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大地认为原因如下:
一、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并没有多少合法性。
李建成是合法的太子,并没有多少真正的过失。李世民是厚黑学专家,老谋深算,搞了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客观地说李世民是冒了大险的,长安本是李建成的地盘,如果玄武门一击不中,建成逃进宫中,或者李建成听了元吉的劝阻,在东宫不动或带卫队前往,鹿死谁手,真不好说。李世民一气呵成,干掉建成、元吉后,尉迟恭拎着两人的脑袋去吓退了太子及齐王的部将薛万彻,又去逼宫,杀死建成及元吉的所有儿子,李世民才控制了局势,不久被推为太子,处置所有军国大事。
天下尽归李二,但并没有多少合法性。
二、李世民是想有所作为的皇帝,他想开创个太平盛世,他不愿意仅仅在历史上留下个谋朝篡位的恶名。
天下既定,天下都是他的封地,臣民都是他的臣民。他想利用全国的贤臣打造一个盛世。
建成、元吉两家已灭绝,魏征、薛万彻辈已没有造反的旗帜、实力、兴趣。对李二来说他们都属于人畜无害的。
如重用他们,可以把太子、齐王的手下能臣武将变成国家的栋梁,何乐而不为?
当年齐恒公重用射他一箭的管仲,是一个道理。齐恒公重用管仲,最终称霸诸侯。
三、魏征是个不可多得的既忠诚又有卓越才干的人。
魏征能建议建成除掉世民,证明两点:一是忠诚,人家李家兄弟皇位之争,你参合进去,而且献计下杀手,这是不给自己留退路的做法,他对太子的忠诚天地可鉴!二是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建成之所以被诛,是他没有分清形势,没有认识到老二会用性命相搏,有进无退,只想耗死老爹,和平接班。这是做梦娶媳妇一尽想美事啊!李世民有这么老实吗?李世民手下的文臣武将有这么老实吗?魏征洞若观火,他是太子府中为数不多的先知先觉者,他的政治才能可称卓越,这样的既忠诚又有卓越才能的人打着灯笼都难找!
世民推心置腹,感动了也一心成为名臣的魏征。最终君臣行一起,开创了贞观之治。
李世民是一代胸怀天下的雄主,玄武门政变是他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因为如果他不发动玄武门之变,第二天上午李建成和李元吉就会发动昆明湖兵变,李世民及他的追随者就会全部死无葬身之地。而李渊为了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争斗,已经有了并暗示李世民自行了断的意图。
大唐的江山从策划太原起义到攻灭洛阳,打败窦建德、王世充,几乎所有大战决策都是李世民亲自指挥或者直接参与的,大唐的优秀军事将领很多都曾经跟他出生入死。
换一句话说,即便李世民愿意自杀成仁,恐怕曾经跟过他的谋士、武将也不愿意。因为李世民如果在这场政治争斗中失败,建成元吉必然要对大唐的文臣武将进行一轮清洗。无论个人福祉还是国家安危,都将是巨大的灾难。
当时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站在魏征的当时立场,自然是要忠于太子,并帮助有正统名分的太子打败一切政敌的。最早献计除掉李世民的就是魏征,最坚决要求太子除掉李世民的也是魏征。因为李世民太强大了,即便他什么都不做,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威胁。
可以这样理解,倘若没有魏征,也许还不会爆发玄武门之变,至少李世民兄弟们的争斗不会那么紧迫和到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地步。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但宽恕了魏征,还到处寻访他,并最终对他委以重任,成就了魏征千古谏臣的美名。
其实能够做到这点,不用猥琐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地去猜度李世民的用心,原因只有一个,李世民是一个以天下为重、胸怀坦荡的有道明君。他不但宽恕了为太子出谋划策要弄死自己的魏征,更宽恕了太子的死士薛万彻,薛万彻在玄武门之变后带着太子府的数千府兵拼命冲杀,差点攻破秦王府。
不要说李世民是假惺惺为了后世声名,他是确实爱惜人才,如果他只是一时算计,完全可以在事后慢慢找理由弄死他们,但是他一直没有,还对这些昔日政敌全部委以重任。
想一想靖难之役的朱棣,不但杀光了朱允身边的所有文臣武将,还将朱允全家杀绝,女眷不论老幼全部充为官妓,这是何等的残忍和酷烈!李世民如果要这样做,谁又奈何的了他?但是他没有,这就是胸怀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