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的文化研究
1.“云雨”与原始生殖观社会科学战线1991:1
2.龟由贵反贱的民俗心理民间文学论坛1992:1
3.仓颉的传说及索隐民间文学论坛1993:1
4.履迹生子观念的解析东方丛刊1993:1
5.巫山神女原型新探文艺研究1993:4
6.四方神名及风名与古人的四方观念中国民间文化1993:4
7.食色关系论东方丛刊1993:4
8.耽耳习俗与猪神崇拜东方丛刊1994:1
9.《释名》“雨,羽也”的民俗内涵民间文学论坛1994:4
10.中国古代雕刻作品析疑二则社会科学战线1995:5
11.韩国采风当代韩国1995:4
12.韩国印象记人民日报(海外版)1995.10.27第8版
13.韩国教育观感当代韩国1996:2
14.清明节考源寻根1996:2
15.左右尊卑文化现象的研究中国文化研究1996:2
16.《诗经》中马的比兴意蕴探析第二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96
17.冥钱考文献1997:3
18.漫话冥钱世界宗教文化97年夏季号
19.中秋节的起源寻根1997:4
20.社神的源流文献1998:1
21.古代社主的类型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3
22.诗歌赏析应关注民俗文史知识1998:4
23.话说重阳糕文史知识1998:11
24.七夕节的起源学术集林第15卷(1999)
25.《诗经》文化阐释中的泡沫现象东方丛刊1999:2
26.务实与创新的结晶(与叶明合作)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7:2
27.社之功用考述文献1999:4—2000:1连载
28.古代袜子考述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3
29.社神与树林之关系考述民族艺术1999:3
30.“数九”应从何日数起?民俗研究1999;3
31.春联起源考文博1999:6
32.爆竹二题寻根1999:6
33.马王堆帛画《社神护魂图》阐释考古与文物2000:2
34.门神的祭祀及演变民族艺术2000;2
35.高丽松扇非折叠扇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4
36.唐诗的民俗学解读古典文学知识2001:2
37.《山海经》“浴日”“浴月”神话的文化底蕴民族艺术2002:3
38.漫说中国古代扇子寻根2002:4
39.神话研究绝非神话新编——评何新《龙:神话与真相》,2002海峡两岸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台湾2003.12
40.中国古代袒露礼俗研究民族艺术2004:3
41.驱鬼的桃板世界宗教文化2004:1
42.中国是世界上最先使用贺年卡的国家文博2004:5
43.论古代社会的袒露礼俗中国文化研究2005:1
44.天津民俗文化寻根寻根2006:4
45.扫帚的俗信及膜拜民族艺术2006:3
46.扫帚的起源及礼俗文化学刊2006:1
47.对中医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文化学刊2006:2
48.中国古代的扇子文化学刊2007:1
49.长寿面与寿星崇拜寻根2007:6
50.西安发现的“儿童玩具”不是“磨喝乐”考古与文物2007年增刊
51.重阳节应列为法定节日文化学刊2008:1
52.剪纸艺术“扫晴娘”的源流民族艺术2008:2
53.为民俗语言学开疆拓土理论界2008:7
54.“二月二”风俗谈寻根2009:1
55.古代生日礼俗的沿革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1辑(2009)
56.中国古代的冥寿礼俗文学与文化第9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57.化生与摩侯罗的源流中国历史文物2009:2
58.张大帝信仰的源起与流变民族艺术2009:3
59.宗教信仰与环境保护TheJournalPerformativeHumanities,Vol.40
No.1,2010,HanyangUniversity,Seoul
60.战国楚墓神秘脚印的文化蕴涵寻根2011:161.金瓶梅民俗摭谈文学与文化2012:162.“落帽”龙山今何在文史知识2012:5
有哪些中国古籍值得阅读
中国古籍。
《诗经》七、八篇,《关睢》、《桃夭》、《静女》、《氓》、《黍离》、《七月》等等;
《论语》,应该多读一点。如要精读,可选《学而》、《为政》、《里仁》、《雍也》、《述而》、《卫灵公》等篇中的关键段落,最好能背诵;
《老子》,即《道德经》,总共才五千多字,不妨借着现代译注通读一遍,然后划出重要句子,记住;
《孟子》,可选读《梁惠王上》、《尽心上》等篇;
《庄子》,读《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至乐》等篇;
《离骚》,对照着今译,至少通读两遍;
《礼记》,读其中的《礼运》即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一段,要背诵;
《史记》,应读名篇甚多,如《项羽本纪》、《游侠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刺客列传》、《李将军列传》、《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货殖列传》等篇,包括《太史公自序》。在《史记》之外,那篇《报任安书》也要读。司马迁是中国首席历史学家,又是中国叙事文学第一巨匠,读他的书,兼得历史、文学、人格,不嫌其多;
曹操诗,读《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
陶渊明诗文,诵读《归去来兮辞》、《归田园居》、《饮酒》、《读山海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唐诗,乃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第一文化标志,因此一般人至少应该熟读五十首,背诵二十首。按重要排序为:第一等级李白、杜甫,第二等级王维、白居易,第三等级李商隐、杜牧,第四等级王之涣、刘禹锡、王昌龄、孟浩然。这四个等级的唐诗,具体篇目难以细列,可在各种选本中自行寻找,也是一种乐趣;
李煜,一个失败的政治人物,却是文学大家。可读《浪淘沙》、《虞美人》;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人的另一文化标志,也应多读能诵。按重要排序为: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三人最重要的那几首词,应琅琅上口。陆游的诗,为宋诗第一,不输唐诗,也应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