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李宗仁乘坐飞机返回了祖国,并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热切接待。
在聊天时,李宗仁希望毛主席可以给他一个副国级的官职时,却遭到主席的拒绝。按理说,这么一位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颇有建树的人,应该得到重用才是,毛主席为何会拒绝他呢?
渡江战役后,蒋介石集团退至台湾,并与美国暗中勾结,使台湾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当时,许多逃亡海外的国民党旧部虽然明面上表示与蒋介石划清了界限,但却纷纷对台湾问题闭口不谈。在一片静默之中,一个人的声音显得分外嘹亮,他就是李宗仁。
李宗仁不但大谈台湾问题,还明确表示,美国就是阻碍中国统一的罪魁祸首,甚至还公开发表了一份《对台湾问题的建议》,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周恩来在看到这篇文章后,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机会。
李宗仁在国民党内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容小觑,如果他坚定祖国统一,那么对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非常有益的。
于是,他立即对李宗仁发出邀请,希望他可以回国看看。
李宗仁虽然人在美国,但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的形势和变化,看着祖国日益强大,他早就有了回国的打算,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契机。在收到周总理的邀请后,李宗仁万分激动,立即带着夫人郭德洁,踏上了回国的飞机。
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乘坐的飞机抵达北京机场。周总理不但亲自对其进行了迎接,还包揽了他回国后的一切事宜。
回到久别的故土之后,李宗仁当即发表了一篇《归国声明》,表达对祖国的感谢与祝福,同时呼吁身在台湾的国民党军政同事,请他们把民族大义放在一位,赶快回到祖国的怀抱,报效祖国。
其实,在李宗仁回国之前,也有不少国民党旧部参与到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呼吁过台湾的旧日同僚们团结起来,一致抗美。比如被蒋介石封为“五虎上将”之一的卫立煌,还有曾在国民革命军中身兼要职的程潜。
卫立煌回到祖国后,受到了中央的重用,曾先后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人大代表等职务。
程潜也曾担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位。
他们都曾站在我方的对立面,但只要认清现实,一心为国,我方都可以不计前嫌,给他们新的机会。
李宗仁回国以后,也想继续为国效力,再加上毛主席接待他的时候曾说过“只要愿意回来的,我们都以礼相待。”
所以他也就不再拘束,委婉地向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希望他可以任命自己担任人大副委员长。
这个职位是副国级,虽然有些高,但李宗仁此前在国民党内部的职位可比卫立煌和程潜要高得多,要个副国级的职位,可一点儿也不算过分。
可毛主席听了之后,却并没有一口答应,而是叮嘱他先安心调养身体。
在故土休养一年之后,李宗仁就因身体原因,住进了医院。
他本就年事已高,住进医院后更加不能操劳了,每天只能读书看报,打发日子,根本就无力关心政治,更别说任职做官了,于是这件事也就被搁置了下来。
毛主席之所以没有同意他做官的请求,是经过多方面谨慎考虑的。
首先,李宗仁虽然爱国,但对中共的态度算不上友好,还曾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而且他跟卫立煌和程潜还不同,他们两人早在解放战争初期就对共产党表现出了好感,李宗仁却直到国家发展起来了,才愿意回国,其政治信仰和态度难免让人起疑。
其次,李宗仁是战功赫赫的军事奇才,但国内当时的形势已经稳定了下来,军内根本就没有合适的职位空缺,这是中央无法为李宗仁安排职务的直接原因。
最后,李宗仁旅美16年,回国时已过古稀。英雄最怕迟暮,他早已错过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大好年华,也错过了祖国急需人才的最好时期,哪里还能担得上大任呢?
尽管小心休养着,但在回国的第四个年头,78岁的李宗仁还是在医院病逝了。
李宗仁确实有才有能,但他早期政治立场错误,后来又错过了报效祖国的最好时机,这才荒废了大半生的时光。
不过幸运的是,他最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也为自己“正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