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征曾是李建成部下,劝说李建成杀死李世民,为何还会得到重用?

魏征曾是李建成部下,劝说李建成杀死李世民,为何还会得到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017 更新时间:2024/1/18 18:50:43

苍茫大地认为原因如下:

一、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并没有多少合法性。

李建成是合法的太子,并没有多少真正的过失。李世民是厚黑学专家,老谋深算,搞了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客观地说李世民是冒了大险的,长安本是李建成的地盘,如果玄武门一击不中,建成逃进宫中,或者李建成听了元吉的劝阻,在东宫不动或带卫队前往,鹿死谁手,真不好说。李世民一气呵成,干掉建成、元吉后,尉迟恭拎着两人的脑袋去吓退了太子及齐王的部将薛万彻,又去逼宫,杀死建成及元吉的所有儿子,李世民才控制了局势,不久被推为太子,处置所有军国大事。

天下尽归李二,但并没有多少合法性。

二、李世民是想有所作为的皇帝,他想开创个太平盛世,他不愿意仅仅在历史上留下个谋朝篡位的恶名。

天下既定,天下都是他的封地,臣民都是他的臣民。他想利用全国的贤臣打造一个盛世。

建成、元吉两家已灭绝,魏征、薛万彻辈已没有造反的旗帜、实力、兴趣。对李二来说他们都属于人畜无害的。

如重用他们,可以把太子、齐王的手下能臣武将变成国家的栋梁,何乐而不为?

当年齐恒公重用射他一箭的管仲,是一个道理。齐恒公重用管仲,最终称霸诸侯。

三、魏征是个不可多得的既忠诚又有卓越才干的人。

魏征能建议建成除掉世民,证明两点:一是忠诚,人家李家兄弟皇位之争,你参合进去,而且献计下杀手,这是不给自己留退路的做法,他对太子的忠诚天地可鉴!二是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建成之所以被诛,是他没有分清形势,没有认识到老二会用性命相搏,有进无退,只想耗死老爹,和平接班。这是做梦娶媳妇一尽想美事啊!李世民有这么老实吗?李世民手下的文臣武将有这么老实吗?魏征洞若观火,他是太子府中为数不多的先知先觉者,他的政治才能可称卓越,这样的既忠诚又有卓越才能的人打着灯笼都难找!

世民推心置腹,感动了也一心成为名臣的魏征。最终君臣行一起,开创了贞观之治。

李世民是一代胸怀天下的雄主,玄武门政变是他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因为如果他不发动玄武门之变,第二天上午李建成和李元吉就会发动昆明湖兵变,李世民及他的追随者就会全部死无葬身之地。而李渊为了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争斗,已经有了并暗示李世民自行了断的意图。

大唐的江山从策划太原起义到攻灭洛阳,打败窦建德王世充,几乎所有大战决策都是李世民亲自指挥或者直接参与的,大唐的优秀军事将领很多都曾经跟他出生入死。

换一句话说,即便李世民愿意自杀成仁,恐怕曾经跟过他的谋士、武将也不愿意。因为李世民如果在这场政治争斗中失败,建成元吉必然要对大唐的文臣武将进行一轮清洗。无论个人福祉还是国家安危,都将是巨大的灾难。

当时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站在魏征的当时立场,自然是要忠于太子,并帮助有正统名分的太子打败一切政敌的。最早献计除掉李世民的就是魏征,最坚决要求太子除掉李世民的也是魏征。因为李世民太强大了,即便他什么都不做,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威胁。

可以这样理解,倘若没有魏征,也许还不会爆发玄武门之变,至少李世民兄弟们的争斗不会那么紧迫和到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地步。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但宽恕了魏征,还到处寻访他,并最终对他委以重任,成就了魏征千古谏臣的美名。

其实能够做到这点,不用猥琐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地去猜度李世民的用心,原因只有一个,李世民是一个以天下为重、胸怀坦荡的有道明君。他不但宽恕了为太子出谋划策要弄死自己的魏征,更宽恕了太子的死士薛万彻,薛万彻在玄武门之变后带着太子府的数千府兵拼命冲杀,差点攻破秦王府。

不要说李世民是假惺惺为了后世声名,他是确实爱惜人才,如果他只是一时算计,完全可以在事后慢慢找理由弄死他们,但是他一直没有,还对这些昔日政敌全部委以重任。

想一想靖难之役的朱棣,不但杀光了朱允身边的所有文臣武将,还将朱允全家杀绝,女眷不论老幼全部充为官妓,这是何等的残忍和酷烈!李世民如果要这样做,谁又奈何的了他?但是他没有,这就是胸怀气度。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朝的历代皇帝都有谁,唐朝是在谁手中转折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唯一让世界记住的只有大唐。可见当时唐朝文明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和贡献。至今追忆大唐盛世,仍然让我们骄傲和自豪。忆起大唐座佑铭:内外诸夷有敢称兵者皆斩之。可见盛唐之威武霸气!唐朝自贞观之治后,国力仍然缓缓增强。但是因为唐高宗李治身体健康问题,朝政慢慢有皇后武则天掌控。结果是武则天称帝。

  • 周武王建立的周朝存活了多少年?最后一位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周朝总共八百年的历史,周武王姬发在牧野之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把商朝消灭并于公元前1046年定都镐京周朝建立。周朝共有两个时期,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史称西周,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有功之臣和姬性贵族被分封各地成为诸侯王。同时颁布井田制发展经济并建立起了严格的周礼制度约束诸侯和百姓臣民。公元前8

  • 中国封建王朝历代开国皇帝,有没有凭运气上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从25史来看,基本上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是经历了巨大的困难才建国的,每个人都是人中龙凤,说他们靠运气建国是非常不合适的,也是对历史的极大的不公平,如果非要扯上运气之说,那我提一个人选: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都知道赵匡胤是在河南封丘来了一出“陈桥兵变”,被属下黄袍加身,然后回开封胁迫7岁的周恭帝柴宗训禅

  • 无为而治讲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黄老学说的无为而治,非无所作为,彼时中国并无那家门派独占鳌头,有时仁政,有时严法,在秦始皇时就有法家丶儒家之大辨论。西汉初年,国力式微,朝廷提倡俭朴丶艰苦奋斗,为了给'国家争取建设时间,汉高祖外交上实行和亲政策,送美丽公主予匈奴,每年送些财帛给匈奴(变相朝贡)。萧何临终,刘邦问其谁可继萧,萧何说非曹

  • 明王朝两百七十六年历史里最让你难忘的事件或者细节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于谦遭朱祁镇冤杀明王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明王朝是从元未农民起义反抗蒙古贵族残酷统治,朱元璋趁机而起,攻下南京,于1638年称帝建立明王朝,直到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景山自缢,君

  • 唐朝皇帝排列顺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唐朝皇帝世系表庙号谥号姓名

  • 武则天算不算唐朝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我认为不算,因为武则天自己定的国号是大周,而不是大唐,那历史为什么认定她是唐朝皇帝呢?这里面有几个原因。第一,武则天在去世前决定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回归李家的祖庙,并且将自己葬在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里。这是从根上将自己纳入了李家的范畴,所以说她是唐朝的皇帝。第二,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不愿意承认武周

  • 清朝各皇帝,从第一位到最后一位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清朝的皇帝列表分别是:努尔哈赤(年号天命)、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末帝溥仪)。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清朝的皇帝列表分别是(括弧内是年号):努尔哈赤(后金天命汗);皇太极(后金天聪汗,改元为清后年号崇德)、福临(顺治);玄烨(康熙)

  • 有关于光绪皇帝和慈禧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光绪不是慈禧的孩子,他是咸丰皇帝的侄子。他妈妈是慈禧的亲妹妹,而且光绪当皇帝的时候才4岁。这也是慈禧选择他当皇帝的原因。第一光绪是个非常好学的孩子,从小就自己特别的努力。但是却非常可怜。他老师写的教学日记里都记录了光绪学习的过程,小光绪很刻苦。第二光绪虽然是皇帝,从小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这也是他从

  • 关于勤奋读书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1.悬梁刺股:汉代孙敬读书非常勤奋,从早上晨曦微露一直读到皓月东升,中间一刻也不休息。假如看倦了想打盹,就拿一根绳子系在头顶上,绳子另一端挂在屋梁上,这样就无法打瞌睡,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凭着这股劲,孙敬终于...2.焚膏继晷: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在自述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