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骞:靠一张嘴成为民族英雄的人

张骞:靠一张嘴成为民族英雄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829 更新时间:2024/1/22 12:43:33

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绵延千里的丝绸之路,见证着从汉朝开始由中原到西域的辉煌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长安,便是今天的西安,途经甘肃新疆,绵延至中亚西亚,串联起了地中海上各国。

这条丝绸之路的建立,令汉朝及中原生产的丝绸茶叶等制品,地中海上各国蔬菜瓜果等制品,可以互通贸易,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而这条路正是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所涉及的道路,张骞作为中国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靠着一张横空出世的嘴,可成我中华民族可以被铭记万年的英雄。

出使西域,艰辛波折

张骞祖上均为农民,在他成年之后,便成为了汉武帝的臣子。当时,汉武帝正为匈奴时常骚扰汉朝边境而感到困苦无措,便想联合西域的月氏国,共同消灭匈奴。

但是月氏国地域遥远,而且必须途经匈奴境内,所以需要一个恰当的人选为汉武帝完成这项艰难的任务。汉武帝遍问朝堂名臣,谁愿意去出使大月氏,无一人敢应承这个差事,对此汉武帝也十分无奈。

张骞看到汉武帝的困苦,并且作为汉朝的大臣,他也十分痛恨匈奴的侵扰,所以他毛遂自荐,勇敢的做了出使的使臣。

所以,公元前139年,在汉武帝充满希望与不舍的目光中,张骞带着匈奴人堂邑父,100多位随从,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的艰难险阻的遥远路途。他们向西出发,一路上,张骞畅想着自己这趟未知的旅途。

但天有不测风云,未走多远便被匈奴人所擒,他们抓着张骞,面见了匈奴的军臣单于,军臣单于看张骞气度不凡,便询问张骞来到这里的目的。张骞意志力坚定,无论何种威逼利诱,均不告诉军臣单于真相。

无奈之下,军臣单于以美人计,希望张骞留在匈奴境内。张骞为了更好的完成汉武帝的所托,假意接受。所以,君臣单于并未杀死张骞,不单单是因为张骞假意顺从,虽然汉武帝与匈奴为世代宿敌,但是匈奴人也知道,汉朝使臣不可轻易杀死。

张骞与匈奴赐予的美女每天好不惬意,实际是为了降低匈奴对他的警惕程度。终于,公元前129年,匈奴人逐渐放松了对张骞的警惕。

这几年来,张骞未有一日忘记自己的任务。可见,其意志力坚定。在某一天,趁匈奴人出外的时候,张骞带着他的随从们出逃匈奴,终于离开了这个困住自己的牢笼。

逃出之后他们在飞沙走石的荒漠中砥砺前行,可逃出来的他们没有地图或是路线,只能自己在未知的路途中摸索,经过重重困难险阻,他们终于翻越葱岭,到达了大宛境内。

大宛便是如今的乌基别克斯坦,大宛国王或多或少听说过大汉天子,对这位从未谋面的汉武帝心中有所敬佩,故而并未为难张骞。听说张骞的目的地是大月氏,大宛国王便派遣自己的军队护送张骞到大月氏国境内。终于,张骞到达了他日思夜想的目的地。

作为汉朝的能臣名将,张骞十分懂得劝说别人。他对大月氏的国王,表达了诚恳的敬意,同时也描述了汉武帝想与其合作,共同打败匈奴,已达到两国之间能够万世太平的想法。

甚至张骞还搬出了大月氏的前任国王,被匈奴人砍下头颅,头颅被做成酒瓶的事情,希望可以用激将法来刺激大岳氏的国王与汉朝国王合作。

但大月氏的国王畏惧匈奴军事实力,同时也是十分厌烦连年征战,只希望太平。所以张骞即使摇唇鼓舌,真诚劝说了一年之久。但是这一趟大月氏之行,没有达到张骞及汉武帝想要的目的。

虽然未达到目的,是也了解了大月氏,及大宛国很多的风土文人情及物产输出等。也算是有所收获吧。公元前128年,张骞带领着剩余的随从踏上了返回汉朝的道路,张骞回想起他们所走的原来的道路,也被匈奴所占领,故而选择转变路线,由南返回汉朝。

可张骞真的是命运多舛,在路途经青海羌族人的领地时,他又被羌族人所抓获,此时羌族已变成匈奴的附属之地。

可以说,张骞又一次的落入了匈奴人的手中。同行的随从甚至表示已经失望,两次被俘,不知有生之年是否还能返回自己的故土。张谦又一次使出了相同之法,因为他知道他一定要回到汉朝,无论经历多久,经历怎样的困苦,因为他热爱他的祖国。

千里跋涉,返回故土

堂堂的汉朝使臣,与匈奴这群野蛮人共同生活,做小伏低。他吃着他并不爱吃的食物,心中所念皆是汉武帝的恩情,这一份坚持,真可谓是大丈夫也。

终于,柳暗花明,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努力的人。在公元前126年,匈奴王庭内乱争斗匈奴单于之位,张骞又一次趁乱逃脱,此时他身边的人只剩下他的堂邑父了。

这年距离他离开汉朝土地长达十年之久,他也从当年意气风发的时辰变成了鬓边长出白发的中年人了。支持他走下去的是他不可替代的爱国情怀。

终于,经过长途跋涉,他回到了汉朝。十年来,张骞未有丝毫音讯,汉武帝甚至以为他已丢失性命。

当汉武帝手下的人来禀报张骞回来时,这位坚强的帝王一瞬间眼中渗满泪水,他料想过无数可能,也许张骞已死,也许张骞已归顺匈奴,也许张骞已忘记了他的使命,汉武帝在夜不能寐时想过无数的可能。但是令他惊喜且感动的是,张骞回来了。

汉武帝立刻命令手下的人敲响汉朝专门迎接贵宾的钟声,这个钟声甚至连卫青回来都从未被敲响。

是了,张骞是国之英雄,当张骞身穿破烂,手中还提着汉朝的符节,走路一摇一晃,脸上也布满了皱纹。

他一步步踏上汉朝的大殿时,即使是这些王公贵族们身穿华服,也是在眼神当中流露出对张骞的敬佩之情的。

张骞归来后被封为太中大夫,他为汉朝带来了汉朝从未见过的香菜,核桃等来自西域的物产,令汉武帝大开眼界。虽然未完成与大月氏的约定,但是汉武帝并未责怪张骞。

被委重任,功泽后世

时间来到了公元前123年,由于张骞亲自用脚丈量了西域境内,所以汉武帝令卫青与张骞共同出击漠北,可以说,卫青作为汉朝的常胜将军,也是与张骞有着密切联系的。在信息并不发达的汉朝,这样一份活地图真可谓是汉朝的瑰宝。

张骞不愧为汉朝的探险家,在公元前122年,由于当年在西域大夏国境内见到过四川的特产,故而他又派遣队伍寻觅传说中的身毒国。

他认为,在蜀地的周围有着一个身毒国。所以张骞又派遣四支队伍分别从四川的宜宾,成都等地出发,让云南,西藏和青海前行寻找这个身毒国。

因为此时西域并未被卫青所消灭,西域之地甚是危险,许多的商贾人士并不愿意同西域产生贸易往来,所以现在就需要开辟专属于汉朝的安全的绕过西域的经商之路。

但是由于汉朝周围群国并列,有许多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其风土人情与汉朝人民大不相似,甚至还有许多反抗汉朝皇帝的领主。

故而,这个目的未能实现,但是正是由于这次西南之行,有很多的西南小国了解到了汉朝的强大,也为后来许多小国诸如夜郎等国臣服于汉朝打下了坚定基础。

在此期间还产生了这么一趣闻,夜郎国并不知汉朝有多强大,甚至还询问汉朝之地是否有夜郎国内大,所以产生了一句成语,夜郎自大。

张骞由于了解西域地形,真可谓是能人多忙,在公元前119年,为彻底驱逐匈奴,收回河西走廊,汉武帝派出了汉朝的王炸组合,汉朝名将霍去病与活地图张骞,共同进军漠北。

这时汉匈奴经过与卫青长时间的对峙,国力已大不如前。故而,匈奴向西退去,依靠诸多西域小国的补给,与汉朝相抗。

张骞带着大量的珍贵的金币,丝绸等制品,出使了乌孙,大宛,大夏等国,扩大了汉朝的影响,令许多国家了解了汉朝的强大,从而令这些国家逐步与汉朝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外交关系。

此刻,丝绸之路基本打通,汉朝此后将会有更多的物资及更充足的经济来源,这是汉朝长期统治所不可缺少的,比如这些西域等国缺少关于粮食作物种植的文献,而大汉朝却缺少良种的汗血宝马。

所以,基于友好的外交关系,西域各国与汉朝发各发挥所长,各取所需,共同进步,不断的打击匈奴,匈奴在各处碰壁的情况下,国力逐渐衰微直到逐步灭亡。

天妒英才,在张骞在51岁时病逝于长安,汉武帝十分不舍,且将其安葬于故里汉中。张骞这一生为汉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以说,汉武帝逐步扩大疆域,成为被历史铭记的皇帝,张骞也是十分重要的。张骞作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让世界呈现在了汉武帝的眼前,为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及李广等大将扩张疆土发展人文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没有张骞,汉朝的发展可能会倒退50年左右。

张骞凿空之开远夷,通绝域,体现出“开”、“通”的成功,动机在于“宏放”的文化追求。张骞,实乃丝绸之路第一人。

标签: 张骞民族英雄汉朝人物

更多文章

  • “帝师”朱轼严厉教育弘历,雍正却护短,朱轼直接怼他:“教则为尧舜,不教则为桀纣。”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帝师,朱轼,弘历,雍正,清朝人物

    朱轼,是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人,为清朝中期名臣,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乾隆帝敬仰的师傅。朱轼生于一户普通农家,然而他自小便聪慧博学,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听到朱轼的名字,脑海中便会浮现出文豪苏轼的身影,虽然二人活跃于不同的时代,中间隔着五百多年的漫长时光,却产生了颇为奇妙的渊源。据说,苏轼曾在赶赴

  • 潘淑由纺织女成为东吴首任皇后,然而盛宠之时,却离奇死亡,她为什么不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潘淑,孙权,三国人物

    由纺织女成为东吴首任皇后,“神女”潘淑被孙权独宠。然而盛宠之时,她却离奇死亡。她曾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为何不能善终呢?潘淑,其父本是小吏,由于潘父犯罪、被处死,潘淑和姐姐被迫入宫为婢女、在宫中织布。但潘淑容貌惊为天人,纺织宫女们都称她为“神女”,连孙权

  • 周泰多年忠心护主,身上伤口众多,孙权为之哭泣,想把军事大权委任周泰……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周泰,孙权,三国人物

    孙权细数着周泰身上的伤口、止不住地流泪。能让孙权哭泣,可见周泰多年忠心护主!主将情深,孙权想把军事大权委任周泰……周泰先是跟随孙策,后来他转到孙权手下。公元197年,6县山贼发生叛乱,孙权来平叛、周泰跟随。当时孙权的人马不到1000人,防御设备也不全、士气低落。孙权坐在马

  • 1023年,北宋丞相寇准去世,无钱购买棺材,宋仁宗下令朝廷拨款厚葬,谁知十年后寇准才能入土为安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寇准,宋朝人物,宋仁宗

    1023年,62岁的北宋丞相寇准去世。他的衣服打满补丁,鞋尖有破洞,家里人买不起棺材,只将他的尸身裹上一层草席。下葬时,宋仁宗突然下令:“朝廷拨款,厚葬!”寇家人:还不如不拨款。寇准是北宋名相,历经两朝,深受宋太宗、宋真宗的信任。然而,他的晚年穷困潦倒,连体面下葬都做不到。这

  • 太子杨勇因为宠爱妾室,遭到生母独孤伽罗厌弃,终于失去太子之位,杨广登基后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勇,独孤伽罗,隋朝人物

    太子杨勇宠爱妾室,因此他被亲生母亲独孤伽罗厌弃。受他人的挑唆,杨勇被父母误会、失去了太子之位。最终他受弟弟的阻挠、也无法见到父母……杨勇是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长子。杨勇身为嫡长子,公元581年,他被立为太子。独孤伽罗不允许丈夫有其他女人,她也痛恨妻妾如云的男人。

  • 宣华夫人倾倒了隋文帝和隋炀帝父子俩,她到底有何魅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宣华夫人,隋文帝,隋炀帝,陈宣华,隋朝人物

    独孤伽罗不允许丈夫有其他嫔妃,但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倾心于宣华夫人。宣华夫人先后侍奉父子二人,她的魅力这么大吗?宣华夫人,名为陈宣华、被封为宁远公主,她是南朝陈宣帝的女儿,其兄为陈后主(陈叔宝)。陈宣华两三岁时,陈宣帝御驾亲征隋朝、结果兵败身亡。公元582年,陈叔宝登基,但登基后的他沉迷酒色、荒废朝政。

  • “飞将军”李广为何他始终不得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飞将军,李广,封侯,汉朝人物

    西汉“飞将军李广”,他的一生最令他耿耿于怀的就是那些远不如他的人,最终却封了侯,唯有他始终不得封侯。李广是秦将李信的后代。少年从军,因作战英勇,受到了汉文帝的赞赏。到了汉武帝时,李广率军出征雁门关,结果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匈奴单于因久仰李广威名,令部下务必生擒李广。一场恶战

  • 西汉少年将军霍去病年仅24岁便去世,可是他却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千古美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汉朝人物

    西汉时著名的少年将军霍去病,虽然只活了二十四年,但是他安邦定边的赫赫战功和“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报国之情成为千古美谈。霍去病是卫皇后的外甥,而他的舅舅是当时鼎鼎大名的卫青将军。所以,霍去病十八岁的时候便成为了汉武帝的侍中。由于霍去病的骑术和箭术都很出色,皇帝便让他跟着舅舅卫

  • 张丽华深受陈后主宠爱,甚至上朝都带着她,让她坐在膝上、与陈后主共同决定政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丽华,陈后主,南北朝人物

    祸国歌女张丽华,依仗才貌宠冠陈后主的后宫。甚至在大殿之上,张丽华坐在陈后主的膝上、与陈后主共同决定政事……张丽华出身贫苦,其家以织席谋生。公元568年,张丽华入宫成为侍女,当时她年仅10岁。陈叔宝为皇太子,他对张丽华一见倾心。公元575年,张丽华诞下了皇孙陈深,之后又诞下

  • 太子杨勇赐死之后,云昭训处境艰难,其父云定兴见风使舵,提出杀掉亲外孙以此来讨好杨广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勇,云昭训,云定兴,隋朝人物

    云定兴,为了荣华富贵,他可以背叛女儿、杀害几个外孙。最初其女受宠于东宫,他有了依仗。随着女婿被扳倒,云定兴反而也投靠了敌人……云定兴曾是北齐的官员,宇文邕灭掉了北齐,云定兴带着全家来到了长安。云定兴的女儿云氏、生的娇俏艳丽。杨勇是隋文帝杨坚的嫡长子,他还未是太子时、邂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