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时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具体顺序如下:
1、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开宝九年(976),在位16年。
2、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元年(976)-至道三年(997),在位21年。
3、真宗赵恒咸平元年(998)-乾兴元年(1022),在位24年。
4、仁宗赵祯天圣元年(1023)-嘉佑八年(1063),在位40年。
5、英宗赵曙治平元年(1064)-四年(1067),在位3年。
6、神宗赵顼熙宁元年(1068)-元丰八年(1085),在位17年。
7、哲宗赵煦元佑元年(1086)-元符三年(1100),在位14年。
8、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1101)-宣和七年(1125),在位24年。
9、钦宗赵桓靖康元年(1126)-二年(1127),在位1年。
10、高宗赵构建炎元年(1127)-绍兴三十二年(1162),在位45年。
11、孝宗赵隆兴元年(1163)-淳熙十六年(1189),在位26年。
12、光宗赵敦绍熙元年(1190)-五年(1194),在位4年。
13、宁宗赵扩庆元元年(1195)-嘉定十七年(1224),在位29年。
14、理宗赵昀宝庆元年(1225)-景定五年(1264),在位39年。
15、度宗赵咸淳元年(1265)-十年(1274),在位9年。
16、恭帝赵德佑元年(1275)-二年(1276),在位1年。
17、端宗赵景炎元年(1276)-三年(1278),在位2年。
18、末帝赵祥兴元年(1278)-二年(1279),在位1年。
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是怎样的人?
宋真宗赵恒即位初广开言路,勤政治国,政治清明,经济日趋繁荣,史称咸平之治。但与久经沙场的太祖太宗不同,从小生活在深宫中的赵恒性格懦弱,缺乏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尤其澶渊之盟是其政治懦弱的真实表现。
宋真宗在宰相寇准力劝下至澶州督战,哪怕获得射杀辽将萧挞览的重大战果,也迫不及待迎合辽国的和谈要求。
澶渊之盟签订后,赵恒在政治上失去作为,为摆脱投降献礼的历史责任,只能大肆封祀封神,粉饰太平,广建宫观,劳民伤财,使宋王朝内忧外患日趋严重。
宋朝的第3位帝王,也就是宋真宗赵恒。对于他这个人,我个人认为他算是一位明君。在最初的时候,他也做过很多利于天下百姓的事情。但是宋真宗这个人,性格有点懦弱,没有去创新的勇气和能力。他这种心态,使得宋朝一直在守旧,没有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发展到了后期,北宋开始逐渐衰退。
宋真宗是在997年登上帝位,他这个人很注重于科举考试,并且不断鼓励大家多读书,多参加考试。他认为,如此一来可以使得朝中多一些得力大臣,这样就能帮他共同治理好天下。从这一方面也能看出来,宋真宗的内心是希望做一个好皇帝的。
除了鼓励大家读书,在北宋的经济方面,他也做得很好。宋真宗发行了“交子”,这是在整个世界出现的最早的一种通用货币。他的这一发行,使得各地的交易更加方便,国家经济也因此不断提升。国家经济上来,百姓生活变好,民心自然心向于他。而他的统治权力越发稳固之后,对国家的管理就会更好,这是一个互助互利的过程。因而在赵恒执政的前期,北宋也算是很强的,历史上也将这段时间称之为咸平之治。
但刚才也说了,赵恒最为致命的缺点就是比较懦弱。这就导致他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贡献。当年他还不顾寇准等人的反对,坚持要和辽国议和,向辽国服首称臣,每年向其进贡,这签订的盟约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也就因为他这举动,使得北宋开始越来越落后,一直都深受于辽国的限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