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宣武帝驾崩,胡仙真寡居难熬,她看上了清河王元怿。她以商议朝政将他召来,对他说:“你今晚留下,明日我放你离开。”元怿显然被吓到。胡太后威胁他:“要么你随了我,将来位极人臣,要么就被横着抬出去。”元怿思索一会答应了。
元怿想了想胡太后是美人,她还能给自己权利,这件事除了说出去不好听之外,自己一点损失都没有,所以他就答应了。胡太后很喜欢元怿,事后也给让他大权在握。
元怿有了权利,他在朝中做事也目中无人,他的行为惹得朝中大臣都极其不满。他还得罪了侍中元义,于是就被元义勾结宦官刘腾一起给杀害了。他们二人将胡太后囚禁在北宫里。
胡太后也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女子,她是司徒胡国珍的女儿。传说她出生的时候家中出现了红光,家里人担心有灾祸,不成想相士说这是大吉之兆,而且还为胡仙真算了一卦,说她将来有皇后之命,还有帝王之相,未来的必定大贵无极。
胡图珍听到女儿将来会有这么好的命格,所以从小就对她悉心教养,不能让她读书,还让她和男孩子一般学习骑马射箭。胡仙真也有潜力,文武她都学习得很好。
胡图珍等到胡仙真长大,就开始谋划让她入宫。胡仙真的姑姑是个尼姑,因为她惯会能说会道,所以深得达官贵胄家眷的喜欢,因此她就给她们说起自家侄女的优秀,才貌俱佳,性情豁达爽朗。因为姑姑的宣传,胡仙真在不久之后,就被宣召入宫为妃。
其实,胡仙真能入宫,还有另外一层无形中的助力,这就是宣武帝想要扩充后宫生儿子。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为了保证皇位能够代代相传,所以他决定效仿汉武帝立子杀母,传下太子之母必死的祖训。这个规矩到了宣武帝时期,一直都在很好的执行,无人敢违背。
当时高皇后已经生下皇子,但是担心“立子杀母”的传统,所以她在皇子生病时,故意延误了治病的时机,她的孩子就死了。经过这件事,后宫中的女子都非常害怕这个传统,所以她们怀孕都不盼望生儿子,只祈求能够生女儿,所以宣武帝的一直都没有儿子。
胡仙真因为当年相士的话,所以她觉得自己能当皇后,还能当太后乃至皇帝,所以她丝毫不怕,反而积极地生儿子。她当时还说:“怎么可以只因为爱惜自己的性命,就使得国家后继无人呢?”
她后来怀孕时,有人就劝她不要冒险。可是胡仙真不怕,她说:“若是因为生了男孩而死,我死而无憾。”胡仙真说了这话,让她很快就夺走了宣武帝全部的宠爱。但她真的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被取名元诩。
宣武帝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不仅另外找乳母教养,还晋升胡仙真为贵嫔。
对应胡仙真生下儿子,皇后也不生气,因为她知道等到元诩被册立为太子之日,就是胡仙真的死期,她早早就联合自己的叔叔高肇商议如何除掉胡仙真。
不过他们二人的心思,早就被胡仙真察觉,可是没有确实谋害她的证据,所以胡仙真不能向宣武帝告发他们。胡仙真为了自保,她就去暗中贿赂太上皇孝文帝时期的老太监刘腾,高皇后看不起他不愿意搭理他,这刚好给了胡仙真机会。
胡仙真花重金请他联络联络将军于忠、太子太傅崔光、左庶子侯刚等人,让他们一起上书宣武帝好好保护她。有了他们多人的庇护,高皇后也不敢在此时除掉胡仙真,毕竟宣武帝命在旦夕,若是激怒了他,说不定她的皇后之位就难保了。
高皇后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她写信告诉叔叔高肇提早做好逼宫的准备,可是她的信还没有送达,就被胡仙真抓住了时机,他们写信让高肇先大军一步赶回来洛阳。等到高肇刀京城,就被提前埋伏下的卫兵诛杀,他知道中计也无法挽回了。
高肇死了,高皇后背后的势力也没有了,她被胡仙真逼着去瑶光寺出家。为了避免高皇后再次复出,所以胡仙真后来还是找了一个借口就杀了她。
宣武帝去死了,胡仙真的儿子元诩登基,因为孩子太小,所以就由她代为执掌朝政,朝中大事基本上都是她说了算,其他人都不敢有异议。还有大臣为了讨好她,直接对让众人称呼她为“陛下”,胡仙真居然大言不惭的接受了。所以当年相士所说的话真的应验了,胡仙真确实成为了掌控天下的人。
胡仙真有了大权,有壮年丧夫,难免想找人陪伴。清河王长得俊朗,所以她就看上了他,还威逼利诱让他就范。若是她只是单纯地找一个男宠,大家都还能接受,毕竟她也有自身需要,但是她还给了清河王权利让他祸乱朝纲,这就让人不能接受了。
刘腾和元怿合伙就杀了清河王,囚禁了胡太后,将权利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里,小皇帝魏明帝继续做傀儡。但是他还小,实在思念母亲,所以他后来带人将胡太后救出来。胡太后再次临朝称帝,这一次她更加过分,她直接宠幸郑俨、徐纥、李神轨等人。
她自己是私生活混乱就算了,她还担心自己的19岁的儿子魏明帝跟她夺权,她亲手毒死了儿子。她还没有孙子,于是她居然自己的孙女假扮男孩称帝。事情自然是败露了,她又宗室的儿子元钊为帝。
胡太后的所作所为终究触怒了众人,尔朱荣以给孝明帝报仇为名率众起兵,胡仙真和元钊被装入铁笼,淹死在滚滚黄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