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的礼学典籍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礼学典籍有儒家经典十三部(十三经《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始终是我国古代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封建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在统治阶级的倡导下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经典,也是衡量君子礼仪文明的社会标准。
二、中国的汉子和史书典籍对中华文化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记载和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功不可没。没有汉字和史书,就无法了解历史,也就没有继承和发扬光大,社会进步进程将变得缓慢。
三、下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和古典文学名著的内容,现在恰当的填空
先民的歌谣(诗经》)
诸侯争盟记(《战国策》)
泽畔的悲歌(《离骚》)
哲学的天籁(《庄子》
历史的长城(《史记》)
隽永的说辞(《左传》)
神话的故乡(《山海经》)
失去的大观园(《红楼梦》)
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父亲的叮咛(《颜氏家训》)
科技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书生现形记(《儒林外史》)
瓜棚下的怪谈(《聊斋志异》)
四、中国古代著名的史书典籍有哪些
史书古代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史书的种类我国的史书卷帙浩繁,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下列五种。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司马迁的《史记》)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野史:有别于官撰正史的私家编写的史书。稗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史书的体例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又如《汉书》。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如《左传》、《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一类。纪事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断代史:记载一朝一代历史的史书称为断代史,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余都属断代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三国志》。另外,还有记载各种专门学科历史的史书称专史,如经济史、思想史、文学史等。古代史书的体裁本纪,是按年月顺序编写的帝王简史,以记载帝王的言行为中心,兼述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重大事件。表,是用表格的形式,谱写人物和事件。书,是有关各种典章制度以及某些自然与社会现象的专编。世家,用来记载王侯封国以及历史上重要人物的活动。列传,主要是人物传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