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有一天突降大雪,乾隆带着众大臣去赏雪,突然,乾隆诗兴大发:“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众大臣都准备拍龙屁的时候,结果乾隆卡壳了....
乾隆感觉非常尴尬,毕竟自己号称诗王,一生之中写了那么多诗,这次要在众大臣们面前丢脸了。
众大臣也非常尴尬,心想:“谁给皇上续上啊,这样还能缓解一下尴尬。“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有一人站了出来,赞叹道:”皇上好文采,老臣也诗兴大发,求皇上恩准臣狗尾续貂。“
乾隆哈哈大笑,心想终于有人替朕缓解尴尬了,于是大声说道:”准了“
老者走上前,对着乾隆说道:“飞入梅花都不见。”
这位帮助乾隆解燃眉之急的就是乾隆的御用文人沈德潜。
沈德潜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古诗,他曾经拜清初诗词大家叶燮为师。
沈德潜小的时候家中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业,虽然他喜欢古诗,但是他最大的梦想不是当一名大诗人,而是入朝为官。
沈德潜很有才华,但是好像他的运气并不是很好,他22岁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一直考到67岁才中进士。
沈德潜是从康熙年间,一直考到了乾隆四年终于如愿以偿。
因为乾隆特别爱好写诗,所以他早就听说过沈德潜的诗才大名,乾隆也特别欣赏这位67岁的进士,于是授予他翰林院编修之职,并让他担任侍讲学士,专门为自己讲解诗学。
可以说沈德潜就是乾隆的知音,二人经常一起谈论古诗,无论乾隆说出哪个朝代的古诗,沈德潜都能对答如流,举一反三,这让乾隆十分高兴,称呼他为“江南老名士”还把他比作李白、杜甫一样的人物。
因为乾隆的喜爱,沈德潜的官场生涯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乾隆经常提拔沈德潜,一直把他提到了礼部侍郎。
因为沈德潜的年纪问题,他只当了10年的官就辞职回乡了,退休后乾隆也依旧跟沈德潜保持着联系。
在沈德潜80大寿的时候,乾隆甚至亲自为其写了一块匾额,上书“鹤性松身”四个大字派人送给了他,甚至还亲自给他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爱意,前两句就是:“我爱德潜德,淳风挹古福。”
我们都知道乾隆喜欢南巡,沈德潜的家乡是江苏苏州,所以乾隆每次南巡的时候,都会邀请沈德潜去迎驾。
有一次在乾隆的南巡的时候,就下起了大雪,乾隆邀请百官去西湖赏雪,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也只有沈德潜才能续上乾隆的诗,毕竟二人心心相映,是知音。
沈德潜替乾隆解围后,乾隆非常高兴,特授予他太子太傅衔,并赐予他的孙子举人出身,此时的沈德潜已经93岁了。
1769年,97岁的沈德潜去世,沈德潜去世后,乾隆依旧给了他极高的荣誉,追封他为太子太师,赐谥号“文悫”,并进入贤良祠享受祭祀。
这一年,沈德潜的人生荣誉达到了至高点,但是,他的命运却没有因此而终结。
早年间江苏泰州人徐述夔得罪了一个叫童志璘的人,童志璘翻看徐述夔的《一柱楼诗》时,发现里面有很多“怀念前明、诋毁满清”的话,于是为了报复徐述夔,他把这件事举报给了朝廷。
当时刘墉是江苏学政正在金坛办理事务,正好接收到了这份举报,刘墉不知该如何处理,于是就写奏折交给了乾隆,乾隆看到后大怒,虽然徐述夔当时已经去世,乾隆为了泄恨依旧把他的尸体挖出来,挫骨扬灰。
那么这件事跟沈德潜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沈德潜活着的时候,曾经给徐述夔的一本诗集写过一篇《徐述夔传》作序,他在作序中大大赞扬了徐述夔的才华和人品,这件事也被刘墉写进了奏折里。
乾隆看到后十分生气,想到自己以前那么喜欢沈德潜,还给了他那么多的荣誉,他居然背着自己去赞扬一个写反诗的人,这让乾隆心理很不平衡,于是乾隆也给了沈德潜重重的的处罚。
乾隆亲自下旨,剥夺授予沈德潜的所有阶衔和封号,停止了沈德潜圣贤祠的祭祀,甚至还下令推倒沈德潜坟前的墓碑。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结束,但是后来这件事又出现了反转,随着事情的深入调查,乾隆发现沈德潜给徐述夔写作序,并不是因为喜欢他的文采和人品,而是因为自己那个时候家境贫寒,为了挣点润笔费,所以他写的那么多赞扬徐述夔的话,这些话并不是发自沈德潜内心的。
所以乾隆随后在自己的《怀旧诗》中,又加入了沈德潜,沈德潜也成为了乾隆最怀念的五位诗人之一,乾隆还在诗中写道:“我不曾负德潜,德潜却负我良多。”
所以沈德潜这一生的运气实在是不算太好,活着的时候考功名考了40多年,死了享受到了各种荣誉,结果又被剥夺了,还被推倒了墓碑,死后也不得安宁。
你对沈德潜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