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1923年5月,梁思成参加游行示威出了车祸,林徽因前来照顾他,谁知李惠仙见状直接放话:“要做我儿媳妇,除非我死。”

1923年5月,梁思成参加游行示威出了车祸,林徽因前来照顾他,谁知李惠仙见状直接放话:“要做我儿媳妇,除非我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92 更新时间:2023/12/5 7:12:09

1923年5月,梁思成去参加游行示威,不幸出车祸,吓得梁超差点晕过去。林徽因得知请假前来照顾他,惠仙见状直接放话:“要做我儿媳妇,除非我死。”

林微因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在当时,她非常漂亮,很有气质,会英,还写得一手好诗文。她性格活泼,喜欢跟有才华的人交往。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父亲的学生、当时也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

林徽因被徐志摩的谈吐不凡和才华所折服,徐志摩同样也被美丽、开朗的姑娘所吸引。他们一起谈诗论文,相互倾慕。

而当时徐志摩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她不愿意横亘于别人的家庭,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斩断了情丝。

这个时候梁思成走近了林徽因。林家和梁家本是世交,在她14岁时他们就见过,那时梁思成就已经被美丽活泼青涩的姑娘所深深地吸引。

父亲林长民并不愿意女儿与有家庭的徐志摩搅在一起,遂与好友梁启超安排,有意撮合两个孩子。

梁启超本就是看着林徽因长大的,两家也是门当户对,林徽因又岀落得亭亭玉立,还写得一手好诗文。他认定这姑娘是做自己儿媳妇的最佳人选,就积极地与林长民促成两个孩子的婚事。

梁思成并不在意她的曾经,对徽因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并且两个人都喜欢建筑,有共同的爱好,两个人见面也有说不完的话,最终两个人还是互生情愫,走在一起。

梁思成出车祸以后,林徽因立刻请假过来照顾他。她帮梁思成擦洗,换衣服,翻身,能做的都做了,当然也少不了情侣之间亲密的小动作。

可是梁思成的母亲李蕙仙却还是看不上林徽因。她说:“男女受授不亲,你俩还没成婚,怎么能这样做呢?简直是伤风败俗!”“要做我儿媳妇,除非我死。”

林徽因跟徐志摩即使分手了,两个人也还保持着书信联系,梁思成也知道这个事,李蕙仙知道了,气得恨不能跳脚,骂她不知廉耻,而他们两人的那一段情史,在她眼里更是一辈子都别想抹去的污点。

李蕙仙出生在封建社会的世家大族,从小接受的是封建社会的那一套纲常伦理,即使读过不少书,也是个才女,但思想观念上还是封建礼教那一套,而且太根深蒂固了,她也不可能改变。

在生活中,李蕙仙也是这么做的。她努力做一个贤内助,经常帮助丈夫抄录文章。而梁启超的新作问世,不管写得好不好,她都是第一个读者,也会给予丈夫最大的肯定。

李蕙仙认为,女人一辈子就应该围着丈夫和儿女转。而像林徽因那样爱“抛头露面”是行为不规矩,再跟有妇之夫纠缠,那更是不可饶恕。

林徽因与李蕙仙的观念完全不同,出身背景也不相同。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是进士出身,在浙江的金华、孝丰等地当过官,见识多广。而族叔林觉民是先驱,烈士。父亲林长民在政治上也是比较活跃的人物。

她的家庭环境就是自由民主的,她接受的都是新文化,以及受西方观念的熏染,形成她追求思想自由、人格独立的新女性的性格。

在林徽因的意识里,女人应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活出自我。而不是像李蕙仙那样,没有自我,只能被困在家庭生活里,成天围着大人孩子、锅碗瓢盆转。

虽然李蕙仙始终不接受林徽因做自己的儿媳妇,一如开口放岀的狠话。但是有公公对她的喜爱和梁思成对她的深爱,李惠仙却也无可奈,竟然一语成谶。

李惠仙于1924年去世,林徽因和梁思成最终于1928年在加拿大成婚。

两个女人都是才女,思想观念却大相径庭,这才是困扰她们婆媳关系的根源。即使到了现在,三观不同的婆媳也很难融洽!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