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飞墓前松柏为何不长树干?百年来难以解释,当地村民却轻松道破

张飞墓前松柏为何不长树干?百年来难以解释,当地村民却轻松道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060 更新时间:2024/1/1 10:06:43

我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涌现了无数英雄豪杰,这些豪杰们生前执掌天下,快意恩仇,此后也得到众人的敬仰,连墓地都成为缅怀追思的地方。

令人惊讶的是,许多豪杰的墓地上都有说不清的奇异现象让人不得不怀疑,或许这世上真的有鬼神的存在。一代名将张飞的墓地就是如此。

张飞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蜀汉开国之君刘备的结拜兄弟,他一生中南征北战战功赫赫,留下了无数美谈,因此后世之人对他的坟墓也极为敬仰,可他的墓地却有个奇异现象,那里的松柏居然一直不长树干。

哪有树木的枝叶郁郁葱葱,树干却一直不跟着生长的,这种奇异的现象自然引来了许多人的关注,专家们对此也是众说纷纭,可百年以来一直给不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当地的村民却对此了如指掌,轻轻松松的一语道破天机。

一代名将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刘备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之一,只不过在刚刚开始创业时,刘备不过是个织席贩履的底层草根出身的小势力头目,并不被人所看好。

但是在这个艰难的创业阶段,他的两个结拜兄弟张飞关羽却一直对他不离不弃,因此三兄弟情同骨肉。刘备对两个结义兄弟情深意重,发达之后自然也不会忘记他们。

刘备前脚刚刚拿下了属于自己的地盘,后脚就给两个兄弟都封了官,还不顾自己已经今时不同往日的身份,依旧和他们同进同出,同吃同睡,对他们恩宠至极。这还有什么好说的?两位兄弟自然是发誓要跟着大哥一起干。

尤其是性格大大咧咧的张飞,更是把兄长当成了毕生信仰,以他的事业为事业,每逢交战之时,张飞必定冲在最前线,悍不畏死的替刘备征战沙场,那勇猛的气势,连曹操都多有忌惮。

更难得的是张飞不仅勇猛,还胆大心细,并不是一味地粗鲁无脑,该用战术的时候,张飞用的连诸葛亮都击节赞叹,比如在长板坡时,张飞就让士兵用木轮滚动沙尘造出一副援兵来到的样子,一声大吼吓退了曹操,保住了剩余势力。

但是张飞吃亏就吃亏到性子太暴躁,不懂得体恤下属,尤其是在关羽死后,张飞急于报仇又心情抑郁,常常在喝醉之后鞭打犯错的士卒。

刘备对此甚为忧虑,经常劝他要善待属下,否则的话将来可能会有杀身之祸,可张飞并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最后果然应验。

公元221年,张飞在出兵江州的时候苛待手底下的士兵,结果在他出征前一晚,他手底下的两个将领趁着他喝醉了,割下了他的头颅,投奔东吴,一代名将就此身陨。

张飞死后,形单影只的刘备伤心欲绝,为他风光大葬,后主刘禅也十分崇敬这位叔叔,还在登基之后追封他为恒侯,蜀汉的老百姓们敢念张飞的恩德,也常常去他墓前祭拜,给足了他死后哀荣。

墓地奇象

蜀汉灭亡之后,张飞的墓地并没有遭到毁坏,司马懿感念张飞的忠义勇武,下令魏国士兵不可惊扰张飞的死后安宁,还给他安排了专门的祭祀,再加上蜀汉灭亡之后,旧臣们大多没有遭到屠戮,所以张飞的墓地盛况依旧。

在唐朝时期,唐德宗评选古代名将又将张飞拉了出来,为了表示自己对他的欣赏,唐德宗还特地派人去修缮张飞的墓地。

宋朝时期,张飞也被评选为古代七十二名将之一,墓地又得到了翻新和重建,所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张飞墓,已经是长期演化而成的了。不过在张飞墓里,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在蜀汉时期百姓们为他所种下的松柏。

松柏历万年而长青,在古代乃是高洁品格的代表,百姓们为张飞遍植松柏,可见对他的崇敬和尊重了。所以如今的张飞墓青绿遍布,郁郁葱葱,让人一见就心生平和安宁。

但是再仔细一看,许多人都会大惊失色,这生长千年、郁郁葱葱的古树大多数都树干纤细,甚至没有树干,这完全违背了自然规律,仿佛是有鬼神在干预他们的生长。

多年以来,众多专家都潜心研究张飞墓中这些违背了生长规律的古树,并给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解答,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是“人为说”了。

据说张飞墓的工作人员们为了不让树木的枝干蔓延,以至于伤害古建筑,所以他们会定期修剪树木的树干,以遏制这些古树生长的速度,在不少纤细的树干上还能够看到刀砍斧劈的痕迹,这就是人为的证明。

不过有许多导游为了能够吸引客流,才将这个人为的现象归咎于鬼神传说,不少人听信了导游的话,将这个消息传遍了五湖四海,所以张飞墓那些没有树干的古树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

不过这个说法还是不够严谨,因为在张飞墓上,还有许多远离古建筑的树木也依旧没有树干,甚至于有些近百年才种下的松柏,树干也依旧生长缓慢,和郁郁葱葱的枝叶完全不同。

因此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在研究这个谜团,他们常常去拜访张飞的古墓,并且近距离接触那些没有树干的古树,对他们百般研究,还拍下了不少照片回去分析。

这种现象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在得知了这些人的来意之后,许多当地人都哈哈大笑,然后说他们这是舍近求远,如果想知道古树无干的秘密的话,只要随便拉个当地人就能够得到答案了。

研究学者们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为了能够解开这个谜团,他们还是找到了当地的人询问情况。

当地人也没有为难他们,直接说:“张飞墓中埋葬的只不过是他的身体,因为墓主人没有头颅,所以墓上的古树也不会长出树干,曾经有一颗大树逆天而行,树干直冲云霄,结果就被雷劈死了,所以现在的树就更不会有树干了。”

研究学者们都哭笑不得,原来他们口中的答案只不过是传说罢了,但是这个传说乍听起来荒诞不经,要是仔细联想的话,又的确有几分道理,所以有许多人也相信,这的确是鬼神所为。

张飞作为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勇将之一,向来很受后世之人敬仰,所以他墓前的松柏不长枝干的事自然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当地的村民甚至将其与张飞之死挂钩,不得不说,这真是过度联想了啊。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智囊全集(21)《范蠡救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故事

    今天这个故事,我在不同的场合讲过很多次了,之前讲东周列国志的时候也单独讲过,之所以这么喜欢是因为它有出处见于正史,记录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最后,按内容来看这是很不合常理的,所以足见司马迁对这个故事也非常感兴趣,唯恐失传,特意附在书中为后人保留了下来。话说当年范蠡功成身退,隐居在定陶自号陶朱公,靠着经

  •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有1500年的空白期,你知道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故事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很多人从小就知道。然而,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1500年的空白期。传说这期间神魔横行,大乱。那么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呢?说到我们国家的历史,那的确是一段悠久灿烂的历史。早期有三皇五帝,之后是唐宋元明清,中间是秦汉大一统。但说到有记载的历史,就要从商代晚期开始算了。也就是说,就目前

  • 手握生杀大权的博古,为何最终却被毛泽东取代?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熟读党史的人都知道,毛主席这一生真的是太不容易!大革命失败后,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蒋介石集团杀得血流成河,恐怖的腥风血雨笼罩在中国大地,中国革命的未来似乎看不到盼头,不少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在绝望和“白色恐怖”之下,选择纷纷纷纷远离革命,甚至背叛革命。一时之间,革命浪潮陷入

  • “你跳江吧”,一句话令老舍自尽,才女赵清阁究竟有何魅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她是民国时期的绝伦才女,诗词歌赋令无数须眉折腰,坚毅性格纵是男子亦不能与之媲美。她又是深陷爱情纠葛的痴人,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一步错步步错,最终惨淡收场。陆小曼、冰心是她的好友,老舍为她跳湖自尽,遗憾、懊悔、倔强充斥着她的一生,她就是赵清阁,一个风姿卓越又哀婉痴情的女子。那么究竟事出为何,她与老

  • 抗美援朝,中国在和哪十七个国家作战?战后各国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抗美援朝,中国,在,和,哪,十七个,国家,作战,

    二战结束后,很多日本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败在了中国人的手上。在他们眼中,日本的失败是因为美国和苏联,而绝不是因为中国。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血泪史。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1949年,毛主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有相当多的日本人不屑一顾。近代中国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也在朝鲜

  • 冯玉祥逝世后,妻子独自革命官拜副国级,少将儿子领队84年大阅兵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1946年9月2日,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冯玉祥举家从上海出发,乘坐一艘名为“美琪将军号”的客轮启程前往美国,促使冯玉祥离家赴美的原因,是他实在与蒋介石无法再共事,蒋介石所奉行的内战政策以及国民政府内部腐败成风,让冯玉祥倍感不适应,多次劝谏无果后,冯玉祥最终选择离蒋介石而去。那一

  • 毛主席唯一嫡孙毛新宇少将:接受媒体采访时:采访记者:“你这么年轻就当上将军,想过毛主席这么年轻在干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毛新宇少将:毛主席年轻的时候,像四十岁左右时,这时候正是中国革命最关键时候,中共中央苏区正在打围剿及打反围剿一九三四年,工农红军没办法才选择长征突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一直在跟我提"四渡赤水"的奇迹用兵之战术。“四渡赤水”是在毛主席为总指挥等人的亲自指挥下,督促下,红军部队采取

  • 美国评出世界五大元帅,有一位来自亚洲,曾把麦克阿瑟打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战争是残酷的,有战争那么就有胜利方和战败方,无论是战胜还是战败,损失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战争不可取,但也不得不承认,战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军工科技的发展,有很多人在战争时期发挥出了自身的价值。就比如二战涌现出了很多著名人物,美国在后来还评出了二战世界五大元帅,其中有一位来自亚洲,但谁都怕!众所周知,美

  • 64年得知溥仪月薪仅180元,毛主席当即决定:从稿费中拿2000给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64年,得知,溥仪,月薪,仅,180元,毛主席,当即,

    1950年8月5日,被引渡回中国的溥仪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改造生涯。刚刚进入战犯管理所,见到要穿的囚服时,溥仪的内心很不愿接受,见它的第一眼心想:“这衣服像是寿衣,穿上这衣服不就是死人了。”当时的溥仪还是皇帝的做派,还经常对曾经的“臣子”发号施令,让他们对

  • 毛主席临终前,为何将兵权交给陈锡联?多年后才知主席的深谋远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1976年9月9日,带领新中国成立的一代伟人毛主席在北京因病抢救无效,于零时10分去世。一代伟人的逝去必然会引起全国上下的轰动。当然,也有另外一件事情让人挂心,那便是军权的归属。这其中,更让人疑惑的是,毛主席为何将兵权托付给了陈锡联。乱世出英雄1915年,伴着新文化运动的火热开展,陈锡联同志在湖北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