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急~皇上命百官摘去帽缨的故事

急~皇上命百官摘去帽缨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867 更新时间:2024/1/22 17:29:52

楚庄王,绝缨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庄王问鼎”说的都是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05年楚庄王平息了叛乱,班师回朝,在宫内大摆筵席。庄王下令群臣可以尽情畅饮。到傍晚,酒兴还都未尽。庄王命令点燃蜡烛,继续狂欢。庄王让爱妃许姬给大家敬酒,许姬漂亮,出来给大家敬酒更加增添了几分欢快的气氛,正当她给大家一一敬酒时,一阵大风吹来,把大厅里的烛火全吹灭了。这时有人趁机扯了下许姬的衣袖,想调戏她。许姬非常聪明,她并没有声张,而是趁机把那人的帽缨扯断,请求庄王查出这个人后处治。庄王听后,却大声说,今日宴会大家都要尽兴痛饮,把自己的帽缨都摘下来,大臣们都摘下自己的帽缨。许姬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席后埋怨庄王不为她出气。庄王笑着说,人主群臣尽情欢乐,现在有人酒后失礼有情可原,如果为了这件事诛杀功臣,将会使爱国将士感到心寒,不会再为楚国尽力,许姬不由的赞叹楚王想得周到。

古代头盔上面有两条樱的是什么年代

楼主说的在戏曲中常见,历史上可能有相似的在中国戏曲界统称为“翎子”的物品,是一种在某些人物角色的头盔上所要插戴的装饰物雉鸡的尾羽。在中国山西的一种地方戏蒲剧中,有一种特技叫做翎子功。就是用这种装饰物配合身法动作,来完成的一种特殊表演技巧。古时候的官员官帽上佩戴的就是翎毛,并由翎毛能看出等级高低的。①清代官吏礼帽上装饰的表示品级的翎毛。(不是楼主说的)②戏曲中武将帽子上所插的雉尾。(楼主说的)③春秋战国时期武将头盔上所插的野鸡翎。(估计不像楼主说的)戴翎子的有这几种人物:第一种是英俊、雄武的青年将帅。如吕布周瑜、杨宗保、杨再兴等。第二种是一些刚健婀娜、武艺高强的女将。例如穆桂英、樊梨花、刘金定、扈三娘一类的角色。第三种是汉族以外的所谓番王番将。例如《七擒孟获》里的孟获,《挑华车》里的金兀术等。第四种是古代的起义首领或草莽英雄,俗称山寨大王的。例如《瓦岗寨》里的程咬金,《战太平》里的陈友谅,水浒戏里的宋江、卢俊义以及《连环套》里的窦尔敦等。第五种是神仙、妖魔鬼怪。比如《金钱豹》里的豹子精,《三打白骨精里》的白骨精,《泗州城》里的水母以及《闹天宫》里的巨灵神等,这可以显示出他们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第六种是属于非正统王朝的一些武将。比如曹操孙权,不被民间看作正统,他们手下的将官比如《定军山》里夏侯渊,《走麦城》里的吕蒙都戴翎子。第七种是很特别的戏里的刽子手。如《六月雪》里法场的刽子手。还有草鸡大王(不是真正起义的领袖,而是站山为王祸害百姓)。只插一根翎子。这是一种含有贬义的处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我想知道古代皇帝的帽子前的垂珠有什么说法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礼记玉藻》中记载: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龙卷是乡有龙纹的衮服;玉藻是将玉珠穿在五色丝线上做成的垂饰,也叫垂旒。天子所戴的冕版上前后各悬挂12串玉旒,每串玉旒上穿有12颗玉石,共长12寸。周代的玉旒是用红、白、苍(深蓝色)、黄、黑这五种颜色的玉石互相间隔穿成的,汉代以后的玉旒就全部使用

  • 古代环境保护树木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古时不可以随意砍伐树木。在早期,无主的树木是可以砍伐的。但到了西周的周厉王,宣布把一切山林水泽收归国有,不准老百姓染指。本来,君王名义上是国家一切的所有者,但百姓樵采渔猎是不受限制的,因此,周厉王的政策使人民非常不满,在其被推翻后废止。两百年后,改革家管仲率先在齐国实现山林川泽专利,把山林水泽收为国

  • 历代皇帝帽子上的垂珠遮目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古籍上说古代的皇帝在参加不同的典礼时,是须要穿上不同的服饰。在参加最隆重的典礼上所使用的皇冠,称为「冕」,它的形状就像我们今天见到的大学毕业帽,不过冕上的布板是长方形而非正方形,前后两端各缀珍珠十二串。这种珍珠是一种很有趣的道具,它们会在皇帝的眼前脑后来回晃动,使他极不舒服,其目的就在于提醒他必须具

  • 有关历史上君王故事的问题,求那个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的是曹操接见匈奴使者。原文是魏武将见匈奴使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意思是曹操准备接见匈奴使者,但是曹操自己却觉得自己长的不不好看,不足以威震匈奴,于是

  • 古代宰相与皇帝争权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总体上看,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消弱,最后被取消。1、秦统一后,秦始皇建立了正规的丞相制度,丞相“掌承天子、助理万机”,既是国务总官,又是皇帝家务总管。同时设立御使大夫为副丞相。汉承秦制,仍设立丞相。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在设立丞相的同时又宠任外戚与近臣,组成与丞相相对应的“内朝官”,丞相权力受到一定削

  • 历史上君主与贤才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与封德彝的典故。古文: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翻译: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

  • 臣子用故事劝戒君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三人市虎:故事来源于魏国一位大臣庞葱和魏王的对话。因为庞葱要陪太子去邯郸当人质,临行前他担心走后受人谗言,于是去面见魏王。聪明的他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担心,而是问魏王:“如果有人告诉大王集市里有老虎伤人,大王信乎?”魏王摇头说:“不相信!”庞葱进而曰:“那两个人说集市有虎,大王信乎?”魏王犹豫道:“那

  • 古代贤明的帝王与臣子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代贤君商朝:成汤、太甲、祖乙、盘庚、武丁。周朝:周成王、周康王。汉朝:汉高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宣帝、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三国:汉昭烈帝、吴景帝。晋朝:晋明帝。十六国:凉文王、秦文桓帝、凉武昭王、燕文成帝。房玄龄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

  • 古代皇帝来泰山干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来泰山祭祀。泰山祭祀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神地只的仪式。其仪式包括“封”和“禅”两部分,所谓“封”,就是在泰山之顶聚土筑圆台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所谓“禅”,就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概述:帝王一定是受命于天,且国泰民安才有资格封禅

  • 古今中外十大爱情故事梗概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1、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孀居在家的佳人。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