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元旦的晚上,晋东南八路军驻地,一声清脆的枪响,划破了夜空的宁静。
战争年代,战士们的神经紧绷,对枪声非常警觉。
枪声就是命令,枪声就是敌情,哨兵反应敏捷,纷纷拿起枪,奔向枪响的方向彭总警卫员宿舍。
然而到了现场,他们不知道发出声音的到底是哪一个房间,就停下脚步观察。
正在这时,更蹊跷的事发生了,从一间宿舍传来了一声女人的尖叫。
哨兵像离弦之箭冲向现场彭总警卫员王满新宿舍。
来到宿舍,哨兵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王满新直挺挺躺在炕上,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床上一摊鲜血。
经过勘验,发现他头部有个弹洞,旁边的地上掉着一把南部十四手枪。
地上,还有一堆被撕碎的布条,一个衣衫不整的女人站在一旁,瑟瑟发抖。
很快,司令部很多人赶到现场,他们在窃窃私语,不知道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时候,八路军保卫局局长杨奇清来到现场,开始勘查。
紧接着,彭总也赶到了,他给人的感觉是震惊、悲痛、愤怒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这也难怪,王满新从长征时就跟着彭总,鞍前马后保护首长的安全,还曾几次奋不顾身救过首长的命,如今好好的一个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他能不悲痛和震怒吗?
彭老总脸色很难看,攥着拳头对锄奸主任杨奇清说:“蹊跷,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可是,杨奇清勘查之后,对彭总说了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一怔:“王满星是自尽的!”
“不可能,接着查!”彭老总固执地说。
他从感情上不接受这个结果,直觉上也觉得此事不是那么简单,所以就让杨奇清接着查。
杨奇清这一查,事情果然不是那么简单,背后有惊人发现。
这一天,王满新和战友和彭总外出回来,他走在最后,正要进入司令部的时候,背后突然有人叫他:小王同志,有人找。
王满新回头一看,是一个熟识的老乡,也是战友,名叫小丁,也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两人没事的时候经常见面。
不过,这次小丁身后还跟着一名年轻女子,虽穿着朴素,但人长得很标致,让人眼前一亮。
王满新当时就愣住了,小丁带着个女子来干什么。
就在这时候,小丁悄声告诉他:“这个姑娘说是你的媳妇,指名道姓要找你,我就把她带来了。”
王满新仔细端详那女子好一会,一句话脱口而出:“表妹,是你?”
女子随即说道:“是呀,我是梅芳,表哥不认得妹妹了?”
梅芳的母亲,是王满新姑姑,两人属于姑舅表兄妹关系,同时也是他未成亲的妻子。
旧时,还没有近亲结婚的严格限制,双方父母在他们七八岁的时候,就为他们定了亲。
可是没等他们结婚,抗战就爆发了,王满新参加了八路军,结婚的事就搁置下来。
临别的时候,两人依依不舍,王满新将自己家传玉环给了表妹,梅芳则把自己做的荷包塞到王满新手里,眼含泪花说:“哥哥,我等你回家。”
烽火连天,国家遭难,倭寇不灭何以家为?
王满新无法回家和未婚妻相聚,只能将表妹送他的荷包好好珍藏,带在身上,寸步不离,闲暇的时候拿出来看看,睹物思人。
一晃几年过去了,抗战仍在艰苦进行,王满新只能把思念积压在心头。
没想到这时却突然看到表妹,真是天大的惊喜,他兴奋地问表妹:“你怎么到了这里,怎么知道我在这儿的?”
他这么一问,梅芳眼圈红了,她哽咽地说:“三个月前,日本兵到我们村扫荡,很多乡亲被他们杀害,我爹妈也死在了他们的枪下。”
“然后我就到了你家,跟着舅舅、舅妈出逃,在逃难的时候我们失散了;无家可归的我,只好来找你。”
“也许是上天庇佑,找了几个月,竟然真的找到了。”梅芳悲喜交加。
王满新听说姑父姑姑死于日军之手,又听说未婚妻受了如此多的磨难,心里非常难过。但不管怎么说,表妹来到自己身边,总是一件好事。
想到这里,他上前拉着妹妹的手安慰说:“别难过了,到了八路军这里,你再也不用受委屈了。”
根据八路军的要求,不是团长以上军官,是不能带家属,也不能结婚的。
王满新当时并不能和表妹成亲,也不能住在一起,只能安排到附近老乡的家中。
但是,无论是老乡还是战友,都知道两人的关系,大家都非常默契,给他俩创造见面的机会,让这对“小夫妻”相聚。
虽然名义上他们不是夫妻,但事实上跟夫妻差不多。
王满新对这样的状态也满意,毕竟那么多战士,像自己这样待遇是绝无仅有的。
那段时间,王满新心情非常好,笑意总是写在脸上,走路都唱着歌。
就连彭总在他回来时,也跟他开玩笑:“又去鹊桥会了?”
也正因如此,彭总是不相信王满新会自尽的,所以才让保卫局局长杨奇清追查案件。
接到彭总的指令,保卫局局长杨奇清仔细分析之后也觉得奇怪:
王满新和梅芳没去看晚会,这很正常,两人趁着大家出去,正好在屋里独处。
可是,既然是小夫妻相处,为什么当着妻子的面身亡?
杨奇清调查之后还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当时在现场的梅芳衣衫不整。
起初,梅芳怎么都不讲,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经过再三做工作,梅芳这才向杨奇清局长讲了事情的经过。
杨奇清
梅芳哭着告诉杨局长:“由于是元旦,当天晚饭时我俩喝了点酒,后来一起到会场参加联欢晚会。”
“看了一会,满新突然说头有点蒙,我们就一起回到房间之后……”
据梅芳讲,在酒精的作用下,两人一时冲动,缠绵在一起,这时候恰好有个战士从宿舍经过,王满新认为对方看到了两人的事,感到无地自容,掏枪自杀。
梅芳说:“看到他去了,我也不想活了,可是哨兵来了……”
看得出来,梅芳非常悲伤,情绪失控,杨局长只得停止询问,好生安慰。
事情到此,似乎已经真相大白,可是还有一个细节,让杨奇清局长疑窦横生。
勘察现场时,地上发现撕碎的布条,复原之后,发现那是一个荷包。
荷包原本是装东西用的,经常成为年轻人定情的信物。既然如此,出现在现场的荷包肯定是两人爱情的信物。
那么,荷包为什么会撕碎,是谁撕的?
杨局长询问的时候,梅芳却说没有送过王满新荷包。
这就是说,要么梅芳隐瞒了实情,要么小王另有所爱。
如果是那样,梅芳应该说出来的,为什么只字未提?
再说,梅芳很漂亮,小王有这么好的未婚妻,他没有理由移情别恋,也没有时间去那样做。
换言之,梅芳可能说了谎。
经过仔细调查,谜底终于揭开,梅芳确实不简单。
那么杨局长是如何调查的?
杨局长首先放出消息,说王满新是自尽,已经结案了;
然后他派人对梅芳进行24小时监视。
刚开始几天,梅芳表现正常,整天愁眉不展,面容憔悴;而且她一直待在住处,哪也不去。
杨奇清一度放松警惕,觉得梅芳的嫌疑可以解除了。
可就在这时候,监视的人汇报:有情况!
1月15日,天刚蒙蒙亮,梅芳便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出门了,这让盯着她的那监视她的保卫战士十分诧异。
未婚夫不在才半个月,她就精心打扮,绝对不正常。
两个盯梢的战士一个留下跟踪,一个去向杨局长汇报。
这时候梅芳已经来到了镇子上,走进一家小饭店,保卫人员也跟了进去,叫了两个菜,假装吃饭。
梅芳却并没有点菜,似乎在等待什么人的到来。
没过一会儿,一个油头粉面的男子进了饭店,一屁股坐在梅芳桌前的椅子上。
二人似乎并不认识,彼此打量着对方,但是当他们同时从包里掏出一本《古文观止》的古书之后,两人立刻就像好久不见的熟人,打开了话匣子。
很显然,那本古书,就是接头的工具。
这时候杨局长带人赶了过来,不由分说将二人带走。
起初的时候两人进行抵赖、狡辩,拒不交代。
但是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人。
杨奇清从事了十年保卫工作(1932年任三军团保卫局执行科科长,1937年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锄奸部部长,1942任太行山八路军总部保卫局局长),什么样的特务没有见过?
梅芳和另外一个男子的嘴很快被撬开,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当晚,她与王满新回到房间以后,使出浑身解数诱惑对方跟自己发生了关系,然后搂着对方的脖子问:“你喜欢我吗?”
“看你说的,当然喜欢!”王满新说。
“你愿意为我做任何事吗?”梅芳问。
“当然!”王满新不假思索地说。
“那么我让你把彭德怀给杀了!”梅芳恶狠狠地说。
“你胡说什么?我没有听错吧?”王满新大吃一惊,仔细打量着眼前的爱人,觉得她是那么陌生。
“你没听错,我也没有胡说。”梅芳说,“八路军整天缺吃少穿,和乞丐一样,我不想过这样的苦日子。”
“再说,八路军没枪没子弹,迟早会被皇军消灭,不如趁早杀了彭德怀,去皇军那里领一大笔钱,一辈子都花不完,然后我们隐姓埋名……”
王满新一把推开了心爱的人,将她从床上拉了起来,大声吼道:“你怎么变得这样坏,竟敢加害彭总,走,跟我到保卫部!”
梅芳早有心理准备,她冷笑着说:“你要敢汇报,我就说你糟蹋了我。”
王满新一听傻眼了,自己揭发对方没有凭据,如果她到时候矢口否认如何是好?
而自己跟她发生关系的事却铁证如山,到时候自己反而浑身长嘴说不清楚。
因此王满新犹豫了,觉得不能去检举。
可是不去检举,不但自己会有危险,彭总的安全更不能保证,梅芳既然能说出这样的话,背后就不是一个人。
王满新十分痛苦,做出一个决定,开枪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还愤怒地把荷包撕碎扔在地上,然后再开枪。
至此,真相终于被揭开,但问题来了:一个村姑怎么会跟日军搭上线成为日军特务?背后有何隐情?
原来朱德和彭德怀领导的八路军给了华北日军沉重打击,还粉碎了日军对解放区的扫荡。
抗日之火不但没有破灭,声势反而越来越大。
华北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是个中国通,在遭遇挫折之后就改变策略,双管齐下。
一面扫荡,一面采取情报战(C号作战计划),让日军伪装成八路军,搜集情报,打听八路军指挥机关的下落,然后精准打击。
八路军将领左权,就是在日军对八路军指挥机关的突袭中牺牲的。
除此之外,就是在中国人中培养敌特,伪装成“八路军”,混入八路军司令部对八路军首脑刺杀,即斩首行动。
这些中国人不但有男的,也有女的。
这些女的大都来自日军占领区的平民百姓家,多数中国女子宁死不屈,但也有个别人贪生怕死,成为日军的走狗。
那么,梅芳是如何被抓的?
原来,日军培养特务也不是无的放矢,主要是培养那些家里有人当八路或者跟八路军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人,这样很容易打入八路军内部。
日军来到梅芳村里,经过明察暗访,得知梅芳表哥、未婚夫王满新参加了八路军。
因此,日军就将梅芳抓走,对她软硬兼施,终于将其拉下水。
经过培训,梅芳成为一名特务。
当然,王满新成为彭德怀的警卫员,梅芳是不知道的,日本人当然更不知道。
因为给首长当警卫员,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是高度机密的。
也就是梅芳开始只是想通过寻找未婚夫,来打入八路军内部搞破坏,没想到歪打正着,未婚夫竟然是彭总的警卫员,也就有了刺杀彭德怀的机会。
日军情报部门得知梅芳的未婚夫是彭德怀的警卫员欣喜若狂,就让梅芳用美人计胁迫王满新刺杀彭总。
抗战时期化装成中国人的日本特务
他们认为,像梅芳这样貌美如花的女子,一定能让王满新陷入温柔乡,实现其目的。
没想到梅芳的美人计竟然不管用,他们低估了八路军战士的忠诚,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成为笑柄。
可惜的是,八路军失去了一个好战士,彭德怀失去了一个忠心耿耿的警卫员。
得知真相以后,彭德怀非常难过,多年后还对自己的战友提起过王满新:“小王要是在的话该有多好!当时他还是太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