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受控于人,但人常常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当代人如此,古代人更是如此。活在封建时期的人们需恪守三纲五常,三纲为“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由三纲可以看出,古代女子们未出嫁时得服从父亲,出嫁后得依从丈夫,她们虽不能入朝当官,作为百姓也得守法尽忠。
所以,古代女子对自己的人生几乎没有自主权,很多古代女子被当做政治工具出嫁给男人,比如昭君、秦始皇的女儿华阳公主。对于她们的这种经历,多数人会感到惋惜和同情,其实,人们的家庭背景、所处环境各异,不必用普罗大众的标准衡量别人的人生,能以自己的婚姻为国或为家带来利益,也是一种值得做的使命。
魏国丞相曹操的女儿们也是其父亲手中的政治工具,她们都被曹操许配给了汉献帝,她们后来都怎样了呢?
易中天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说法有一定的根据。三国时期,烽烟四起,刀光剑影充斥在将军、士兵们的日日年年里,若精神或身体上稍有懈怠,即使是领军人物也难免身死他乡。
那时的豪强们为身家性命和事业前途着想,各各精于算计,将尔虞我诈演绎得风生水起,在他们嘴里几乎听不到什么实话。
而曹操却保留了些真性情,他曾蔑视虚伪的道德审判者们,直率又不觉愧疚地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
愿意坦露心声的曹操与那些吃人不吐骨头,还鼓吹道德、宣扬自己美名的伪君子豪强们比确实可爱得多,而且,“宁可”两个字说明了曹操的本意并非要主动地辜负天下人,他的意思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辜负天下人。
曹操虽然比较敢说实话,但他也是狡诈、奸佞的。自陈留起兵后,曹操就开启了他的逐鹿中原之旅,靠着过人的谋略能力和施用诡计的能力,曹操历经拼搏,成为魏国丞相,他“挟天子以今诸侯”,使魏国成为三国中最强的国家。
后来他为了维护、巩固政治、军事地位,把自己的七个女儿都许配给了他挟制的傀儡皇帝汉献帝。也许有人会纳闷,曹操为什么要把女儿许配给已失去执政实权的汉献帝?替自己的霸业考虑的话,曹操何不给女儿们找个实际势力更大的夫君?
这是由于,一方面,汉献帝并不甘心做曹操的傀儡,他几度谋求依靠外戚、亲信诛杀曹操,夺回实权。曹操因汉献帝不安分,所以对他怀有芥蒂,于是把女儿送入宫中为妃,以便有效地监视汉献帝。
另一方面,曹操的女儿们进宫后,必然会生下龙嗣,如此一来,曹操就算没能登基称帝,他的后人也很可能成为皇帝。
实际上,曹操许配给汉献帝的七个女儿中,只有年龄较大的三个真的成了妃嫔,其他四个未到能成婚的年龄,她们只是和汉献帝定下了亲事,后来都嫁给了别人。
曹操大女儿名曹宪,史书中有关她的记载较少,据有限的记载可知,曹宪初入宫时获封夫人,后升为贵人,她离世后,则被追封为皇后。
曹宪生性贤淑,她婚后与夫君献帝相处得十分融洽,没有证据能证明她做过监视、出卖汉献帝的事。
曹操的二女儿曹节是曹操的嫡女,所以,她的身份是曹操诸女儿中最高的,当汉献帝的皇后被曹操废掉之时,曹节顺理成章地成为新任皇后。
曹节是位好人妻,她嫁给汉献帝后,全然忘记了父亲嫁她的意图、目的,一门心思地照顾、抚慰汉献帝。
220年,曹节的兄长曹丕承袭魏王侯位。曹氏家族经曹操经营,在魏国的地位实力已非常强盛,曹丕不愿继续按耐野心,逼迫汉献帝禅位给自己。
传国玉玺是君主的专属物,曹丕多次命人进宫向汉献帝讨要,曹节知道曹丕的逆行后,想方设法使他得不到玉玺。
后来,曹丕派手下强行夺取玉玺,在这种情况下,曹节怒摔玉玺,并咒骂曹丕不会得到上天的庇佑,必不能长久得势。
曹节一生中当皇后的时间为七年,汉献帝被曹丕降作山阳公时,她随之成了山阳公夫人。曹丕虽然挨过曹节的骂,但他并不介意,登基称帝后一直善待曹节和汉献帝,所以曹节的后半生过的还算幸福、安乐。
第三位实际上进了宫的曹操女儿名曹华,史书中难觅她入宫后的事迹,对于她结局也就无从得知。
曹操的另外四个女儿分别为清河长公主、安阳公主、金乡公主、临汾公主,她们和汉献帝退婚后,都嫁给了有权势的魏国臣工。
清河长公主嫁的是将军夏侯淳的儿子夏侯楙,她和夏侯楙之间的感情不好,两人到最后闹得十分不愉快,几乎形同陌路、互不往来。
安阳公主嫁给了曹操器重的谋臣荀彧的儿子。荀氏家族到了晋朝时仍是豪门大族,他们的子弟娶了司马昭的妹妹,安阳公主在如此兴盛不衰的门庭中生活,结局自然不会差。
金乡公主的夫君是曹操的养子何晏。何晏长得俊朗非凡,是魏国有名的美男子,金乡公主和帅气的男人共同生活本该开心幸福,可惜,何晏个性张狂,行事不懂收敛,又爱掺和政治事务,金乡公主因此常提心吊胆。
何晏最后因政事被司马懿所杀,金乡公主也落得凄苦的下场,她靠着婆婆的帮助才留得一条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