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子是如何看待善用人才这件事的?

孔子是如何看待善用人才这件事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694 更新时间:2024/1/7 5:05:00

说一句可能被喷的话!

孔夫子不会用人!

孔子能发现人才,也能培养人才,但却不知道善用这些人才!

按楼上几位达人的话所说,孔子拥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弟子人才众多。如果说建立一个势力违背孔子自己的价值观的话,那么充分发挥弟子的特长,在一个国家形成自己的势力,然后推广儒学,是可行的!

孔子都能因为推广学说而违心去见南子,难道发挥一下弟子的本领谋取一席之地做不到么?

孔子手下有武人,有外交家,有政治家,还有善于管理具体事务的官员。不说别人,单单那个子贡就有灭一国之能。口才不下于张仪苏秦

可是,孔子都做了什么?

因材施教!那又如何,培养出一帮人才却不提供给他们平台,却不让他们发挥才能!

应试教育的渊源是不是孔子?

只管教授,不管应用?

修德?修一人德有用,还是修一国德有用?孔子只知道修自己的德,修弟子的德,却不肯抓住机会位居高位,推广儒家之法。

为什么汉唐宋明推广儒学那么容易,自上而下推广就是顺水推舟,而孔子玩的就是逆水行舟!

孔子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

比如子贡,明明适合子贡的舞台就是政治家,外交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必须学会妥协,学会忍让,学会舍小利而全大局,一个道德先生是当不了政治家的,可是他偏偏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品学兼优!

品学兼优!

尤其在德操方面,要求五指一样长短。

这不是应试教育是什么啊?

他自己呢?不也是诛了少卯么?还偏偏找那么多理由。后人也给他找了那么多理由。

一个人最怕的就是控制欲,控制自己尚可,连学生都控制。

孔子,不是良师!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在古代,忠臣怎么解释?秦桧忠于赵构为什么成了奸臣,那忠于赵构的老百姓会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别被有些网络谣言给忽悠了,是专门有个团队诋毁岳飞,替秦桧洗白,泰山情侣钟山情怀积庆晓风2016柳香677还有不少,其中晓风2016是团长。因为古代认为皇上是天子,我等都是凡人,所以凡人臣服天子理所应当,不敢多想。在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大臣的想法发生了改变,觉得自己能力弱的,

  • 《雍正王朝》里,图里琛为何一直忠于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图里琛此人在《雍正王朝》中戏份虽然不多,但却至关重要,他的表现也堪称是职场达人。他是康熙、雍正两代帝王的贴身近侍,更是在雍正时期执掌秘密机构粘杆处,被皇帝视为心腹,屡加重用。比如查山西案、撤换十四爷的近侍、江南保护弘历这样具有重大干系的差事都被雍正派给了图里琛。图里琛身居关键地位,自然少不了各方势力

  • 历史上“忠于君"和"忠于国"是一回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应该是两回事,,是永恒的;君,是可以变换的,实际上也经常变换!国,是国人共有的;君,不能代表人民利益时,将被推翻。所以,谩骂、侮辱总统无罪;诋毁、侮辱自己的国家要入刑。自古皇帝,哪个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美人无数,根本谈不上专情与痴情一说,否则,哪来的那么多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但是,也有特例的皇帝

  • 《二十四孝》最里著名的“卧冰求鲤”故事,究竟是细思恐极的伪善还是真情流露的人之本性?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二十四孝》,是儒家宣扬孝道的一本通俗读物,它是元朝至正年间,有个叫郭居敬的学者,他辑录了元代之前所流传的孝子中最最感人的故事而编成。(距今已有六百七十余年)卧冰求鲤,是《二十四孝》中的第18个故事,说:冰天雪地的有一天,晋代人王祥为了他的继母一时想吃鱼,可能是市场无售,于是他便跑到结了冰的河面,解

  • 历史上篡位权臣的女儿,嫁给傀儡皇帝后,为何她们大都忠于夫家?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女人喜欢问,“我和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春秋时,一个女人问母亲,我老公要杀我爸,我怎么办?母亲说,“人尽可夫,爹只有一个”。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去逝,公子忽以太子的身份,在大夫祭仲的辅佐下,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国君,即郑昭公。郑昭公母亲身份不高,所以郑昭公没后台,齐国齐僖公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是他没同意

  • 古代历史上有没有一心为国却不被君王信任的臣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有这么一个人,他辱骂君父,清廉自守,不畏权势,爱民如子,孝敬母亲,淡薄爱情。适合进史书,丹心照汗青,受万民敬仰。不适合现实接近,柴米油盐,食人间烟火他能把国家和皇帝给割裂开了。他觉得对国家负责,就是对皇帝负责,他觉得国家的子民就是皇帝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就应该爱兄弟姐夫,爱国家,这就相当于爱

  • 古代一些大臣为什么那么忠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我没看过《大明风华》,但也想谈谈自己对忠臣的理解。忠与奸相对。何谓忠?何谓奸?历史上对于忠奸的判定不是一时能做出的。自古以来大奸似忠如易牙、竖刁、开方、王莽等,大忠似奸如周公、陈平、霍光等。再例如和,虽然专权贪婪,但对于乾隆皇帝交代的事也多竭出尽智。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

  • 贪官和一生贪财无数,但其为什么忠于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天下皆知和贪财,贪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乾隆不知道吗?知道,只是乾隆不知道是和贪多少而已。现在人都分析。乾隆之所以不管和贪,就在于给儿子嘉庆留下一个变相的国库。要不然也不会有“和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由此看来老皇上还真疼儿子。和无论才学,才智都是第一等,精通汉满蒙回藏五族语言。如果不是在清朝乾隆一朝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哪位帝王最专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专情,也许这只是现代社会或普通老百姓的事,现代我们国家实行的就是一夫一妻制,不专情后果很严重,再说老百姓因为条件所限,也没有精力去奢想,老老实实的爱着自己的妻子,过个安稳的小日子。在封建帝王社会,别说皇帝,就是个稍微有点身份和地位的人,有个三妻四妾也是为社会接受的,做了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那是标

  • 韩信为何要忠于刘邦,不自己平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帝王要统一天下,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兵力。二是要有足够的财力。三是要有相关利益集团的鼎力相助。四是要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拥护。再看韩信将军。第一韩信将军有足够的兵力。但是官兵是汉军,并不是韩信将军的子弟兵。若韩信叛汉,他的部下未必会愿意替他卖命。例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因为诸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