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绵延千里的丝绸之路,见证着从汉朝开始由中原到西域的辉煌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长安,便是今天的西安,途经甘肃新疆,绵延至中亚西亚,串联起了地中海上各国。
这条丝绸之路的建立,令汉朝及中原生产的丝绸茶叶等制品,地中海上各国蔬菜瓜果等制品,可以互通贸易,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而这条路正是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所涉及的道路,张骞作为中国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靠着一张横空出世的嘴,可成我中华民族可以被铭记万年的英雄。
出使西域,艰辛波折
张骞祖上均为农民,在他成年之后,便成为了汉武帝的臣子。当时,汉武帝正为匈奴时常骚扰汉朝边境而感到困苦无措,便想联合西域的月氏国,共同消灭匈奴。
但是月氏国地域遥远,而且必须途经匈奴境内,所以需要一个恰当的人选为汉武帝完成这项艰难的任务。汉武帝遍问朝堂名臣,谁愿意去出使大月氏,无一人敢应承这个差事,对此汉武帝也十分无奈。
张骞看到汉武帝的困苦,并且作为汉朝的大臣,他也十分痛恨匈奴的侵扰,所以他毛遂自荐,勇敢的做了出使的使臣。
所以,公元前139年,在汉武帝充满希望与不舍的目光中,张骞带着匈奴人堂邑父,100多位随从,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的艰难险阻的遥远路途。他们向西出发,一路上,张骞畅想着自己这趟未知的旅途。
但天有不测风云,未走多远便被匈奴人所擒,他们抓着张骞,面见了匈奴的军臣单于,军臣单于看张骞气度不凡,便询问张骞来到这里的目的。张骞意志力坚定,无论何种威逼利诱,均不告诉军臣单于真相。
无奈之下,军臣单于以美人计,希望张骞留在匈奴境内。张骞为了更好的完成汉武帝的所托,假意接受。所以,君臣单于并未杀死张骞,不单单是因为张骞假意顺从,虽然汉武帝与匈奴为世代宿敌,但是匈奴人也知道,汉朝使臣不可轻易杀死。
张骞与匈奴赐予的美女每天好不惬意,实际是为了降低匈奴对他的警惕程度。终于,公元前129年,匈奴人逐渐放松了对张骞的警惕。
这几年来,张骞未有一日忘记自己的任务。可见,其意志力坚定。在某一天,趁匈奴人出外的时候,张骞带着他的随从们出逃匈奴,终于离开了这个困住自己的牢笼。
逃出之后他们在飞沙走石的荒漠中砥砺前行,可逃出来的他们没有地图或是路线,只能自己在未知的路途中摸索,经过重重困难险阻,他们终于翻越葱岭,到达了大宛境内。
大宛便是如今的乌基别克斯坦,大宛国王或多或少听说过大汉天子,对这位从未谋面的汉武帝心中有所敬佩,故而并未为难张骞。听说张骞的目的地是大月氏,大宛国王便派遣自己的军队护送张骞到大月氏国境内。终于,张骞到达了他日思夜想的目的地。
作为汉朝的能臣名将,张骞十分懂得劝说别人。他对大月氏的国王,表达了诚恳的敬意,同时也描述了汉武帝想与其合作,共同打败匈奴,已达到两国之间能够万世太平的想法。
甚至张骞还搬出了大月氏的前任国王,被匈奴人砍下头颅,头颅被做成酒瓶的事情,希望可以用激将法来刺激大岳氏的国王与汉朝国王合作。
但大月氏的国王畏惧匈奴军事实力,同时也是十分厌烦连年征战,只希望太平。所以张骞即使摇唇鼓舌,真诚劝说了一年之久。但是这一趟大月氏之行,没有达到张骞及汉武帝想要的目的。
虽然未达到目的,是也了解了大月氏,及大宛国很多的风土文人情及物产输出等。也算是有所收获吧。公元前128年,张骞带领着剩余的随从踏上了返回汉朝的道路,张骞回想起他们所走的原来的道路,也被匈奴所占领,故而选择转变路线,由南返回汉朝。
可张骞真的是命运多舛,在路途经青海羌族人的领地时,他又被羌族人所抓获,此时羌族已变成匈奴的附属之地。
可以说,张骞又一次的落入了匈奴人的手中。同行的随从甚至表示已经失望,两次被俘,不知有生之年是否还能返回自己的故土。张谦又一次使出了相同之法,因为他知道他一定要回到汉朝,无论经历多久,经历怎样的困苦,因为他热爱他的祖国。
千里跋涉,返回故土
堂堂的汉朝使臣,与匈奴这群野蛮人共同生活,做小伏低。他吃着他并不爱吃的食物,心中所念皆是汉武帝的恩情,这一份坚持,真可谓是大丈夫也。
终于,柳暗花明,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努力的人。在公元前126年,匈奴王庭内乱争斗匈奴单于之位,张骞又一次趁乱逃脱,此时他身边的人只剩下他的堂邑父了。
这年距离他离开汉朝土地长达十年之久,他也从当年意气风发的时辰变成了鬓边长出白发的中年人了。支持他走下去的是他不可替代的爱国情怀。
终于,经过长途跋涉,他回到了汉朝。十年来,张骞未有丝毫音讯,汉武帝甚至以为他已丢失性命。
当汉武帝手下的人来禀报张骞回来时,这位坚强的帝王一瞬间眼中渗满泪水,他料想过无数可能,也许张骞已死,也许张骞已归顺匈奴,也许张骞已忘记了他的使命,汉武帝在夜不能寐时想过无数的可能。但是令他惊喜且感动的是,张骞回来了。
汉武帝立刻命令手下的人敲响汉朝专门迎接贵宾的钟声,这个钟声甚至连卫青回来都从未被敲响。
是了,张骞是国之英雄,当张骞身穿破烂,手中还提着汉朝的符节,走路一摇一晃,脸上也布满了皱纹。
他一步步踏上汉朝的大殿时,即使是这些王公贵族们身穿华服,也是在眼神当中流露出对张骞的敬佩之情的。
张骞归来后被封为太中大夫,他为汉朝带来了汉朝从未见过的香菜,核桃等来自西域的物产,令汉武帝大开眼界。虽然未完成与大月氏的约定,但是汉武帝并未责怪张骞。
被委重任,功泽后世
时间来到了公元前123年,由于张骞亲自用脚丈量了西域境内,所以汉武帝令卫青与张骞共同出击漠北,可以说,卫青作为汉朝的常胜将军,也是与张骞有着密切联系的。在信息并不发达的汉朝,这样一份活地图真可谓是汉朝的瑰宝。
张骞不愧为汉朝的探险家,在公元前122年,由于当年在西域大夏国境内见到过四川的特产,故而他又派遣队伍寻觅传说中的身毒国。
他认为,在蜀地的周围有着一个身毒国。所以张骞又派遣四支队伍分别从四川的宜宾,成都等地出发,让云南,西藏和青海前行寻找这个身毒国。
因为此时西域并未被卫青所消灭,西域之地甚是危险,许多的商贾人士并不愿意同西域产生贸易往来,所以现在就需要开辟专属于汉朝的安全的绕过西域的经商之路。
但是由于汉朝周围群国并列,有许多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其风土人情与汉朝人民大不相似,甚至还有许多反抗汉朝皇帝的领主。
故而,这个目的未能实现,但是正是由于这次西南之行,有很多的西南小国了解到了汉朝的强大,也为后来许多小国诸如夜郎等国臣服于汉朝打下了坚定基础。
在此期间还产生了这么一趣闻,夜郎国并不知汉朝有多强大,甚至还询问汉朝之地是否有夜郎国内大,所以产生了一句成语,夜郎自大。
张骞由于了解西域地形,真可谓是能人多忙,在公元前119年,为彻底驱逐匈奴,收回河西走廊,汉武帝派出了汉朝的王炸组合,汉朝名将霍去病与活地图张骞,共同进军漠北。
这时汉匈奴经过与卫青长时间的对峙,国力已大不如前。故而,匈奴向西退去,依靠诸多西域小国的补给,与汉朝相抗。
张骞带着大量的珍贵的金币,丝绸等制品,出使了乌孙,大宛,大夏等国,扩大了汉朝的影响,令许多国家了解了汉朝的强大,从而令这些国家逐步与汉朝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外交关系。
此刻,丝绸之路基本打通,汉朝此后将会有更多的物资及更充足的经济来源,这是汉朝长期统治所不可缺少的,比如这些西域等国缺少关于粮食作物种植的文献,而大汉朝却缺少良种的汗血宝马。
所以,基于友好的外交关系,西域各国与汉朝发各发挥所长,各取所需,共同进步,不断的打击匈奴,匈奴在各处碰壁的情况下,国力逐渐衰微直到逐步灭亡。
天妒英才,在张骞在51岁时病逝于长安,汉武帝十分不舍,且将其安葬于故里汉中。张骞这一生为汉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以说,汉武帝逐步扩大疆域,成为被历史铭记的皇帝,张骞也是十分重要的。张骞作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让世界呈现在了汉武帝的眼前,为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及李广等大将扩张疆土发展人文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没有张骞,汉朝的发展可能会倒退50年左右。
张骞凿空之开远夷,通绝域,体现出“开”、“通”的成功,动机在于“宏放”的文化追求。张骞,实乃丝绸之路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