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这个有意思。我觉得是黄帝,因为已经是神仙了~~~
在不考虑政绩和名声等方面,单论个人智商的话,那嘉靖应该是明朝最聪明的皇帝了。朱元璋绝对也是明朝数一数二的聪明皇帝,但单论个人智商,他大概还是没有嘉靖聪明。
第一,嘉靖智商比朱元璋高。朱元璋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在于他以一介贫民最终开创了一个朝代,以及他在位期间表现出来的巨大胆魄和铁腕治吏。然而这两点是有客观因素辅助他造成的。不但有儿时的玩伴汤和、徐达等人引荐他加入反元义军,后来更是成为了义军首领郭子兴的女婿。这些军事上的客观因素,为他开国提供了极大的外部条件。开国后的魄力和铁腕是和他开国皇帝的威望息息相关的,并非个人智商很高导致的。嘉靖皇帝的情况截然不同,他是以旁支身份登基的,而且当时才十几岁,所以无论主客观条件都算是比较一般的。就是在这样一般的条件下,他完成了几件难度极大的大事。
第二,“大礼仪”之争,压制住了文官集团。自明英宗起,文官集团逐渐做大,到了武宗朝时,文官集团势力已经很庞大,皇权已然受到很大的挑战。十五岁的嘉靖在这样的朝局环境中登上皇位,此时朝中有以杨廷和为首的庞大文官集团。然而他最终挫败了庞大的文官集团,赢得了这场长达五年的“大礼仪”之争,也为自己扫除了绊脚石。
第三,长年深居西苑,却能牢控朝局。嘉靖是一个崇尚修道的皇帝,加上“壬寅宫变”的影响,直接导致了他长年不上朝的不良作风。史料记载,嘉靖虽然不上朝,但奏折还是有批阅的,也会定期接见阁臣和内侍等。就是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手段,他成功的把严嵩、徐阶等一批老练的文官压制住,同时权利也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这也充分体现了他远超常人的智商。
综上所述,嘉靖皇帝在一系列不太利好的主客观条件下,完成了一连串高难度的大事,所以他是明朝当之无愧的最聪明的皇帝。不知道大家的观点是怎样的,敬待留言指正
明朝有作为有贡献的皇帝,除了朱元璋,还有哪些皇帝?
很多人对明朝都有一些误解。其实明朝有很多有作为的好皇帝。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代宗朱祁钰以及明孝宗朱樘。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明孝宗朱樘。
明孝宗朱樘在公元1487年9月登基,年号“弘治”。他统治中国十八年,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明孝宗朱樘的主要功绩有:
一、励精图治,勤政爱民。
(1)明孝宗每天除了按时参加早朝外,又增设午朝,与大臣们共同处理政务。
(2)明孝宗多次下诏减少赋税,减轻人民的负担。尤其是当一个地方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后,明孝宗都会下旨减少征收或免除当地的赋税。
二、明孝宗严格约束宦官,防止宦官专权。
三、明孝宗对特务机关东厂和锦衣卫严格约束。在明孝宗主政期间,东厂和锦衣卫的人都不敢为非作歹。
四、在人事方面,明孝宗大力提拔重用既正直又有真才实学的大臣李东阳、刘健和谢迁等人。
五、在农业生产方面,明孝宗多次派人兴修水利工程,大力发展生产,促进粮食产量提高。
六、在生活方面,明孝宗非常节俭,反对铺张浪费。
七、在军事方面:(1)明孝宗派兵部尚书马文升重整军备,淘汰不合格的将官。尤其是贪污受贿、贪生怕死的将官。
(2)明孝宗派陕西巡抚许进等人率领明军打退侵略者,收复新疆省哈密地区。
八、在感情方面,明孝宗感情专一,一生只爱张皇后一人。古代的皇帝往往都是拥有三宫六院后宫佳丽三千。然而,明孝宗是古代唯一坚持一夫一妻制的人。他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
以上八点就是明孝宗的主要功绩。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或建议,欢迎留言。
这涉及到四任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
明洪武时期,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天灾频发,民生多艰。但也正因为如此,明太祖朱元璋“宵旰图治,以安生民”,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终于形成一个“治世”局面。康熙帝评价朱元璋统治期间为“治隆唐宋”。
明永乐年间,《明史食货志》:“永乐中。计是时,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岁歉,有司往往先发粟振贷,然后以闻。”永乐年间明朝极盛,国土面积约达1000万平方公里。
明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下令息兵养民,并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皇家采办珠宝等行为。这些做法,使社会矛盾缓和,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发展,开启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代。明宣宗即位后迅速平定了汉王的叛乱,并延续明仁宗的治国理念,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息兵养民,赈荒惩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28》:“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庶几三代之风焉。然高、成肇造,享国长久,六七十年之间,仓廪赡足,生齿繁殖,而兵革数起,脱剑未祀。后之哲王,但当愉愉煦煦,抚摩疮,雕为朴,废觚为圆,是所尚矣。语有之,承平之主,与戡乱异。假令永乐以前,施仁、宣之政,则行军而用乡饮;洪熙以后,用高、成之治,则无疾而食乌喙也。故余以仁、宣之朝,专务德化,虽曰度量,盖亦有时势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