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9年,李渊下令将刘文静处斩,李世民苦劝无果,无奈之下只能提着食盒去了大牢。刘文静听完泪如雨下道:“二公子有心了,自古都是飞鸟尽良弓藏!你也要小心啊!”随即他就被拉了出去,一代名臣就此陨落。
刘文静,京兆武功人,是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他不光长得帅、有气质,而且精通权谋。
刘文静是将门之后,因父亲刘韶战死沙场,所以年纪轻轻的刘文静就袭任了父亲的职务,在隋朝末年又出任晋阳县令,和当时的晋阳宫间裴寂结为了莫逆之交。
虽然刘文静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不过他心怀天下,权谋在腹,注定不会老老实实当个平庸之辈,而隋末动荡不安的大局正好给了他大施拳脚的机会。
直到公元617年,李渊担任太原留守,一家人来到晋阳,刘文静只觉李渊胸怀大志,就想方设法创造机会与李家结交。
当时,李渊的次子李世民非常热爱结交朋友,与刘文静关系十分要好。刘文静也看出来李世民志向远大,就经常在裴寂面前夸赞李世民是汉高祖刘邦、魏太祖曹操一样的人物,不过裴寂却不以为然。
不久之后,刘文静只因与瓦岗军李密有亲戚关系,受到牵连被捕入狱。就在他生无可恋之时,只见李世民匆匆前来,两人推心置腹了一番,李世民向他询问了对时局的看法。
只见刘文静慷慨激昂地分析了当今天下大势,索性趁机鼓动李渊、李世民父子在晋阳起兵,号令天下,好成就霸业。而这一番话,让李世民蠢蠢欲动。
刘文静蹲了几天大牢,就安然无恙地出来了。于是,刘文静又将李世民介绍给了裴寂。自此,三人经常在一起策划起兵事宜。
只可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们深知太原起兵离不开李渊,毕竟只有拉李渊入伙,凭借他的威望和能力,才能在短时间聚集起足够的人马。不然光靠他们三个,只能是纸上谈兵罢了。
然而,他们三人并不清楚李渊的真实想法,也不敢贸然将起兵的计划告诉他。就在三人焦急万分时,刘文静想到了"美人计"。
那天晚上,裴寂主动邀请李渊喝酒,将李渊灌的烂醉。随即趁着李渊酒醉之后,偷偷将几名晋阳宫女塞到了李渊的大床上。第二天一早,李渊醉眼朦胧,只见自己床上有几名陌生美女,整个人瞬间蒙圈了。
就在这时,裴寂不怀好意地从外面走了进来,笑眯眯的打量了一番李渊,低声说道:"你如果不答应起兵,我就把你强迫晋阳宫女侍寝的事情上报给朝廷。"
李渊那叫一个后悔啊,自己惹了皇帝的女人,就是死路一条啊,起兵估计也是死路一条,反正横竖都是死,还不如轰轰烈烈地死一回呢。
于是,在裴寂、刘文静等人的精心策划下,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李渊虽然起兵,可还是非常担心北面的突厥偷袭,而刘文静自告奋勇出使突厥,成功忽悠突厥可汗,借给了李渊2000骑兵和1000马匹。
在之后南下的过程中,刘文静还率领大军与隋军决一死战,屡立战功,并且击败了名将屈突通,将其生擒,刘文静可谓是对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实,裴寂也为李渊的起兵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想当初他给李渊献粮草、盔甲等军用物资,所以当李渊称帝后,大肆奖励了这两位大功臣,封裴寂为尚书右仆射,封刘文静为纳言,官职低于裴寂。
刘文静自恃才高,况且他和裴寂的功劳不相上下,凭什么他的官职要低于裴寂?因此刘文静一有机会就在皇帝李渊面前发牢骚,指责裴寂的不是。可李渊和裴寂那是老朋友了,肯定是向着裴寂啊。
与此同时,在朝堂之上,刘文静处处针对裴寂,只要是裴寂赞成的,刘文静绝对反对,只要是裴寂反对的,刘文静绝对赞成。自此,刘文静一心想要和裴寂决裂,甚至在和弟弟喝酒时,大肆宣扬:"早晚有一天,我要砍下裴寂的脑袋。"
不料,这话却被刘文静府上早已失宠的小妾听到了。这位小妾为了报复,她竟然诬告刘文静谋反,李渊得知以后,就命人将其押入大牢,并且任命裴寂为主审官。
显而易见,刘文静肯定是被冤枉的。李世民、李纲等朝廷重臣都在李渊面前替刘文静求情,一致认为刘文静不会谋反,李渊也动摇了。
可一旁的裴寂却不慌不忙地说道:"刘文静性子暴躁,他的谋逆之言人尽皆知,不杀他,后患无穷啊!"这下,李渊坚定要杀死刘文静。
于是,在公元619年,刘文静就被斩首。同样是开国功臣,刘文静在第二年就被杀,而裴寂却享尽了荣华富贵。在官场上,真的不能乱说话啊,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
其实,真正害死刘文静的并不是裴寂,而是李渊本人!刘文静可是李世民的心腹,而裴寂是支持李建成的。看似是刘文静和裴寂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较量。
因此,刘文静之死是死于李唐皇室的权利之争!李世民登基后,追封刘文静官爵,并且让刘文静的儿子袭封鲁国公,甚至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他。
不过,几年后李世民却将刘文静的两个儿子全部处死,据说是两人准备为父报仇谋反。至此,唐朝开国第二号功臣全家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