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刚生完孩子没多久的张幼仪,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丈夫,然而,她等来的却是一张冰冷的离婚协议书,甚至连一句问候都没有,那个男人便要求她签字,看着那副冷漠到几近冰点的脸,张幼仪无奈的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一刻,她决定接下来的日子,她不再顾及任何人,她要为自己而活。回想过去的种种,结婚7年,在一起的日子不超过4个月,而这仅有的四个月却多数都是充满酸涩的日子。
张幼仪的丈夫,便是那个大名鼎鼎的诗人徐志摩,而她在徐志摩眼里只是个土得掉渣的乡巴佬。在她们婚姻存续期间,徐志摩从未正眼瞧过她一眼,所以,他才会那么冷漠无情的自张幼仪最脆弱的时候提出了离婚,世人都以为张幼仪不过是被徐志摩无情抛弃额糟糠之妻,,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900年,张幼仪出生于江苏省宝山县张宅之中,父亲张祖泽是名医,也是上海宝山县的巨富,共有子女十二人,张幼仪是老八,而她的几个兄弟都是人中龙凤,二哥张嘉森是政府要员,四哥张公权是银行家,张幼仪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自然便是大家闺秀一个。况且又是家里为数不多的女孩子,自然也是十分受宠,是几个哥哥捧在手心里长大的,
1915年,15岁的张幼仪被家人从学校接回家成婚,新郎是已经与他订婚2年的杭州府中学的学生,18岁的徐志摩。虽然两人没见面,但在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即使是徐志摩这样追求浪漫与自由的人,也无法反抗。于是,即使徐志摩再怎么不喜欢自己眼中土里土气的乡下姑娘,也只能乖乖就范。
一场盛大的婚礼过后,她成了他的妻子,成婚不久徐志摩便毫无顾忌地踏上了继续求学的道路,而张幼仪则辍学在硖石老家一心一意伺候公婆,打理家庭。
1918年,二人成婚的第三年,张幼仪在硖石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而徐志摩则去了美国,一年后又前往英国伦敦,继续他的留学之路。
1920年,徐志摩遇到了知性大方的林徽因,并陷入了单恋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此时远在老家的张幼仪无疑成了他心中追求神圣爱情的最大绊脚石。于是,不久后,徐志摩迫于张幼仪哥哥要求夫妻二人团聚的要求,不得不让张幼仪来到伦敦。然而,当张幼仪不远千里来伦敦和他团聚的时候,看到的便是人群中那个最不情愿出现在码头的人。他满脸的不高兴和不耐烦,让张幼仪的心彻底凉了个透,她知道他不喜欢自己,但还抱着一丝希望,毕竟别的夫妻都是久别胜新婚,可他没想到的是徐志摩的心已不再平静,他内心深处正在盘算着怎样才能脱离现在的婚姻束缚。
团聚后不久,张幼仪便再度怀孕了,然而得知这个消息的徐志摩并未高兴,反而让张幼仪打掉孩子,张幼仪害怕,说她听说有人因为堕胎大出血死掉了,徐志摩却冷冷的回怼到:有人还因为坐火车死掉了呢?难道看到别人死了,你连火车也坐了吗?然而倔强的张幼仪却执意要生下孩子,遭到拒绝后的徐志摩直接提出了离婚,再次遭到拒绝后,他索性离家出走,异国他乡,身怀六甲,孤苦无依,万般无奈之下张幼仪只能求助自己的哥哥,最后在哥哥的帮助下于巴黎生下了次子,孩子生下了,徐志摩也出现了,只是他来是为了离婚。
自由离婚,始兆幸福。
1922年,张幼仪与徐志摩成了中国史上第一对依据《民法》离婚的夫妻,离婚后的徐志摩跟着张幼仪去看了他的第二个儿子,“他把脸贴在玻璃上,看的神魂颠倒,却始终没有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这就是徐志摩,因为不爱,所以他在张幼仪的眼中,一直都是那么的冷漠和无情,虽然他对陆小曼是真的很好。
人有时候就是那么奇怪,做夫妻的时候怎么都看不上,离婚后,两人反而经常互通书信,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而徐志摩也才真正开始认识并了解了张幼仪。
离婚后,张幼仪怀着一颗破碎的心,来到德国开始了边照顾孩子边上学的日子。不久后不幸再次降临,3岁的次子彼得因脑膜炎不治身亡,被逼堕胎、离婚、痛失爱子,一次次的打击却没有打垮这个坚强的女人,徐志摩说“如今的她什么都不怕了。”
1926年,张幼仪回到上海,任上海东吴大学的德文教授,不久后又在其二哥的举荐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副总裁。
或许是受过太多的伤,离婚后的张幼仪将一切都放在了自己的事业上,每件事她都做得风生水起,无论管理银行还是后来做服装公司,再到后来抗战中囤积军用物资和黄金,被称大发国难财的举动,她都做到了出色的地步。
1926年,徐志摩的父母来到上海投奔张幼仪,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张幼仪不仅是媳妇还是女儿,虽然早已和徐志摩离婚,但对待两位老人,张幼仪却依旧无微不至,尽心对待。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张幼仪不计前嫌,在陆小曼不知所措之时,携子收尸,并主持安葬,而后又每月寄钱给陆小曼,让其得以安然度过余生。
53岁,终遇良配。
1953年,独自打拼31年后,张幼仪终于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命中注定的良人,苏季之。或许是同病相怜,二人都曾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所以,彼此惺惺相惜,相携走过20个春秋后,苏季之病逝,张幼仪移居纽约后于1988年去世。
叶子说,人生是一道问答题,也是一道选择题,也许我们拿到手的本是一道固定答案的题,可是中途这个题成了选择题,那么,结局究竟如何?便要看我们怎么选择了。面对一次次的挑战和选择,张幼仪无疑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所以才能在逆境中重生,到达风景秀丽的彼岸。
很多人说,张幼仪抗战时大发国难财,晚年又移居海外,这让她的个人魅力大打折扣,然而,纵观张幼仪的一生,从逆境中努力蜕变,直至化简成蝶,单是这份隐忍与坚持,又有几人能做到呢?而她身上闪光的地方又何止是一星半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