领下,五国联军浩浩荡荡的杀向了秦国。可惜,这五国联军却被秦军给击败了。由燕王哙提出并主导的此次合纵攻秦运动仿若一场闹剧,刚一开始,没怎么扑腾,就草草的以失败告终。

此后,燕王哙的雄心壮志一落千丈,对于朝政也不再热心,悉数交由子之打理。子之实际上成为燕国的王了。可是,子之却不甘心只当实际上的燕王,还要做名义上的燕王,于是就暗地里继续铺路。

子之与苏秦、苏代兄弟关系很好,又有姻亲。一次,苏代出使齐国后回到燕国,燕王哙问他齐王有称霸的可能不,苏代说没有。燕王哙问原因何在,苏代答道:“齐王对大臣不够信任。”此后,燕王哙更加信任子之,自己甘居幕后,让子之主持朝政。

燕国大臣鹿毛寿劝燕王哙早行舜之事,禅让王位给子之,以盛名流传千古,做一代圣主。

被成功洗脑后的燕王哙答应了。

二、君臣易位

燕王哙五年(前316),燕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禅让大典,燕王哙将燕国的王位禅让给了相邦子之。

子之称王,是战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件具有重要影响的大事。这件事如果能完全成功,将与田氏取代姜氏为齐王一样,对战国历史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可惜的是,这次禅让,或者说君臣易位,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就在国内反对和外国干涉的内因外因联合作用下归于失败。

燕国姬姓老贵族强烈反对燕王哙禅位子之。燕国自从西周初年召公受封于此,到此时已经过去了大约七百年了。七百年来,姬姓老贵族是国君的一家子,享受着特殊的社会待遇,拥有各种特权,早已习惯了被国人供养着。现在倒好,国君换成了子之国君换了,燕国老贵族不稀奇也不过于反对,但有一个前提是,换的必须是他们姬姓的公子让一个外人来当燕王,这是燕国老贵族们万万不能接受的。他们肯定要起来反对,坚决不同意将七百年的江山拱手让人!

反对最激烈的是太子平。他作为燕王哙册立的名正言顺的国家储君,是王位的不二继承人。燕王哙纵使真的不想当国王了,要禅位,也应该禅位给他太子平啊,怎么能便宜了一个外人呢?

于是乎,太子平决定动用武力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正在此时,将军市被前来找到太子平,表示愿意助其一臂之力。太子平大喜过望。

齐国的君臣在得知邻邦燕国正面临一场内乱时,知道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的时候到了,十分高兴。齐宣王主动向燕国太子平示好,表示愿以举国之力帮助太子平攘除奸臣以复国夺位。

太子平见国内外的势力都支持自己夺位复国,信心满满的,决定一举拿下蓟城,铲除子之势力。

子之为君的第三年(前314),太子平发动了国内数万军民向子之所在的蓟城进攻。市被被太子平委以重任,带领军队向蓟城发动了猛烈进攻。

可是,子之早有准备,布下了天罗地网来对付市被的军队。所以,市被带军连续作战多日,都未能攻破城墙,反而自己这边损兵折将不少,甚至有的士兵见取胜不成就逃走了。

子之这边警告市被:趁早悬崖勒马,若继续不识天时,与国王为敌,只有死路一条。还是举兵杀向废太子姬平,为国家立功,将功赎罪吧。

市被见难以取胜,又不想当他们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就意志动摇了,拉起军队杀向了太子平。

结果,子之这边还没怎么出手,市被与太子平就先打起内战来了。几个月下来,军民殉难达数万人之多。

三、祸乱余波

在太子平最需要齐宣王兑现诺言时,齐宣王按兵不动、坐等着看好戏。

这时候,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大思想家孟轲看不下去了,就去劝告齐宣王:“现在大王去解救燕国臣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到了,燕国军民必然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是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趁火打劫的话,万不可取。天下固然畏惧齐国的强大,但现在大王若背信弃义不行仁政的话,无异是给一个借口让列国来攻击齐国啊!请大王立即下令,出兵燕国,尽早制止暴乱,安定邻邦,与燕国臣民商议,拥立一位新君,是为正道。”

可惜的是,孟子的话,齐宣王未能听进去。在太子平被杀、燕国持续动乱中,子之与反对他的势力两败俱伤后,齐国最终才派出了匡章带领大军进入燕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燕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齐军将燕王哙、子之等人统统杀害,而后,将燕国的宝贝装满了一车又一车,当作战利品,踏着燕国军民的血泪运回国内,给燕国人留下的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表面上看,齐国成为燕国内乱的最大受益者。而事实上,齐国此次的趁火打劫成为一宗大罪,顷刻间便昭然于天下。这为后来燕昭王复仇、联合列国几乎灭掉了齐国种下了因。当然了,这后来的国家祸乱齐宣王是看不到了。但是,父债子还,这账算到了齐宣王的儿子齐闵王头上。当然了,此乃后话。

相比较于齐国,赵国做的就足够仗义了。赵武灵王没有掺和齐国、燕国之间的杂七杂八的事儿,他直接向韩王要过来在韩国做质子的燕国公子姬职,立为燕国新的国王,然后直接派大军送回燕国即位,是为燕昭王。此外,赵国还帮助燕国平定了祸乱余波,迅速稳定了国内局面,巩固了燕昭王的地位,受到了列国的赞扬和燕国君臣的感戴。

子之称王是典型的过把瘾就死,燕王哙为了当成尧舜般的圣主明君,不切实际的搞禅让,祸乱了国家不说,自家还惨遭不测,不得好死,

上古,大禹禅让帝位于伯益,伯益被大禹之子杀害,启自立为帝建夏,宣告史上首次禅让制终结,开启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

战国时,燕国第38任国君姬哙继位后,雄心勃勃欲建功立业名留青史,联合楚、韩、魏、赵伐秦,无功而返。姬哙痛定思痛决心改革,任命“贵重果断”的子之为丞相。子之不负重托,大刀阔斧改革,大见成效。哙索性做甩手掌柜,由子之主政。

在无数人忽悠下,姬哙居然脑袋发热,效伤远古禅让制,禅位子之。此举遭到太子和贵族强烈反对,与子之展开数月内战,大伤燕国元气。

禅让还招致齐国武装干涉。齐国以平乱攻燕,燕军人心厌战不加抵抗。齐国攻占燕都,杀姬哙与子之,太子亦死于战乱,燕几近灭国。

哙禅让,纯属开历史倒车,刻舟求剑!其结果祸害百姓、自己家破人亡。唯一意义,除了成为后代君主的反面教材外,徒添历史笑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历届皇帝的顺序表,要从古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皇陵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年~1626年天命福陵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627年~1643年天聪/崇德昭陵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44年~1661年顺治孝陵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62年~1722年康熙景陵世宗:爱新觉罗胤1723年~1735年雍正泰陵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36年~1795年乾隆裕

  • 汉朝最有名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是汉武帝刘彻,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并结合当时的实际,提出了以儒家为尊,重用儒士,使得儒家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在文化的这一方面他功不可没。在军事上,他采取了主动出击匈奴的强硬措施,亲征的匈奴单于伊稚斜战死,并逐步侵入漠北,直捣匈奴政权的中心,大伤匈奴元气,使得数百年来的边患得

  • 西安蓝田的“华胥氏”,有什么历史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有关华胥传说流传至今最有名的有女娲补天、女娲造人、伏羲画卦、伏羲女娲兄妹结婚延续人类和黄帝梦游华胥国等。其中在民间广泛传播而少见于古籍记载的是伏羲女娲兄妹结婚这个传说。传说华胥氏族的成员在一次大水灾中遭受了灭顶之灾只有伏羲女娲两兄妹因为坐在葫芦里被漂到了蓝田临潼交接的一座山上才幸免遇难。当他们看到这

  • 琅琊榜靖王萧景琰喜欢谁最后和谁在一起了 靖王历史原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琅琊榜中没有写景琰最后的感情生活,因为他最后当了皇帝,这是小说。这是梁朝历史上的靖王,姓赵,名勋,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孝宗赵的六弟,也是最小的皇弟。宋光宗的小皇叔。生于公元1145年宋高宗绍兴十九年(公元1162年)宋孝宗继位后,立即册立为靖王,时年17岁。靖王和其兄孝宗一样渴望收复中原失地,建功立业。

  • 都说九是阳之极,那么为什么古代帝王的冠冕是十二旒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帝王冠冕有十二旒(liu),是帝王的“服制”,与“九五之尊”无关。“十二旒”,是因帝服“十二章”而定的。“章”,指花纹。“十二章”,是说帝王龙袍上要有十二种花纹。据说,“十二章”之最早记载,是《尚书.益稷》。其中,帝舜命禹按“十二章”图案制作“帝服”。不过,《益稷》所载《尚书》,经东晋梅赜所献“

  • 历史上有哪些女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其他女主有吕后,契丹萧太后,慈禧太后,宋美龄等等都是。1.首先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我国受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正统的女皇只有武则天一人。2.英国历史上有六位女王,分别是:玛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玛丽二世、安妮女王、维多利亚女王、以及现在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3、俄罗斯历史上也有

  • 梁朝后宫嫔妃的等级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皇后以下置贵妃,位于贵嫔之上,又以昭仪、昭容、昭华代修华、修容、修仪。以后又有修改,如以三淑、三昭、三修为九嫔,而以婕妤、容华、充华等位其下。南北朝代均有增损。梁以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又有美人、才人

  • 秦国历代君王中,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读史逍遥今,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历代秦国君主中,我最喜欢的是秦穆公。原因是:一、战略眼光;二、注重人才;三、胸襟广阔;四、知错能改。战略眼光秦穆公目光远大,为了秦国利益绝不计较一时的得失。他执政时,秦国还比较弱小,邻居晋国实力强大。穆公明白此时只能合作不能起争端,于是他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为妻,主动向

  • 清代中期兴起的陕西刀客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刀客,可能不少人会认为这只是在影视剧中才会出现的虚拟人物,但历史上在关中平原还真有过刀客的存在。据说,刀客大都身怀绝技,勇猛威武,雄健有力。他们通常携带一种临潼关山镇制造的极为锋利的“关山刀子”,舞起刀来,寒光逼人,只闻刀风,不见人影。所以群众称之为刀客。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刀客群体从产生到兴

  • 电视《琅琊榜》是哪个朝代的事,有历史考证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琅琊榜》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大梁这个朝代基本上是架空的。但是从书中的一些细节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朝代的印记。一、南北朝时期的梁1、朝代的名字和皇帝的姓氏都如出一辙,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2、和书里描述的类似,历史上的南梁也是处在一个同样没有大一统的环境里。书中的梁和大渝北燕时常爆发战事,而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