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求几则古今中外的诚信小故事

求几则古今中外的诚信小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410 更新时间:2024/1/23 19:03:00

1、有一个求职者经过层层面试终于熬到了最后一关由总裁亲自面试,这个求职者刚走进总裁的办公室,总裁就兴奋的走了过来紧紧握住这个人的手说:“小伙子,去年我在东湖游玩我的女儿不小心掉进了湖里,是你奋不顾身冒着生命危险救了我的女儿,没有想到今天能在看见你”。

求职者被这突如其来的欢迎仪式惊呆了,因为他从来没有救过这位总裁的女儿,于是他对总裁说:“总裁你好,我不是救你女儿的人,我想你肯定是认错人了”。可是总裁依旧不依不饶,坚持认为就是这个小伙子救了自己的女儿。可是这位求职者始终否认自己做过这样的事情,并且详细的和总裁解释。

总裁和小伙子坚持了一会一会,总裁轻轻拍拍小伙子的肩膀说:“你明天可以来我的公司上班了”。这下子求职者总算明白了,原来总裁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考验自己呢!如果自己不诚实这份工作肯定就完蛋了。

2、韩信小时候家境特别贫苦,有一天他饿的实在不行了遇到一位好心的大妈施舍给他饭吃,韩信吃完饭以后发誓将来一定要报答这位大妈。

后来韩信跟随刘邦打天下立下旷世功勋被封淮阴侯,韩信发达以后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亲自给施舍饭的大妈100两黄金。

3、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4、门德尔松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一次,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白金汉宫为正在英国访问的门德尔松举行盛大的招待会,欢迎这位著名的作曲家的到来。

当门德尔松演奏完署有自己名字的《伊塔尔兹》这支曲子时,女王倍加赞赏,说:“单凭这一支曲子,就可证明你是天才。”门德尔松并没有喜形于色,而是安详地对女王说:“不,那是我妹妹的作品。”

原来她妹妹芬妮亚也是个极有音乐造诣的作曲家,她写了这首曲子,几位兄弟不赞成署女人之名,一致商定用门德尔松的名字发表。尽管门德尔松誉满国内外,艺术才华出类拔萃,但他并不相夺人之美,贪他人之功为已有,表现出较高的素质和修养。

5、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齐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但是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

曾子说:“决不能够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貌学,听父母的教导。此刻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1、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2、宋濂的故事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有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宋濂对母亲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3、商鞅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4、晏殊诚实守信的故事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

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5、宋庆龄的诚信故事

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宋庆龄的故事就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许人一物,千金不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司马相如是如何赢了官位还抱得美人归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被人们传送演绎了两千年了,为爱情私奔的勇气一直被人们所赞美。其中,当然多是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与憧憬,虚构与想象更多些。司马相如,字长卿。幼年时家境富有。因此当了“郎”官。“郎”是皇帝的侍从。汉承秦制,规定家里有钱的人可以为“郎”。理由是:认为衣食住足而知礼仪。再有就是,有一

  • 明朝历史上"励精图治"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为何却成为了亡国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他的皇位是兄终弟及,兄长传给他的,没有受过当皇帝的教育,也没接班的准备,自已治国理政水平不行,又大权独揽,刚愎自用,不相信手下大臣,最后众判亲离,身死国灭,不过在辱国君死社稷,一生也无憾了。

  • 历史上比较经典的“要美人不要江山”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一共产生了83个王朝,408个皇帝。皇帝爱江山更爱美人,然而,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帝王,却不在少数。周幽王为博得美人褒姒一笑,上演了一初烽火戏诸侯,被犬戎所杀,致东周灭亡。春秋时期,吴国夫差迷恋越国美女西施,导致越国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灭了吴国。三国时期,吕布贪恋美女貂蝉,沉

  • 宋徽宗是才子皇帝,风流多情也无妨,但和李师师的私情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师师是汴京永庆坊染局匠王寅的女儿,她妈为了生她难产死了,她爸养活她长大。汴京有个习俗,父母要是爱自己的孩子,就把她送去佛寺。于是王寅就把李师师送去佛寺,让她成为佛家弟子,起名“师师”。师师才四岁,她爸就因犯罪被处死了。师师无处可去,有个称“李姥”的娼妓头头【老鸨?】收养了李师师,等李师师长大一点之

  •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治国平天下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范仲淹的人生经历,最能体现儒家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的所有追求。一、范仲淹虽身望族,但二岁丧父,为了生计,母亲带着他改嫁到山东,从他二十多岁要认祖归宗,而范家不接收他,以及后来他考中进土,以不继承产业才换得范家的认可来看,范仲淹的少年经历生活痛若是何等重,以及这种痛苦在心理上烙印

  • 古代讲诚信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讲诚信的故事有:《狼来了》、《孟信不卖病牛》、《魏文侯》、《季布“一诺千金”》、《查道吃枣留钱》等。1、《狼来了》。有个放羊的小孩每天都赶着他的羊群到村外去放牧。但是他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爱撒谎。有一天,他觉得很无聊,他就向着山下种田的人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人们听到喊声急忙往山上跑,农夫

  • 古代君王为什么要"南面"治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方位表示尊卑,划分得很清晰,南面被视为尊,正房通常坐北朝南。生活中朝南而坐的通常也都是尊者。那么,这个习俗又是从何而来呢?我国位于北半球,房屋朝南采光效果自然最好,这也是房屋建筑坐北朝南的自然原因。但是,对于君王南面治天下,尊长坐北朝南见后生影响最大的,当属周易八卦、五行学说。按照《周易》的说法

  • 唐宫美人天下李治爱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唐宫美人天下李治爱武媚娘李治对于青鸾,有欣赏,有怜惜,有自责、因为他不爱她却要利用她的感情、甚至最后亲手杀了她、所以他掉泪,是一种深深地愧疚、人不是冷血的,毕竟陪伴一起那么久、哪怕是一个小动物也应该有感情了、李治对于媚娘,是另一种感情、是从很久以前就有了的一种情愫、他一直爱着他的皇后,他选择用他的方

  • 历史上中了美人计,而亡国的皇帝有哪几个?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中美人计的人很多,而亡国的皇帝(严格来说不是皇帝),我记得的有两个,商纣王和吴王夫差。首先说商纣王,根据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爱妲己,一切都听妲己的。后来他加重赋税,把从全国收来的钱都放到自己修的鹿台仓库中。此外他还四方搜集各种奇珍异宝和飞禽走兽,填满了自己的皇

  • 谁有有关古代诚信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