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他生活在商末周初时期,姓姜,吕氏,名尚,字子牙。由于他的祖先伯夷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南阳,所以人们也称他为吕尚。姜子牙出生时,他的家族已经败落了,所以他年轻时做过屠夫,也卖过酒,但姜子牙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仍然刻苦学习天文地理、军事战略、治国安邦的知识,但到了70岁他却还未取得功名与成就。
就这样一个人为什么《封神演义》却把姜子牙说成是神主,可以封神呢?姜子牙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呢?我们一起了解他的历史事迹,看看他传奇的一生吧。
1.帮助周武王建立西周
有一天周文王外出打猎,出门前占卜了一卦,卦象显示他所得的猎物会帮他成就霸业。当周文王来到渭水北岸时,见到正在垂钓的姜子牙。已经72岁的姜子牙,其实是一边垂钓,一边等待周文王的到来。周文王出于好奇就和姜子牙交谈起来,交谈之后,周文王认为姜子牙是旷世奇才,便说先祖太公说过:“有圣人会到周,帮助周兴起。原来说的就是你啊!太公盼望你很久了。”因此姜子牙也被称为“太公望”。姜子牙被周文王尊称为太师,并帮助周文王策划推翻商纣王的政权。姜子牙主张,对外联络诸侯向商纣王纳贡,以麻痹商纣王;对内休养生息,提倡生产,增强军事。在周武王即位后,姜子牙又帮助周武王攻打商纣王,最后灭商建立西周。
2.治理齐国
西周建立后,周武王与姜子牙,周公旦商量,分封诸侯的事。姜子牙居功至伟,功在社稷,所以周武王把当时最好的地营丘(今山东淄博)封给了姜子牙,齐国就这样建立了。姜子牙在齐国首先是以法治国,安定民心。五个月后就向周公报告了政绩。政治上,姜子牙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文化上,他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强制当地的百姓尊崇周礼,而是保留了他们的礼仪,稳定了齐国的局面。之后,姜子牙就去了都城镐京,辅佐周成王。周成王时期,发生了三监之乱,姜子牙协助周公旦平定了这场叛乱,再次为西周立下战功。周成王去世后,姜子牙又继续辅佐了周康王,在周康王第六年,姜子牙去世了,享年139岁。
小说《封神演义》是以姜子牙辅佐周室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虽然《封神演义》是神话故事,但也是根据历史改编的,而姜子牙对于西周的建立是功不可没的,就姜子牙的能力而言,说他能封神也并不为过。因为:
1.有安邦定国的能力
姜子牙帮助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又是齐国的创建者。他为了安定齐国,采用施恩于民,当地风俗结合周礼的政策,稳定齐国的局势。接着他根据齐国的地理优势又发展了工商业和渔业,使齐国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周成王时期发生了三监之乱,他又和周公一起平了叛乱。周成王去世后,他又辅佐了周康王,使得周朝在成王和康王时期出现繁荣景象,史称成康之治。他一共辅佐了周朝四位君王,堪称四朝元老。
2.参与分封诸侯,任命官员
西周建立后,周武王与姜子牙和周公商量分封诸侯的事,姜子牙提出了建议。姜子牙到了齐国后,为了治理齐国,还选拔有才干的人为官。后来,因为姜子牙平定了三监之乱,周成王允许姜子牙带兵讨伐作乱的诸侯,而不需要奏报天子。这样姜子牙就又有了军权和任免官员的权力。
姜子牙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不仅帮助周武王建立了周朝,而且还辅佐了周成王,周康王,使得周朝出现了成康之治。到了春秋时期,诸子百家都认为姜子牙是自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称为“百家宗师”。姜子牙给后来齐桓公称霸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姜子牙是个全才,他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而他取得的丰功伟绩只能是一个神主才能拥有的。因此小说,以及影视作品,喜欢把姜子牙塑造成高大上的形象。小说和影视剧中的姜子牙能够封神就是源于此。虽说是神话了姜子牙的能力,但也说明了姜子牙的才能确实够一个神的级别,得到了世人的肯定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