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熟悉清史的人提起道光皇帝的为人首先就会评价其为节俭乃至吝啬,甚至说他是抠门至极的皇帝。这其实除了有他性格方面的内在原因之外,还与其所处时代有很大关系。说白了就是道光皇帝没钱了。道光皇帝登基时,清王朝已经遇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道光皇帝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道光所处在的时代是整个清朝的中衰时期,历史上将道光皇帝所处的时期与其父皇嘉庆皇帝统治的时期合称为“嘉道中衰”。公元1820年,39岁的道光皇帝继承了其父嘉庆皇帝留下的皇位,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在他继位刚刚十天时,西北的新疆就爆发了张格尔叛乱,为了平定这场叛乱,道光皇帝前后动用四万大军,花了上千万两银子,历时七年时间才最终平定了叛乱,但是北方烽火刚熄,南方战乱又起。南方又爆发了鸦片战争,最终,落后的封建文明毫无悬念的被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所击败,大清朝厅第一次在亿万臣民面前威信扫地,这场战争不仅以清廷的失败告终还让清朝政府赔偿了数额巨大的赔款,道光皇帝亲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同时又赔了两千多万两白银。与此同时,天公还不作美,道光在位时期,清朝境内水旱灾害频繁,农作物十年九不收,财政的捉襟见肘使原本就性格节俭的道光皇帝变得更为吝啬了。
为了节省花销,道光皇帝连出奇招:由于财政上的捉襟见肘,迫使道光皇帝一改清朝皇帝在花销上大手大脚的习惯,此时的清朝财政收入早已不是康乾盛世使得盆满钵满,道光皇帝接手其父留下的实际上是一个烂摊子,道光皇帝的节俭实际上也是迫不得已,谁不愿意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而残酷的现实逼使道光皇帝不能这样,他不仅对自己生活上苛刻,甚至对于其后宫嫔妃也极其苛刻,道光一朝,绝大多数的后宫嫔妃都无缘无故的惨遭降位,很多嫔妃甚至被连降数级,其原因,历史上大都没有记载,很多人将其归咎为道光皇帝的喜怒无常,实际上这里面有道光皇帝性格上的原因,但是据说更多的的因为道光皇帝想要节省开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清朝的后妃根据品级不同而每年每月都享有不同数额的月例银子,道光皇帝揪住一些小事而频繁将嫔妃降位,不言而喻,就会为宫中节省不少开销。这一点在当时恐怕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明白的。
除此之外,道光皇帝还废止了清初便开始实行的持续了将近两百年的木兰秋,这项活动从清朝皇帝入关之后便开始沿袭,直到嘉庆皇帝去世前夕都一直进行,而道光皇帝即位后便将其废止了,道光皇帝在位三十年间甚至连承德避暑山庄都未去过,最多不过去圆明园避暑而已,不愿劳师动众的去热河行宫避暑,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热河距离竟是遥远,一行下来开支巨大。
道光皇帝为自己营建豪华的陵寝凸显其虚伪至极:道光皇帝的陵寝位于清西陵嘉庆皇帝的昌陵以西,按照乾隆皇帝生前定下的“昭穆之制”道光皇帝在去世后应该葬在清东陵,道光皇帝最初也是遵循了皇祖定下的祖制,也就是说道光皇帝曾经在清东陵建了一座自己的陵寝,但是在其生前一次视察陵寝时,发现其刚刚完工的陵寝竟然出现了渗水的问题,并且将地宫之中已经葬入的孝穆成皇后的棺椁和遗体浸湿,这让道光皇帝非常生气,在处理了相关责任人员之后,道光皇帝发现清东陵之中已经不再有上好的风水宝地了,因此道光皇帝决定废弃自己刚刚竣工的陵寝,而在清西陵一处所谓的风水宝地重建了陵寝,这就是现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道光皇帝的慕陵。慕陵虽然是清朝所有皇陵中最为简化的一座陵寝,但是简化并不代表简陋,恰恰相反,慕陵造价花费确是非常昂贵的,其所用的材料包括金丝楠木汉白玉等珍贵材质。由此可见,道光皇帝所为的节俭,实际上是说一套,做一套,虚伪至极。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因为此时,清政府的政治经济自嘉庆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到了道光时期,依旧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力下降。
道光前期有一定的改革魄力,但是胆子又比较小,想通过自己的省吃俭用来给众大臣做个表率。然而这对于平时作威作福,享受惯了的贵族,官员,都是起不到作用的。
后期1840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更加剧了这种情况,所以,你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