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去世8年后,北京传出一个爆炸性的新闻:鲁迅遗属朱安要出售鲁迅的藏书。许广平立即写信劝阻。无果后,她马上邀请律师要和朱安打官司,还找关系切断出售渠道。只是许广平不知道,朱安此时已经欠债4000多元。
朱安为什么要出售鲁迅的藏书呢?并不是她不爱鲁迅,只是因为她真的要活不下去了。当所有人都在谴责她时,她无奈地说:“我也是鲁迅的遗物啊,你们也要保存我啊!”
朱安是鲁迅的发妻,可是鲁迅从新婚夜就冷落她,从未与她圆房,他从来没承认过她是他的妻子,只认为她是“母亲的礼物”。
鲁迅也想过不耽误朱安,想要二人做兄妹,他可以用兄长的身份送她出嫁,只是朱安宁死都不离开他。没办法,鲁迅留下她,却与她一生分居。
虽然鲁迅不爱朱安,他在世时,也从来没有让朱安吃过苦。他和许广平一起离开北京去上海定居后,他每个月都会按时给朱安寄钱,他还请了两个女佣,一个照顾母亲,另一个负责照顾朱安。
按现有的记载来看,他每个月单独给朱安的生活费就有10个银元。
鲁迅在北大做教授,他的工资每月是350个银元。当时工人工资一月也就五六个银元。按照现在的计算,一个银元等于500块钱,朱安每月5000块零花也算很不错了。
如果不是遇见了许广平,鲁迅都做好了孤独到老一生不婚的准备了。
许广平是鲁迅生命中的一个意外,她是他的学生,比他小了17岁。她给他写了告白信,鲁迅被这个大胆热情的女孩吸引,最后才与她在一起。
对于许广平的出现,朱安心中是有数的,在她看来,大先生迟早都是要有相伴的,不是许广平,也会有其他人,她始终是配不上他的,只是她不愿意离开他。
1937年,鲁迅溘然长逝。
朱安曾想过去上海看鲁迅一眼,但因为婆婆的身体不好,她无法前去,只能在家里立一个灵堂给鲁迅守灵。
朱安给许广平写信,很希望许广平能够带着儿子一起到北京生活。可许广平不愿意,她这一生也从未叫过朱安一声“大姐”。
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4年,他的书籍大部分都留在了北京,一共有23箱,他和许广平在上海定居后,这些藏品都由朱安报管。
因为鲁迅从来都没有离婚,许广平也只能算妾室,朱安才是原配。这些东西和鲁迅留下的版权,只有朱安、鲁迅的母亲鲁瑞、和儿子周海婴有资格继承。
但朱安却有条件地放弃了鲁迅的遗产,她把上海的遗产和版权,全部交给鲁迅的“同居女友”许广平。
许广平也对朱安做出了一个承诺:生养死葬,安度晚年。
因为朱安比许广平大了20岁,她完全没有赚钱的能力,若是无人赡养,基本上就等于死。
只是许广平给朱安和鲁迅母亲寄过去的钱,也大都是鲁迅留下的钱和作品的版税,因为自从许广平生了孩子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工作过了。后来鲁迅去世,她也没有正式的工作。
朱安属于旧社会的妇女,她从成婚之后就没有出去工作过,她基本上没有求生技能,还要照料鲁迅的母亲,所以若是没有钱,她们就等于没有了生计。
鲁迅去世后,许广平一开始还是定期给她们寄钱的,但是到了1942年,许广平就中断了给朱安的生活供给,甚至跟她们断联两年之久。
朱安穷到连鲁迅母亲养了十多年的猫,都养不起了,只能放了它,让它自生自灭,朱安每日的就吃稀饭配咸菜。
鲁迅的母亲在世时,老二周作人还会给150元的生活费,鲁迅母亲去世之后,朱安基本上等于没有钱了。当时朱安还需要支付老女佣的生活费,她们只能一边节衣缩食,一边典当和借钱度日。
在万般无奈之下,最终欠下了四千多元的外债。
这个时候朱安已经66岁了,她债务缠身,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没有了,所以她打算登报卖掉一些鲁迅生前的藏书,毕竟鲁迅过世了,用不上了,她自己又没有文化,所以留着这些书也没有什么用。
就在朱安登报卖书之后,许久没有联系她的许广平现身了。赶紧联系朱安,一边联系了律师要同朱安打官司,另外一边着急北上。
许广平解释了她两年没有和朱安联系的原因,一开始是她被捕了三个月,后来是她儿子经常生病用钱的地方多,战场期间不方便汇款等等。
不过,现在看起来,这些理由虽然都是事实,可是她主观上不想要汇钱也是事实,因为许广平内心还是不喜欢朱安的,朱安的存在,让她永远都无法成为鲁迅的原配。许广平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若不是触及到她的利益,她根本就不会管朱安吧!
朱安也理解了许广平的为难,她们两个人,最后在友人的协调之下,又签定协议,朱安不卖鲁迅藏书,许广平给朱安寄钱。
后来,北京各界的为人知道了朱安生活的困境,他们都自发给朱安捐钱,但是朱安只接受了很少的一部分,就是许广平点头她才敢拿,她生怕影响了鲁迅的名声。
到了后来,许广平都佩服朱安“宁自苦,不愿苟取。”
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孤独地去世了,她希望葬在鲁迅身边的遗愿也没有完成,她还在她名下鲁迅的房产(两套房子的房产权和鲁迅全部版权)都留给了许广平的儿子周海婴。可是,这个孩子却从来都没有喊过她一声“大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