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的女儿被他当做政治工具,都被送给汉献帝,她们后来结局如何

曹操的女儿被他当做政治工具,都被送给汉献帝,她们后来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823 更新时间:2023/12/15 8:00:09

每个人都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受控于人,但人常常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当代人如此,古代人更是如此。活在封建时期的人们需恪守三纲五常,三纲为“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由三纲可以看出,古代女子们未出嫁时得服从父亲,出嫁后得依从丈夫,她们虽不能入朝当官,作为百姓也得守法尽忠。

所以,古代女子对自己的人生几乎没有自主权,很多古代女子被当做政治工具出嫁给男人,比如昭君、秦始皇的女儿华阳公主。对于她们的这种经历,多数人会感到惋惜和同情,其实,人们的家庭背景、所处环境各异,不必用普罗大众的标准衡量别人的人生,能以自己的婚姻为国或为家带来利益,也是一种值得做的使命。

魏国丞相曹操的女儿们也是其父亲手中的政治工具,她们都被曹操许配给了汉献帝,她们后来都怎样了呢?

易中天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说法有一定的根据。三国时期,烽烟四起,刀光剑影充斥在将军、士兵们的日日年年里,若精神或身体上稍有懈怠,即使是领军人物也难免身死他乡。

那时的豪强们为身家性命和事业前途着想,各各精于算计,将尔虞我诈演绎得风生水起,在他们嘴里几乎听不到什么实话。

而曹操却保留了些真性情,他曾蔑视虚伪的道德审判者们,直率又不觉愧疚地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

愿意坦露心声的曹操与那些吃人不吐骨头,还鼓吹道德、宣扬自己美名的伪君子豪强们比确实可爱得多,而且,“宁可”两个字说明了曹操的本意并非要主动地辜负天下人,他的意思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辜负天下人。

曹操虽然比较敢说实话,但他也是狡诈、奸佞的。自陈留起兵后,曹操就开了他的逐鹿中原之旅,靠着过人的谋略能力和施用诡计的能力,曹操历经拼搏,成为魏国丞相,他“挟天子以今诸侯”,使魏国成为三国中最强的国家。

后来他为了维护、巩固政治、军事地位,把自己的七个女儿都许配给了他挟制的傀儡皇帝汉献帝。也许有人会纳闷,曹操为什么要把女儿许配给已失去执政实权的汉献帝?替自己的霸业考虑的话,曹操何不给女儿们找个实际势力更大的夫君?

这是由于,一方面,汉献帝并不甘心做曹操的傀儡,他几度谋求依靠外戚、亲信诛杀曹操,夺回实权。曹操因汉献帝不安分,所以对他怀有芥蒂,于是把女儿送入宫中为妃,以便有效地监视汉献帝。

另一方面,曹操的女儿们进宫后,必然会生下龙嗣,如此一来,曹操就算没能登基称帝,他的后人也很可能成为皇帝。

实际上,曹操许配给汉献帝的七个女儿中,只有年龄较大的三个真的成了妃嫔,其他四个未到能成婚的年龄,她们只是和汉献帝定下了亲事,后来都嫁给了别人。

曹操大女儿名曹宪,史书中有关她的记载较少,据有限的记载可知,曹宪初入宫时获封夫人,后升为贵人,她离世后,则被追封为皇后。

曹宪生性贤淑,她婚后与夫君献帝相处得十分融洽,没有证据能证明她做过监视、出卖汉献帝的事。

曹操的二女儿曹节是曹操的嫡女,所以,她的身份是曹操诸女儿中最高的,当汉献帝的皇后被曹操废掉之时,曹节顺理成章地成为新任皇后。

曹节是位好人妻,她嫁给汉献帝后,全然忘记了父亲嫁她的意图、目的,一门心思地照顾、抚慰汉献帝。

220年,曹节的兄长曹丕承袭魏王侯位。曹氏家族经曹操经营,在魏国的地位实力已非常强盛,曹丕不愿继续按耐野心,逼迫汉献帝禅位给自己。

传国玉玺是君主的专属物,曹丕多次命人进宫向汉献帝讨要,曹节知道曹丕的逆行后,想方设法使他得不到玉玺。

后来,曹丕派手下强行夺取玉玺,在这种情况下,曹节怒摔玉玺,并咒骂曹丕不会得到上天的庇佑,必不能长久得势。

曹节一生中当皇后的时间为七年,汉献帝被曹丕降作山阳公时,她随之成了山阳公夫人。曹丕虽然挨过曹节的骂,但他并不介意,登基称帝后一直善待曹节和汉献帝,所以曹节的后半生过的还算幸福、安乐。

第三位实际上进了宫的曹操女儿名曹华,史书中难觅她入宫后的事迹,对于她结局也就无从得知。

曹操的另外四个女儿分别为清河长公主、安阳公主、金乡公主、临汾公主,她们和汉献帝退婚后,都嫁给了有权势的魏国臣工。

清河长公主嫁的是将军夏侯淳的儿子夏侯楙,她和夏侯楙之间的感情不好,两人到最后闹得十分不愉快,几乎形同陌路、互不往来。

安阳公主嫁给了曹操器重的谋臣荀彧的儿子。荀氏家族到了晋朝时仍是豪门大族,他们的子弟娶了司马昭的妹妹,安阳公主在如此兴盛不衰的门庭中生活,结局自然不会差。

金乡公主的夫君是曹操的养子何晏。何晏长得俊朗非凡,是魏国有名的美男子,金乡公主和帅气的男人共同生活本该开心幸福,可惜,何晏个性张狂,行事不懂收敛,又爱掺和政治事务,金乡公主因此常提心吊胆。

何晏最后因政事被司马懿所杀,金乡公主也落得凄苦的下场,她靠着婆婆的帮助才留得一条性命。

标签: 曹操汉献帝政治工具

更多文章

  • 民国悲情“三无”女作家白薇为了摆脱包办婚姻逃到日本,又遇渣男杨骚,一生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白薇,杨骚

    16岁的白薇和婆婆发生矛盾,丈夫和婆婆撕破她的衣裳,将她全身都掐得青紫不堪,白薇拼命反抗,心理扭曲的婆婆,居然硬生生咬断了她的脚筋。白薇逃回娘家,父亲却对她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回来干什么?”白薇本名黄彰,她虽然没有排上民国四大才女,但是她的文学造诣绝不输给她们。

  • 末代格格金默玉:在秦城监狱服刑9年,丈夫在等待中发疯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金默玉,末代格格,秦城监狱

    大家都知道我国第一个令无数中国人唾弃的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的一生,川岛芳子可以用非人非鬼,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来形容。因为她流着中国人的血,却在日本长大,本是炎黄子孙,却为日本政府卖命。一个生父、一个养父断送了她本应平安顺遂的人生。川岛芳子一生追求复辟大清王朝,却被操纵指挥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她的梦想永

  • 丈夫死后留下巨额遗产,却遭亲戚瓜分一空,刘青霞靠借腹生子夺回财产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青霞,马青霞

    革命时期曾有两位女性做出过极大的贡献,她们被人称为“南秋瑾,北青霞”。当时的刘青霞更是在极其困窘的环境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革命付出自己的力量。彼时她的丈夫突然离世,可是她却没有孩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情况的她是不能继承丈夫的巨额遗产的。一瞬间,她就成了豺狼口中的那块

  • 史上最美的格格王敏彤,恋上姐夫溥仪,一生未嫁,活到2003年吃饺子被噎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敏彤,完颜童记,溥仪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人的一生因为包办的婚姻被无辜的绑在一起,非常不幸福。但在封建时代,婚姻本就是这个样子。不过,到了满清社会末期,很多人对于婚姻的追求,相对来说毕竟自由了。因为满清后期乃至新旧思想交织的民国时期,很多人已经不需要面对包办婚姻了,讲究的是自由恋爱。不过,

  • 凌叔华才华卓然不凡,婚后不忠仍获原谅,后告诫女儿:不要和男人认错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凌叔华

    谈起林徽因,我们会记起她和徐志摩之间有过的一段故事,也会想起她与先生梁思成。她作为新时代独具才华和智慧的女性,曾经在婚后向先生坦白,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是的,林徽因与当时与梁家比邻而居的金岳霖互相有了爱慕之意。梁思成当时并没有恼怒,而是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选择了金岳霖,我会祝福你们。林徽因

  • 苏轼看中未成年人王朝云,娶为小妾,写下一句千古名句,成为后世渣男泡妞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苏轼,王朝云

    自古才子多风流,古代的社会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如果通过作品判其人,是一个大错特错的方法。如苏轼,我们通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名句,由此知道他对妻子的感情。然而,了解真实的史实就会发现,他对妻子的感情不假,但是在36岁那年,他还看上了一位12岁的歌姬

  • 一代鸿学大儒马一浮和妻子汤仪恩爱一生,妻字年轻时去世也不愿续弦,为爱“守节”65年!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马一浮,汤仪

    19岁的马一浮丧妻,他发誓不会再娶。岳父心跟他说:“我的三女儿14岁了,很像她姐姐,你愿意娶她吗?”马一浮拒绝:“我不会再娶任何人。”不久,他又愿意娶妻妹,但三妹说:“我不想连累你”。马一浮的父亲是晚清的县令,母亲是大家闺秀,所

  • 光绪为啥不杀掉慈禧,独自掌权?溥仪:这3个后果他承担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光绪,慈禧,溥仪

    由于同治皇帝没有子嗣,因此在他死后无人可以继承大统。于是慈禧为了稳定局势就从亲王的子嗣当中过继了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便是后来的光绪帝。因为从小被慈禧带大,所以两人可以说不是亲生母子,但是胜似亲生母子。不过由于慈禧太后长期的施加压力,使得光绪在长大以后就有了自己掌权的想法。但是最后光绪为什么没有能够成

  • 孙中山的革命生涯,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中山

    今日的文章,是4月9日小编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网络讲座的文字整理版本(有删节)。那么呢,当年(1900年)的港督,名叫“卜力”(HenryBlake),他担心义和团运动如果失控的话,蔓延到华南,会影响英国人在两广地区的商业利益,所以,卜力写信给当时的两广总督李鸿章,他说,要介绍孙

  • 明宪宗朱见深的军事眼光可以比肩朱棣,却被满清鞑子抹黑!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宪宗,朱见深,朱棣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同时也是明朝历史上带兵打仗比较厉害的皇帝,而他的儿子朱棣也算是子承父业,他在军事行动上也是非常的出色。以上这两位都是明朝比较出名的皇帝。而在明朝中后期的皇帝朱见深,也是一位在军事上眼光比较长远的皇帝,甚至可以比肩之前的朱棣皇帝。后来明朝开始走起了下坡路,直到朱见深继位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