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9年,李广父子征战漠北,力求抓住这次战役来获得军功,加以封侯。可没想到的是,大胜匈奴之时,一代名将李广却自尽了。他的儿子李敢随汉武帝到甘泉宫狩猎时,也被霍去病当着皇帝的面一箭射杀了。
李广是汉朝时期的一位猛将,也是汉朝的一大功臣,号称“飞将军”,李敢是他最小的儿子,而他去世之时,李敢是他唯一在世的血脉。
一代猛将为何会在大胜之时自尽呢?霍去病为何会射杀李敢呢?这还得从漠北之战说起。
漠北之战时,李广已经是60多岁的老头子了。汉武帝考虑到他年岁已经比较大,所以在调兵遣将之时没有他,但李广不同意,多次请求出战,并且求的是前锋的位置。汉武帝抹不开老将的面子,只好应允了。
可是在出征之前,汉武帝却偷偷告诉卫青,说这老将军年岁大了,加上他这段时间会倒霉,开战之时,让他别和匈奴正面对抗,尽量把老将军调开。卫青给了汉武帝一个明白的眼神,便开拔大军而去了。
卫青领兵进入大漠之后,从俘虏口中得知匈奴单于的位置,立马做出战略部署,命令李广率领大军从东路迂回包抄匈奴单于,以此来歼灭匈奴的主力军,活捉匈奴单于。可没想到的是李广率领大军从东路出发却意外迷路了,结果不能和大军汇合参与大战。李广对此羞愤万般,最后自尽身亡。
这一年,李敢也参加了战争,他以校尉的身份跟随霍去病征战匈奴。在此战役中,李敢年少勇猛,跟随霍去病突袭左贤王部,并且斩杀了很多匈奴人,夺得了左贤王鼓旗,因此立了大功,被封为关内侯。
但他对父亲的死一直耿耿于怀,认为父亲的死一定跟卫青脱不了关系。
因此当时汉武帝给李广任命的是前锋将军,可大战之时,卫青却百般阻挠李广和匈奴正面对抗,非要李广从东路出发包抄单于。
当时,李广多次请求和匈奴正面对战,但都被卫青拒绝了,李广没办法,只好服从军令,率领大军从东路出发。但他没有向导,对东路也不熟,所以多次迷路,也因此没能和大军汇合合围匈奴的主力,还让单于给逃走了。之后转了一圈带兵回漠南了。
卫青和单于交战结束,班师回漠南的路途中,遇到了姗姗来迟的李广。但是卫青并没有对李广恶语相向,而是给他送了干粮和酒。
这次的战役情况是要上报给汉武帝的,卫青想要了解大军未能合围的情况,便派人去询问,但李广认为自己这次的失败是卫青造成的,所以没有回复过来询问的人。
卫青有点着急了解情况,便下令李广那边的人过来答话。李广亲自到了卫青的营帐,却说,校尉们无罪,是我迷了路,我一生打仗,今年已经60多岁了,不能再受史吏口诛笔伐了。说完就举刀自尽了。
只是李敢不知道情况,在他眼里,父亲的死就是卫青错,他认为是卫青故意调开李广,给李广穿小鞋,不让李广参战,导致父亲迷路,从而羞愧自尽。实则这是汉武帝的主意,但卫青又不能供出汉武帝,只能自己默默背锅了。
正在气头上的李敢,趁卫青外出时,对他一顿拳打脚踢,把卫青打伤了。卫青的官职和辈分都比李敢高,李敢这样的行为是要被治罪的。但卫青并没有计较,他对李广的死是有愧疚的,加上他性格隐忍,没有追究李敢的责任,还帮李敢遮掩此事。
不久之后,李敢因私愤打伤舅舅的事情被霍去病知道了,21岁的霍去病同样年轻气盛,他一直寻找机会收拾李敢。
没想到真让他逮着机会了,汉武帝召集将领们前往甘泉宫狩猎,随行的就有霍去病和李敢。狩猎之际,霍去病看到李敢就上火,当着汉武帝的面就把李敢一箭射杀了。
其实对于漠北之战,卫青也没有多大私心,一则从侧面包抄匈奴的部署也是卫青一贯的作战风格,相对可以获得最大战果;二则这样分兵可以加大对匈奴主力的压力,如果侧面大军合围成功,那么这一战就可以全面歼灭匈奴单于的主力。单于伊稚斜逃跑的时候也会撞进侧面大军包抄的怀里,擒获单于,这也相当于给了李广一个立大功的机会。
当然卫青也是有私心的,汉武帝的话他也听进去了的,担心李广的情况会影响主力军,把他调到侧翼,至少不会影响正面战局。其实李广可以看透卫青战术的精妙,气度再大一点,不带着怨气出发,立下大功,他是有加封列侯的机会的。
李敢打伤司马大将军虽然有错,但他的死着实让人惋惜。他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从突袭左贤王这一战役中,就可以看出他年少勇猛,未来再立战功,加封列侯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他没有被射杀,他也可以成为汉朝的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