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底,意欲叛变投敌的陈浩被判处死刑。但匪夷所思的是,毛泽东却特别指示,陈浩被处决后,为其覆盖一面革命军的军旗,这是为何?
陈浩是早期革命队伍里的主力干将,出生于湖南祁阳,黄埔一期的高材生。
虽然黄埔生被誉为蒋系部队里的天子门生,但是他却没有投入反动军阀的怀抱,而是积极向共产党靠拢,成了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遭受了空前浩劫。
危急时刻,中共紧急召开了“八七会议”,重新确立了斗争方针,会后毛泽东根据会议安排,前往湘赣边界领导武装斗争。
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正式打响,但是由于缺乏战斗经验、装备及人员不足等各方面原因,起义很快遭到了反动军阀的镇压,我们的部队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经此一败,起义军实力大损,士气不振、军心涣散,转移的路上屡屡发生战士逃逸事件。
为了改变这种糟糕的情况,部队抵达永新的三湾时,毛泽东决定就地休整,实施改编。
经过了一系列的努力之后,部队的面貌焕然一新,已经不足千人的起义部队,缩编成了一个团。
而在战斗中表现突出,冲锋陷阵屡屡建功的陈浩,奉命出任团长一职。随后,部队转移至井冈山,与当地的农民武装联合,重新壮大了部队的实力。
陈浩作为部队的主要领导,在一段时间里,始终与毛泽东保持一致。
在攻打酃县时,由于敌人发现了革命军的动向,加强了酃县的守备力量,毛泽东不得不临时调整作战计划,进攻守备力量薄弱的茶岭。
军事会议上,很多人都坚持按原计划行事,但是陈浩却倾向于毛泽东的主张,先后两次率部攻占茶陵。
然而,第二次攻占茶陵时,由于毛泽东腿伤还未痊愈,没有跟随部队一起进发。
陈浩率部攻克茶陵后,在副团长徐恕等人的怂恿下,将毛泽东之前的的嘱托抛之脑后,侵吞了缴获的几十两黄金,开启了肆无忌惮的享乐模式。
这件事被一营党代表宛希先报告后,毛泽东为了防止事态继续恶化,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批评信,狠狠批评了陈浩等人的恣意妄行。
没想到,受到批评的陈浩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滋生了叛变投敌的心思。
敌十三军进逼茶陵时,陈浩表面上听从了宛希先的劝告,为保存实力暂避锋芒,率部退出茶陵向井冈山转移。
但是暗地里,他却派心腹暗通敌军军长、担任过黄埔军校教官的方鼎英,意欲率领所部归降。
还好比较庆幸的是,陈浩的心腹前往敌营送信时,被警觉的三营长张子清抓了个正着,急忙将这个消息报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闻讯之后,既震惊又愤怒,怎么也没有想到陈浩会叛变革命。他当即拖着伤腿,带了几个干部星夜兼程赶到部队,连夜召开了连以上军官会议。
在会议上,毛泽东公开了陈浩写给方鼎英的投降信,随即命令逮捕了陈浩、徐恕等人,带着部队回了井冈山。
12月29日,为了严惩叛徒,陈浩等人被判了死刑。但他毕竟是早期革命队伍中的主力干将,在艰苦的战斗中立过不少功。
所以,毛泽东特别指示,执行枪决后,给陈浩盖上一面军旗,也算是圆了他最后一点颜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