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朱元璋下令抄陈家时,8岁的陈子善怒吼道:“我祖父陈德为你挡了9箭,我父亲也为大明战死沙场,为何要抄我家?”
朱元璋也不恼,反而微微一笑说:“我只是抄了你的家,你应该感谢我才对。”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抄陈子善的家呢?
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三代都是农民,家境贫寒。后来意外本地爆发了各种天灾,朱元璋的亲人接二连三地死了,他跟还活着的亲戚也分道扬镳,各自逃命去了。
朱元璋为了能吃上饭,不得已去皇觉寺当了一个和尚。结果因为当地爆发饥荒,庙里的烟火钱也没了,和尚们也都被打发出去化缘。他不得不开始了四处流浪化缘的生活。
1352年,定远县郭子兴起义,攻下了濠州。朱元璋此时还在寺庙里,不甘心就这么碌碌无为,就顺势加入了郭子兴的军队。
在参军过程中,他在庙里学过文字,识文断字就超出了普通士兵一大截,再加上不怕吃苦,有勇有谋,得到了郭子兴的重用。郭子兴将自己的义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
这个马氏,便是后来历史上的马皇后。
朱元璋凭借着自己的将领能力,四处南征北战。最后他取代死去的郭子兴成了一大势力,与陈友谅、张士诚也能分庭抗礼了。
这几大势力终究还是会有一大战,于是,朱元璋在南京修筑高大的墙抵御外敌,同时囤积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陈友谅自然也有准备,他征集了六十万士兵,顺着江下来,打算和朱元璋一绝死战。
朱元璋却只有二十万的大军迎战,数量远远不及。此时的陈友谅因为有巨大优势而轻敌,妄想以最快速度在对方的地盘上拿下对方。
朱元璋这边听从军师的意见,由于囤积的粮食足够,打算打个持久战拖死陈友谅。渐渐地,陈友谅部队的粮草不够,漏出疲态,朱元璋开始反击。反击之时,出了意外。
在康郎山的时候,船队搁浅,朱元璋暴露在敌人的可攻击范围之内,十分凶险。
这时,朱元璋一手下主动请缨,穿上朱元璋的衣服,吸引敌军注意,从而掩护朱元璋逃跑。谁知,敌军没多久就发现了这个伎俩,快马加鞭追着朱元璋。
朱元璋身边的大将陈德,不顾自己安危,以身挡了九箭,才让朱元璋能活着等来了营救。
幸运的是,陈德并没伤到要害,活了下来。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后,向陈德许诺不会辜负他的功劳的。
那么,为啥陈德这么能这么不顾自己生命去救朱元璋呢?
原来,陈德出生于安徽凤阳的一个农村家庭,受同乡朱元璋的影响,投入了朱元璋的部队。
最开始,陈德只是普通士兵,但是他作战英勇,开始在部队中崭露头角,身为长官的朱元璋才看到了这个同乡。
1355年,身为先锋官的陈德在渡长江之战中,不畏生死,英勇杀敌,朱元璋才决定另眼相待,封他要职。
陈德也不负其期待,南征北战,鲜有败绩。如此这般,陈德愈加被朱元璋器重。陈德感恩朱元璋的知遇,所以才如此忠心。正所谓知遇之恩犹如再造之恩。
养好九箭伤之后的陈德,并没有携功要挟,而是继续回到了战场上。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封他为临江侯。
陈德还是一如既往南征北战,直到旧伤复发才卸甲归乡。然而,第二年即公元1378年,陈德便因伤痛过重而过世。
朱元璋追封陈德为杞国公,让陈德的儿子陈镛世袭了其位置。
子承父业的陈镛,继承了父亲在军事上的能力,继续南征北战。但是,他并没有其父之能,31岁便战死沙场。
后来,胡惟庸当了丞相后,结党营私,在朝内外排除异己,势力越来越大。他的贪心也愈发膨胀,企图谋反,将朱元璋取而代之。
不料,朱元璋搜集各个证据借题发挥,先将胡惟庸等人关进了大牢中,涂洁告发胡惟庸等谋反。胡惟庸等人被处死。朱元璋撤除了丞相一职,自己直接管理国家大事。
陈镛也因为曾经帮助过胡惟庸一党,被人告发。
由于陈镛当时已经死了几年了,他唯一在世的儿子才八岁,朱元璋仍旧念着陈德的旧情,就只罢黜爵位和抄家,并没有赶尽杀绝。
要知道,朱元璋对所有牵扯到胡惟庸都是毫不留情,诛杀整族。
朱元璋后期愈加多疑,给胡惟庸增加了许多罪状,趁此诛杀了很多对皇权或有影响的大臣,为自己的孩子扫净路上可能的绊脚石。
仅仅胡惟庸一案,前前后后死了三万多人,还有很多是跟随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有功之臣。所以,经历此案的朝中上下,人人都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就是下一个被诛杀的人。
真不愧是伴君如伴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