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命轩辕坟三妖惑乱纣王,为何又抛弃三妖?

《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命轩辕坟三妖惑乱纣王,为何又抛弃三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488 更新时间:2024/1/23 15:58:23

云中答题,相互学习。

言道,五行相生相克,万事有因有果。

轩辕三妖惑乱纣,是受上级领导,女娲娘娘的全权委派,可事成之后却置当初承诺于不顾,不仅没捞得奖赏,还被绳之以法任由他人宰割。

这是为什么呢?是女娲领导忘记了承诺?还是想独占功劳?抑或是三妖愚蠢当了炮灰,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

都不是,女娲作为高层领导一言九鼎。今日如果言而无信,众妖面前就会丧失威信,日后再委派出差办事,就容易推三阻四。对于功劳来说项目一旦验收成功,决策层得到的奖赏,远比执行者多的多,所以也不会是独吞功劳。而三妖也并不是愚蠢之徒,相反是太过聪明了。

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事件起因: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圣诞之辰,早朝中群臣进谏纣王。因女娲造福人间,为保江山永固风调雨顺,望纣王值此之际驾临女娲宫降香朝拜。纣王听后觉得言之有理。于是,五彩金妆沉香宝座前往女娲宫。正朝拜之时,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真是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

纣王见后,是两眼如痴神魂颠倒,想我身为天子万人之上,却不曾拥有这样的容颜姿色。遂尽兴而发淫心顿起,挥毫泼墨题诗一首: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纣王太不自量力了,你虽为天子,纵使江山绵延铜底铁板,但毕竟是人间的天子,女娲可是天上的神仙。上天固有好生之德,然岂能容你放肆亵渎。

女娲朝拜三圣回来,下了青鸾坐在了宝座上,抬头猛然看见纣王的孤笔,顿发雷霆之怒。正欲施法行事,看见商朝冲起两道红光,掐指一算知这成,还有二十八年气运。只好作罢但这心中怒气不能不消,葫芦中祭起招魂幡,命轩辕三妖前来。

事件经过:那三妖呢?分别是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琶精。

三妖拜过后宣读差事:因成汤望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此乃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三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中惑乱君心里应武王伐纣,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让你们成就正果。

这份任务里,有六个字是极其重要的,那就是不可残害众生。这是成就正果的前提,而三妖只想着正果,忽略了这个六字真言。

轩辕三妖按命行事,进了宫中后,凭妖艳之色瞬间迷惑住了纣王。在其怂恿与诱惑下,造鹿台搜刮民脂民膏,建酒池肉林日夜寻欢作乐,炮烙刑法诛杀忠良。很快民众沸腾怨声载道,西岐武王揭竿而起,成汤江山摇摇欲坠危如累卵。对三妖来说,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三妖的做法看似言听计从,没有违背主线。心想着赶紧颠覆成汤,回去复命早成正果。心情可以理解,作为被封锁之妖,能修的正果那是梦寐以求的夙愿。只是有些操之过急了,方式方法上过于的惨无人道不择手段了。

再看女娲娘娘的任务,主线是迷惑君王,内应西岐明主颠覆成汤江山。奖赏是成就正果,如完成任务自行掌握,但前提是不可残害众生。也就是说,如果在其过程中伤害生灵,即使完成任务也没有奖赏。具体没有奖赏怎么处理,女娲并没有说。

并非女娲忽悠了三妖,而是三妖领取任务后,对相关条款,没有去仔细阅读。被一个成就正果高兴的昏了妖脑。再一个,有些自作聪明自以为是了。接到女娲领导的任务安排后,执行过程中也要不时的请示与汇报。心中要有领导,不能自行揣测领导意图,更不可擅自做主。

事件结果:结局中三,妖被女娲缚妖索而擒,扬言押回周营听交于子牙听候发落。三妖是一脸懵圈,满肚子委屈。忙说道,当初是奉娘娘你的法旨迷惑君王断送成汤天下。今日功成回来复命,你身为领导怎么能出尔反尔。

女娲怒道,我让你们惑乱君王覆灭成汤不假,可有言在先不得残害生灵,你们是怎么做的?

三妖解释道,成汤江山牢固。若不去忠良断其左右,如何覆灭?

女娲道,尔等休的狡辩。你们戕害生灵屠毒忠烈之士,有违我当初嘱托与上天的好生之德,今日你能恶贯满盈,理应正法。

三妖低头再不言语。

所以说,并不是女娲出尔反尔抛弃了三妖。是三妖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最终自作自受。

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三妖对任务条款明细,没有认真详读,被最后的正果冲昏了要脑。二、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使用的方式方法上,没有女娲及时的请示与汇报。三,自以为是自作聪明,擅自行事。以上三点是其三妖最终适得其反的主要原因。

大家好,我是云中。欢迎朋友们留言点评,一起交流互动。我在头条等你,不见不散!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隋炀帝的奢侈浪费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送礼升官。隋炀帝到江都,专门问送礼的人有多少?送得多的升官,送得少的撤职。江都郡丞王世充送给他一个铜镜屏风,立即提拔当江都的副太守,历阳郡丞赵元楷献异味,马上升为江都郡丞。因此,地方官尽量搜刮,制备礼物。江淮民众赋税奇重,生计断绝,开始采食树皮草叶,后来,树皮草叶吃光了,逼得人相食。第二,耀威

  • 筷子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出现,是谁发明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约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记载和实物较少出现。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

  • 据说古代有个周文王 他能预知未来 然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故事出自封神演义是这样的暴虐凶残的商纣王,因九侯女不愿侍寝,便醢刑九侯成肉酱,放上佐料,逼大臣们食尝。鄂侯他仗义劝谏,又被脯刑成肉条干。见帝辛狠毒如蛇狼,周文王偷叹心伤,竟被崇侯虎告密圣上,里大牢锁姬昌.伯邑考为文王姬昌之长子,生性敦厚仁爱,是一名孝子。伯邑考为了营救父亲,带了七香车、醒酒毡与白

  • 表示团结协作的成语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团结合作的词语(一)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万众一心患难与共众志成城团结合作的词语(二)患难与共草木接兵同甘共苦父子连手,齐力断金众人划桨开大船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合作的词语(三)折筷子的故事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好汉三个桩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合作的词语(四)单丝不成线,独木

  • 筷子是什么时候 谁发明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礼记》中曾说:饭黍无以箸。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已经使用筷子进食。历史记载,大概3100多年以前,我们就已经有了象牙筷子,《史记》记载:“纣始为象箸而箕子怖”,殷纣王是殷代末期,纣王因为他很奢侈,他把大象打死以后,把象牙锯

  • “为什么给刘姥姥拿金筷子后又换银筷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刘姥姥拿起金的箸(筷子)来,金筷太重,不听使唤,后来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筷子。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凤姐儿道:“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刘姥姥道:“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也端过

  • 有关皇帝.炎帝.尧.舜.禹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这是娥皇、女英和舜帝的故事,娥皇和女英,为了寻找南巡的舜帝,千里迢迢找到潇湘。得知舜帝死在苍梧,泪如滂沱,守着潇湘竹,“斑竹一枝千滴泪”。据说至今的洞庭湖君山岛,满山还是湘妃竹,还是点点斑斑的泪。nbsp;娥皇与女英,她们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又是舜帝的爱妃,刘向的《列女传》记载,她们曾经帮助大舜机智地

  • 搞笑 有趣 的真实的历史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一,汉武帝想杀奶妈,奶妈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道:“皇帝残忍而执拗,别人求情,你反而死的更快。皇帝要处决你的话,你记得回头看我,我当想办法激将皇帝。”奶妈按照东方朔说的做,东方朔在武帝旁对奶妈说:“你最好赶快走吧,皇帝现在都已经长大了,怎么会惦记着你小时候喂奶的恩情呢?”皇帝感到很悲伤,就不再提杀乳

  • 历史上,皇帝吃饭都用金筷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一般用银筷子,银遇毒变黑,有检验食物安全性的作用。但是,金是有色重金属,碱性的,决不会和碱性液体反应,活泼性差,也不会和一般的强酸弱酸反应,连硫酸、盐酸这样的强酸都不和它反应。我们吃的东西能有那么强的酸性,皮肤早溃烂了。常温下,王水才会和它反应。筷子并不是某个人发明的。古代时,原始人用树枝插着鱼和肉

  • 名人事例 有关以小见大的。比如注重细节,从不迟到等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1、鲁迅穿了一件破旧的衣衫去理发店理发,理发师看他穿得很随便,又很肮脏,看起来像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理发。理了发后,鲁迅随随便便地抓了一把钱给了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许多钱,简直了乐开了怀。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次多给钱的那个顾客,因此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