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8年,36岁的多尔衮,刚刚处死39岁的侄儿豪格,就带人强占了他老婆。二人都没有当上皇帝,多尔衮成功摄政,豪格却惨死狱中。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是清太祖皇太极的弟弟。而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虽然豪格比多尔衮年长三岁,二人却是亲叔侄的关系。
皇位之争
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和他爹努尔哈赤一样,去世前都没有立太子。
不可避免的,有资格没资格继承皇位的人,只要有可能,都想争一争。其中最大的两股势力就是多尔衮与豪格这叔侄俩。
二人年纪相仿,都是十几岁就跟着皇太极征战南,论战功,不相上下。
在兵权方面,豪格掌管正蓝旗,皇太极死后,他所掌管的正黄、镶黄两旗也落到了豪格手中,于是豪格一人手握三旗。
多尔衮这边只有他和亲弟弟多铎掌管的两白旗。
剩下代善的两红旗与济尔哈朗的镶蓝旗,表面上支持秉承“帝之长子,当承大统”的传统支持豪格,但是内部有相当一部分的宗室是倾向多尔衮的。
综合实力,叔侄两势均力敌,一旦争夺起来,势必两败俱伤。
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后众大臣商议,推选皇太极6岁的儿子福临继位,由济尔哈朗与多尔衮摄政。
这其实就是多尔衮的胜利,因为实权在他手中,6岁的顺治还只是个孩子,两黄旗也就名正言顺的落到了多尔衮的手中,豪格一下子就只剩下正蓝旗在手中,失了势。
除了福临,皇太极还有别的儿子,多尔衮为什么就选了福临?
福临的生母就是后来大名顶顶的孝庄皇太后,也叫大玉儿。大玉儿虽是皇太极的侧福晋,但是却与多尔衮私交甚好。
民间甚至流传说多尔衮是为了大玉儿才拱手把江山让给她的儿子,演绎了一出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爱情戏码。
如果当年努尔哈赤过世时,有一个大臣如此辅助多尔衮的生母,怕是多尔衮当初就当了皇帝了,没有皇太极什么事了。
当了太后的大玉儿自然与多尔衮一唱一和的控制着自己的儿子,多尔衮除了没有皇帝的名头,实际和皇帝无异,在顺治亲政之前,他着实做了些年的无冕之皇。
斩草除根
豪格皇位争夺失败,很大原因还是在他的性格。豪格个性鲁莽,心直口快,打仗他是一把好手,但是要说到为人为官,的确有欠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情商不够。他常常嘴比脑子快,逞口舌之快。
还在皇太极身边时,他就因为口舌与多尔衮产生矛盾,被皇太极惩罚。到了顺治元年,他为了一泄心中不满,在人后大肆说多尔衮是非,中伤多尔衮,作茧自缚,被削爵位。
多尔衮对豪格的讨厌与对大玉儿的喜爱一样,都是从小就埋下的种子。
不管豪格有多大的功劳,即使他在顺治四年平定了四川,凯旋之际,庆功宴还没有结束,就被打入了大牢,其罪名是“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
豪格二月入狱,四月就死于狱中,享年三十九岁,个中原因,不得而知。
收其女眷
豪格死后,他的福晋博尔济吉特氏被多尔衮收入房中。
在满族,原本就有一种叫“转房婚”的风俗,兄死弟娶其嫂,基本同族内的男性都可以转嫁。所以多尔衮娶已故侄儿的妻子,也是在他们的风俗之内。
只不过,清太宗皇太极在接触学习汉文化后,认为这是种陋习,于是下令“不许乱伦婚娶,严禁转房婚不许娶庶母、婶母、嫂子、侄妇等”。
多尔衮明知有此法令,却还执意把豪格福晋收下,是有原因的。
原来,多尔衮的福晋与豪格的福晋是亲姐妹,都是博尔济吉特氏。豪格死后,妹妹担心姐姐日子不好过,于是请求多尔衮把姐姐也收到府中来。
姐妹共侍一夫,在古代通常被传为美谈,是让人羡慕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娥皇女英姐妹俩同嫁帝舜为妻了。
死后平反
顺治八年,顺治帝亲政,不再听多尔衮摆布。这也是多尔衮和大玉儿都没有想到的。
自从六岁当了皇帝,顺治就一直在母亲与多尔衮的流言蜚语中长大,甚至还有些污言说他是多洋衮的儿子。
母亲也总是在他耳边叮嘱要感恩摄政王,没有摄政王皇位就不是他的……再加上多尔衮对他也总一副教育的姿态,在朝中的一些政事上,完全忽略他这个皇上的意见。
这一切让顺治对多尔衮有了很强烈的逆反心理。在他心里,等到亲政那一天,第一件事,他就要办了多尔衮。
终于等到亲政,顺治清理多尔衮的方法之一就是翻出从前被多尔衮办的错案、冤案,其中头件就是豪格的案子。
说来豪格也是顺治的大哥,他不但为豪格平反,还追记豪格的战功,追谥“肃武亲王”。
人生在世一场,还是活在当下比较重要,死后的名号、声誉都是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