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千古“兵仙”,楚汉时期唯一可以跟霸王项羽一较高下的主。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兵仙”这个名号可不是吹来的,韩信一生征战,平定四海,从未一败,为刘邦立下了赫赫战功。
韩信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资治通鉴
韩信的功劳如此之大,为何刘邦还对韩信心存不满,最后还对韩信痛下杀手呢?韩信到底做了什么事,如此触怒刘邦?
千古兵仙
韩信这种人,我们只能把他归结到“天才”这两个字眼上。韩信年幼时家境贫寒,穷困潦倒,落魄到遭受“胯下之辱”。
但他得到萧何的赏识后,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从此率领千军万马,横扫沙场。韩信名动天下时只有二十几岁,我们不知道他这一身本事从何而来,师从何处,只能说他是天才。
韩信一生出将、入相、封侯、称王,“国士无双”这四个字就是出自于韩信。但韩信太年轻气盛,不懂得为人臣子要懂得韬光养晦,低调做人。韩信出将入相后,他心里还是不满足,觉得凭自己的战功,应该获得更大的封赏。
于是韩信自己张口跟刘邦要“假齐王”的敕封,但他也不分时机,不知轻重,这一下就触怒了刘邦。
真假齐王
韩信这样的天才,肯定是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真正让刘邦起了杀心的,还是因为“真假齐王”之事。
楚汉争霸时,刘邦和韩信兵分两路跟项羽决战。但刘邦不幸被楚军包围在荥阳,刘邦率军突围了好几次都失败了,楚军一看困住了刘邦,就不断增加兵力,想在此杀掉刘邦。
此时的韩信正在攻打齐地,项羽派龙且率军20万救援齐王,迎战韩信。龙且虽然骁勇,可他不是韩信的对手。韩信吊打龙且的二十万大军,平定了齐王。但韩信扫平齐地之后,刘邦还被楚军围困在荥阳,粮草不济,形势已经万分危急。韩信这时不但无动于衷,还给刘邦送去了一封信。
韩信在信中说:“齐地的人啊,非常不靠谱,我虽然把他们都打败了,但是我不能走,我一走他们就会投靠项羽。你应该封我为“假齐王”,用来震慑齐人。”刘邦被项羽大军围困,敌军就在城外磨刀霍霍,自己朝不保夕,眼看就要死在荥阳,拥兵在外的韩信不但不马上过来救援主公,还张口跟刘邦要敕封,刘邦能不大怒吗?
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於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这个举动,实实在在地触怒了刘邦。别说是刘邦,换做是你,会不会起杀心?
张良劝刘邦说:“我们现如今形势危急,必须得依靠韩信才有生机。再说了,打天下败项羽,我们还得靠韩信,不如就依了他吧!”刘邦不愧为一代枭雄,当即就听从了张良的建议,还封韩信为“真齐王”。
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史记、淮阴侯列传
张良带着刘邦的敕令找到了韩信,韩信这才出兵救援刘邦。你说说,韩信这样的臣子,能得到刘邦的欢心吗?
韩信这一步走出后,就意味着他和刘邦之间的嫌隙难以弥合了。后来刘邦索性封了韩信为“真齐王”,当然这不是真心,只不过此时刘邦不敢得罪韩信。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这个时候的齐王韩信要想落得善终,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自立为王,跟刘邦争夺天下。
不久后,刘邦撕毁与项羽的协议,许诺给韩信更大的封地,要求韩信合围项羽于垓下。但韩信没想到的一点是,刘邦从来都是背信弃义的小人,和项羽刚签订停战协议,就反过来攻打项羽,对韩信的承诺能实现吗?
兵仙陨落
项羽死后的一个月不到,刘邦就收回了韩信的兵权,把韩信的“王”也拿掉了,贬为“淮阴侯”。但刘邦心中还是很忌惮韩信,因为“兵仙”的军中地位很高,也有平定四海的本事。
有一位汉臣叫做陈豨,曾经劝韩信反叛刘邦,自己做天下之主。但韩信到底怎样答复陈豨的,我们已无法知晓。最后此事被吕后知道了,吕后把韩信骗入宫中处死,千古兵仙韩信,就此陨落。刘邦得知韩信死了,有点高兴也有点可惜,“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