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古代历史上白手起家,夺得皇帝宝座用时最短的帝王是谁?有何惊人特质?

中国古代历史上白手起家,夺得皇帝宝座用时最短的帝王是谁?有何惊人特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79 更新时间:2024/1/26 10:33:17

所谓“白手起家”就是指原来基础条件没有或者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创就一番事业,中国古代白手起家的皇帝也有不少,我觉得以下十位应该是白手起家的皇帝,对比一下就知道谁用时最短了。

对比一下白手起家的皇帝们。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先对比下白手起家的皇帝们登上帝位的时间。

一、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09年10月,已经48岁的刘邦斩白蛇起义,到202年2月28日统一天下称帝,用时不到7年,准确说应该是6年零5个月成就帝业,开创大汉王朝。

刘邦起义时就是小小一个亭长,玩世不恭,就是一个地痞混混,不到7年就成了皇帝,绝对白手起家。(刘邦像)

二、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的祖上虽然世代为官,但是到刘秀时已经成了普通的农民,爵位已经没有了,只能耕田放牛生活,公元22年起兵,以恢复汉室为口号,到公元25年称帝,以洛阳为首都。虽然称帝,但此后经历了12年的统一战争,完成国家的统一。

刘秀从普通百姓起家,用时3年做了皇帝,用12年统一国家。

三、汉昭烈帝刘备。

刘备虽然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到刘备时已经沦为编草鞋卖草鞋为生了,绝对的草根阶层。公元184年开始参与镇压黄巾军起义而起家,到公元221年称帝,用时37年,自己也从24岁的毛头小伙子变成了61岁的老人。(刘备像)

四、宋武帝刘裕。

刘裕是西汉楚王刘交的22代后裔,他刚生下来时家中贫困,没有人哺乳,他的父亲一度想要抛弃他。刘裕年轻时家庭贫寒,以砍柴、打渔、卖草鞋、种地、赌博等为生,直到后来参加了北府军才逐渐崭露头角,此时已经是399年,到420开创刘宋王朝,白手起家用时21年。(刘裕像)

五、陈武帝陈霸先。

陈霸先祖籍颍川(河南禹州),出生地为吴兴(浙江),幼年时期家境贫寒,身材高大。先在乡里担任小官吏,后调任建邺的油库吏,一直担任底层官员。540年担任萧(梁武帝侄子)的传令兵,是他的亲信,一直帮助他统领军队。萧战死后,陈霸先开始统领军队,到557年受萧方智禅让登上帝位,从正式统领军队开始用时17年登上帝位。(陈武帝雕像)

六、后梁太祖朱温。

朱温是宋州砀山县人,他的父亲、祖父都是教师,始终没有做官,朱温父亲死得早,朱温的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在萧县做佣人生活。875年,朱温兄弟参加了王献之、黄巢的起义军,882年投降唐军,参与剿灭黄巢起义军,到907年接受唐哀宗的禅让登上帝位,建立后梁王朝。朱温登上帝位用时32年。(朱温像)

七、后汉高祖刘知远。

刘知远是沙陀族人,祖籍太原。他原来在后唐明宗李嗣源手下做普通的士兵,当时石敬瑭是李嗣源的部下,在一次战斗中两次不顾自己的生死帮助石敬瑭脱险,石敬瑭提拔他为牙门校尉。936年升任马步军都指挥使,正式掌控军队,并于同年和石敬瑭借助契丹军消灭后唐。947年,契丹消灭后晋的石重贵,因契丹奴役中原官员百姓,刘知远谋划称帝,这一年称帝建立后汉。他成就帝位最少用了12年。(刘知远像)

八、后周太祖郭威

郭威的父亲是晋王李克用任命的顺州刺史(现在北京顺义附近),但被刘仁恭所杀,母亲在逃亡路上病死,在姨母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祖上的根本没有留下什么东西,是一个孤儿。18岁的郭威进入李继滔的军中,李继滔很快被李存勖消灭。郭威加入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等于是李存勖的御林军了。

947年,郭威协助刘知远登上帝位,刘知远死后,后汉隐帝想铲除郭威,将郭威的亲属和养子柴荣的几个儿子处死。后汉隐帝在出兵过程中死于军乱,郭威趁机摄政,公元951年假称契丹军来犯,率军出征,在澶州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他为赵匡胤树立了一个典范。郭威自从军算起,最少用了28年登上帝位。(郭威像)

九、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白手起家的典范,普通老百姓出身,做过乞丐、和尚。25岁时才在汤和的劝说下参加了红巾军,此时是1353年,到1368年登基称帝,用时15年。(朱元璋像)

十、李自成。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原来是明朝银川的驿站的小卒子,明朝裁撤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也就成了无业游民,1629年参加了闯王高迎祥的起义军,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占西安后,于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李自成称帝,虽然大顺政权很快灭亡,毕竟是称帝了。李自成称帝用时15年。(李自成雕像)

刘姓白首起家的皇帝最多,用时最短的是汉光武帝刘秀,用时3年,其次是刘邦用时6年零5个月。

刘秀称帝如此迅速有何特质?一、刘秀起义,天时地利人和。王莽建立新朝后,首要问题是西汉末年土地大规模兼并和很多失地的流民问题,王莽虽然改制很多次,西汉存在的以上两个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为了转移内部矛盾,王莽发动了对匈奴及其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天灾人祸,大片土地荒芜,粮食价格飞涨,王莽末年一斛粮食达到黄金一斤。天下人民纷纷起义,其中以绿林(湖北一带)、赤眉(山东河南一带)、铜马(黄河以北,河北)等起义军最为出名。

刘秀和自己的哥哥刘组建了舂陵军,当时刘秀骑着牛出征,将少兵少,算是起义军中较弱的一支队伍了。

二、刘秀的个人魅力。刘秀真正展现其军事才能是在昆阳之战。绿林军扶持汉室子弟刘玄为更始帝,王莽命令新朝主力42万人,在王邑、王寻的率领下直扑昆阳城,当时汉军只有9000人,刘秀率领13人突围而出寻找援军,最终来的援军也就17000人,相比于新朝主力也就只相当于个零头。

运气好到极点的刘秀在与王莽主力交战中先声夺人,此时老天爷帮助了刘秀,王莽军队在溃败之际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水暴涨,很多新朝军队淹死在水中,号称百万的王莽主力荡然无存。(昆阳之战图)

此战为刘秀积攒众多人气,很多人仰慕刘秀的军事才能,都想投奔到他的麾下效力,这为刘秀东山再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年轻的创业团队。刘秀在昆阳之战时只有28岁,当他在自己的哥哥刘被更始帝处死后出镇河北,追随他的邓禹也只有22岁左右,以后陆续追随刘备的将领们都非常年轻,充满活力。(邓禹剧照)

四、实时的政治联姻。刘秀和阴丽华结婚不到一年,就和郭圣通结为夫妻。这段婚姻是典型的政治联姻,刘秀的军事力量不够大,和郭圣通结婚后,通过姻亲关系聚集了足够的军事力量,壮大了自己。(刘秀和郭圣通剧照)

五、刘秀的竞争对手们相对比较弱。刘秀出镇的河北地区,主要的反对力量是王朗、铜马起义军、尤来、隗嚣、公孙述等,这些割据势力涣散,力量不强,刘秀年强的团队很快剿灭了这些起义军,并收编了大量投降的起义军,号称百万之众,刘秀因此也被称作“铜马帝”。

此外,绿林军扶持了刘玄为更始皇帝,赤眉军扶持了汉室的刘盆子为建世皇帝,但名将很少,并且绿林和赤眉相互对攻,为刘秀的成长创造了时间和空间。

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目的就是与绿林、赤眉争夺正统,绿林、赤眉扶持的都是傀儡政权,很不得人心,而刘秀是实权的皇帝,而且内部凝聚力要远超其他两个政权,迅速登上帝位也在情理之中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善于纳谏的君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周文王康熙乾隆雍正武则天还有战国时期战国时最多有许多善于纳谏的君王.举例:太宗还是封建社会少有的善于纳谏的君王。他非常赞同魏徵“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说法。太宗主动要求臣下就政事得失发表意见。魏徵就是以直言极谏而著名的大臣,有人统计过,魏徵在贞观时期进谏多达二百余次。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

  • 古代哪个君王对历史的贡献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个人认为,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对历史的贡献最大,主要表现在他对古代中国政治开创性的贡献,以及他本人对后世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上面。“千古一帝”可不是吃素的!光凭这一点就力压众多古代君王了。秦始皇所率领的秦国兼并六国,统一了诸夏,在政治上实现了华夏民族的统一。对当时来说,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之间

  • 纳谏有风险,有哪些关于古代君王善于纳谏和不纳谏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纳谏:魏征和唐太宗魏徵向太宗进谏,前后200多条。魏徵不仅在唐朝以休养生息、注重教化的基本国策的辩论上,在废除分封制度、完善郡县制度的政治方针的施行上,提出正确的见解,而且在许多生活细节上,也给太宗以很好的规谏。特别要提到的是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这十条几乎条条都是针对人性的弱点,告诫太宗在方方面面要约

  • 有关帝王识才子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帝王识才子故事:善于纳谏的齐威王大凡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有非凡的性格和奇特的经历。在齐国历史上,如果说齐桓公以任用贤才而著名,那么齐威王则以善于纳谏而著称。战国初年,齐国的新兴力量田氏把齐国最后一个国君齐康公直到海边,给了他“一城”之地,后来索性连这块地方也夺了过来。公元前386年,田和称诸侯,沿用齐

  • 关于古代帝王因有耐心而成就霸业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最典型隋炀帝,自信过剩,野心超过国家力量所能承担的极限。接着崇祯皇帝,过于多疑,刚愎自用。毛老组因为脱离群众而坚持了不切国家需要的运动。

  • 尧舜禹等古代皇帝的治国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1.使民以时,不夺农时,让百姓得以大力发展农业!这在当时就相当于是一国的经济基础!2.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只是史料中解读出来的,但是实际中应该并不会如此吧,似乎难以实行!商鞅变法算吧?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法家著名人物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政治改革。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

  • 历史上哪个皇帝在位时间最短?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其权力和地位达到最巅峰,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皇位对于人的诱惑自然是超越一切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当皇帝也成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可是还是有人前赴后继的往这个位置上挤,于是就出现很多在位时间很短的皇帝。按在位时间短长排列,我整理出几位在位时间短的皇帝。1.金国的末代

  • 中国历史上的哪个皇帝最善于用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一、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一个奴隶百里奚,和他谈了三天话,就把国政交给这个奴隶来打理,而使秦国成为五霸之一。穆公不但赦免了杀他宝马的300个农夫,还送给他们酒喝。最终这300农夫在战场上救了他的命,还把晋国国君擒捉。赦免了因穆公决策失误而打败仗的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将领,最终孟明视三人为国雪恨。二

  • 有哪些古代君王善用贤才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汉明帝不给自己的外甥封官...关键是个“贤”字,只要是贤才,不管亲疏远近,都可以选用春秋霸主齐桓公用管仲,唐太宗用魏征,这两个都是不计前嫌而知人善用成就自己的一番霸业或伟绩

  • 中国古代依法治国的典型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开创了依法治国开始。商鞅在秦孝公死后被追杀,他逃到秦国的边界的一个旅馆那里要投宿,因为逃亡没带证件,旅馆的人不让他住宿,他问为什么,旅馆的人说是商鞅规定的,不登记证件而住宿是要被处罚的,所以他宁愿不赚这个钱也不让商鞅住宿。他说他就是商鞅,但旅馆的小伙计哪认识商鞅啊,坚决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