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一说1271年建立,定国号为元),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1279年统一全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元朝自成吉思汗起历经十五帝163年,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98年。
古代中国各个年代的皇帝,要按顺序
舜
以上就是传说中禅让时的五帝
禹
太康
相
杼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皋
夏亡商起
汤
外丙
仲壬
太佳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仲丁
尧舜禹之前是什么?
尧舜禹时期之前是黄帝时期。
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扩展资料:
黄帝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的第一位帝王,号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至少从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间,人们笃信不疑,无人提出疑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疑古思潮兴起以后,黄帝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在学术界遂成为问题。
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历史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历史的记述和研究,大体有三个系统:一个是从口耳相传到文字记述的文献史学系统;一个是从社会发展角度切入,从摩尔根的蒙昧野蛮文明到马克思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学系统。
再一个就是以田野调查发掘为特征的近代考古学诞生以来依据生产工具质地的不同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的考古学系统。
三个系统兴起和形成的时间有先后,观察问题的角度有侧重,所作论断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但三者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人类社会及其演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三者在研究中,只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就会发生一定的交集,甚至收到殊途同归之效果。
《史记五帝本纪》和与之相关的文献自然属于文献史学系统,由于其始于口耳相传的传说,有些记载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不足为奇,但仍可从中获取有关黄帝和其活动的有价值的信息:黄帝不是一个具体的个人,而是一个族的称号;黄帝不是只有一世,而是有好多世,甚或十世、十八世;黄帝不是在位几十年,甚或几百年、两千五百多年(见许顺湛:《五帝时代与考古学文化宏观对应的研究》,《华夏文明》2016年第05期)。
“黄帝”一名见于战国铜器陈侯因兹敦,更因《史记周本纪》周灭商后,“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氏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礼记乐记》为“于蓟”),表明黄帝的传说不仅流行于战国,甚至可早到商末周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