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9月,袁绍发兵攻打曹操,进逼官渡,但久攻不克,此时曹操兵少粮尽,士兵疲惫不堪,百姓承担不起沉重的赋税,纷纷背叛曹操改投袁绍,曹操进退两难、焦头烂额。
10月,袁绍又运来大批粮草,让大将淳于琼等率领一万余人护送,停留在袁绍大营以北四十里处。谋士沮授建议袁绍派军队加强对粮草的外围巡逻,免得遭到曹操偷袭,袁绍不听。
此时,另一谋士许攸建议袁绍,派一支军队轻装连夜奔袭,可以攻陷许都,再奉迎天子(其实就是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讨伐曹操,就算不能捉住曹操,也必能使曹军溃散、疲于奔命。但向来志大才疏、刚愎自用的袁绍对这么高明的主意仍然采取拒绝的态度。
其实,当初许攸与袁绍、曹操都是好朋友,袁绍从董卓的魔爪里逃出来的时候,许攸跟着一起逃出来,就这样成了袁绍的谋士。期间,许攸数次力劝袁绍与曹操结盟,奈何出身名门且志大才疏、刚愎自用的袁绍瞧不上曹操。
等到曹操与袁绍争雄的时候,假如袁绍真的听从许攸的建议,只怕曹操的确会凶多吉少,甚至可能会被袁绍打得一蹶不振。偏偏在这节骨眼上发生了一件事情,导致戏剧性的结果许攸家里有人犯法,留守邺城的审配将他们逮捕,许攸知道后大怒,一气之下就投奔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前来投奔,兴奋得连鞋都顾不上穿,光着脚出来迎接他,拍手笑着说:“许子卿,你远道而来,我的大事可成功了!”
许攸向曹操献上“奇袭袁绍粮草”的计谋,曹操依计行事,亲率5000精兵奇袭成功,烧毁袁绍的粮草,一把定输赢,大败袁绍,袁绍军队全面溃败,最终袁绍只带了800名骑士渡过黄河夺路而逃。
4年后,曹操攻破邺城,攻占冀州,许攸的确有很大的功劳,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许攸竟然自恃功高,屡次轻慢曹操,每次不分场合直呼曹操小名,甚至生怕曹操忘了他的大功,出言不逊:“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到冀州!”
曹操心里瞬间冒出一万句问候许攸祖宗的话,但表面上却笑嘻嘻地说:“你说得对啊!”作死的许攸并没有丝毫收敛,仍然继续出言不逊。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身边人说:“这家人(指曹操)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立刻向曹操告发,于是许攸被收押,最终被杀。
实在搞不懂许攸为什么要这样作死?他与曹操年轻时候就交好,怎么会不了解曹操?他能当谋士,按理说才智与情商定然是上乘之选,为什么会做出这么多肤浅、作死之事?的确让人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