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君王被奸臣欺骗的例子

古代君王被奸臣欺骗的例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13 更新时间:2024/1/31 9:19:03

中国古代十大奸臣1.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赵高(秦朝)赵国人,生而受宫刑。及长,强健有力,通狱法,秦始皇闻之,遂以其为中车府令,教其幼子胡亥。公元前210年七月,始皇死于出游途中,高伪造诏书,改立胡亥,杀始皇长子赢扶苏、十二公子、十公主及大将军蒙恬、右丞相冯去疾等人。及胡亥即位,高为郎中令。乃杀丞相李斯,自为丞相,集大权于一身,驾空二世。他横征暴敛,滥杀无辜,誉“杀人众者为忠臣”;在危机四起之时,又杀二世,立赢子婴为秦王。后为子婴所杀。2.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董卓(汉朝)陇西人,性粗猛,有谋,体力过人。少时曾游羌中,尽与其豪帅相结。初为兵马掾。继为羽林郎、军司马、郎中、东中郎将。公元184年,被黄巾军击败,抵罪。公元190年,征为少府,辞不受命,驻兵河东,以观时变。八月,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自为相国,专断朝政,凶暴淫乱,激起全国反对。他焚烧洛阳,西迁长安。公元191年二月,为太师,位在诸王之上。他掠夺钱财巨万,计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锦绮奇玩堆积如山。公元192年,为司徒王允等人所杀。中国的三国大分裂时代终于到来了。3.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黄皓(三国)宦官。不知为何许人。性奸佞,善奉迎。初,服侍太子刘禅。禅即位,是为后主。因先有丞相诸葛亮,后有侍中董允主持朝政,皓不敢售其奸,位不过黄门丞。公元246年,允死,陈祗代为侍中。皓、祗二人狼狈为奸,纵后主淫乐,朝治日益腐败。及祗死,皓为中常侍、奉车都尉。自是操弄权柄,以至灭亡。魏征西将军邓艾,知其奸险,将杀之。皓贿赂艾左右,终免一死。4.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阮佃夫(南北朝)会稽人,初为台小吏,后为淮阳王刘主衣,后为世子刘昱之师,颇受信任。公元456年,佃夫等杀前废帝,立为帝,是为宋明帝。继因平定长史邓琬之乱,迁龙骧将军、司徒参军。后为太子步兵校尉参预朝政,权压人主。横征暴敛,人有逆之,祸害立至。大收贿赂,生活奢侈,诸王莫及。广用亲信。公元472年,明帝死,立太子刘昱为后废帝,佃夫加给事中、辅国将军,权任益重。次年,镇压建平王刘景素之乱,以功为南豫州刺史、冠军将军。公元477年,因废长立幼,被诛。5.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杨素(隋朝)弘农华阴人,初事北周武帝。后事隋文帝杨坚,为上柱国,拜御史大夫。588年,伐陈有功,任荆州总管。继为纳言、尚书左仆射。执掌朝政,以奸诈自立。依附晋王杨广参与宫廷阴谋,废太子杨勇,杀文帝。杨广立,他拜司徒。素十分骄横,任意侮辱属臣,凡逆己者,必加陷害。贪图财货,广营产业。公元606年,死。6.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李林甫(唐朝)唐宗室。初为千牛直长,后官至宰相。为人奸诈阴险。其手段是厚结宦官、妃嫔,迎合玄宗,排除异己;表面上示人以友好,而暗中陷害,世称“口有蜜,腹有剑”;收罗党羽,结党营私;唯庸才是用,以固其权。他广收贿赂,生活奢侈。致朝风日益腐败,终于酿成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公元752年十一月,死。7.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秦桧(宋朝)江宁人,进士出身。北宋末为御史中丞。曾主抗金和反对立张邦昌为帝,被俘至北方。成为金太宗之弟完颜昌之亲信。公元1130年,昌放弃南归。声称杀金人监者夺船逃回。朝官多疑之,但宰相范宗尹等力排众疑,遂为参知政事。继任右相。次年,罢相。公元1134年,复为相。桧性残忍阴险。为相十九年,杀岳飞,贬忠良,极力破坏抗战,主持和议,向金纳贡称臣。晚年屡兴大狱,冤案不可胜数。实为中国第一大奸臣,一直为国人所唾骂。公元1155年,病死。8.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哈麻(元朝)康里人,其母为宁宗乳母,哈麻颇受顺帝宠爱,相继任殿中侍御史、同知枢密院事。公元1340年,脱脱为相,他趋附之。脱脱与大臣太平等有隙,他支持脱脱。脱脱复相,他拜中书添设右臣。不久与脱脱不和,决计害之。他进西番僧以房中术媚顺帝。顺帝日事其法,广取妇女,君臣淫乱,丑恶不堪。公元1355年,拜中书左丞相。十二月,害死脱脱。次年二月,被杖死。9.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魏忠贤(明朝)肃宁人,原名进忠。少无赖,喜赌博。因输钱,为一群恶少所逼,恨而自阉。万历年间,入宫,勾结熹宗乳母客氏。熹宗即位,为司礼太监,他因善导帝倡优伎乐及狗马射猎而得信任,遂掌东厂。他与客氏相结,排斥异己,广结党羽,致有“五虎”、“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之称。势倾天下,媚事者拜呼他为“九千岁”,各地督抚竞相为他建生祠。公元1627年,思宗即位,发其奸,命逮治,自缢死。10.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和(清朝)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初在銮仪卫当差。因善于逢迎,为乾隆所宠。累迁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公元1781年,为钦差,督师镇压回族叛乱;及回京,代兵部尚书,封一等男爵。及登高位,排除异己,网罗亲信,不择手段,搜刮财富。公元1799年,嘉庆亲政,捕和下狱,赐死,抄家。其金银财宝、价值银约八亿两,竟值当时朝廷十一年之财政收入。实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号贪官。时民间流传“和跌倒,嘉庆吃饱”。

宋朝是历史上盛产奸臣的朝代,奸臣里,名气最大的首推秦桧,因为秦桧杀害了抗金名将岳飞父子,创造了“莫须有”的罪名。其次为蔡京和南宋末年的贾似道。贾似道被后人称为“蟋蟀宰相”,朝堂上树一个塑像以示他在上班,自己却跑到后院斗蟋蟀,南宋就亡在他手上。贾似道欺上瞒下,襄阳被元兵围困了三四年,他身为宰相,不但不调兵遣将去解围,仍天天召集一群狐朋狗友吃喝玩乐,且瞒着宋度宗皇帝。有个宫女听说了,告诉了宋度宗,他查出来后,居然下令把那宫女活活勒死。这样的奸臣掌权,国家不亡那才怪!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委婉的劝谏别人de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 古代君主带领贵族狩猎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春猎秋狩,除了用来显示统治阶级的英武和锻炼君主的指挥能力以外,就是用来联系君臣之间的感情。首先,能带去的本身就已经显示了恩宠和对他的承认,其次在狩猎过程中,通过配合还能进一步拉近关系、增加亲切感,还有可能就是通过围猎,来演习一下君臣、同僚之间的默契、配合的熟练度。

  • 古代谋士劝君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越战国时齐人攻打廪丘,赵国派孔青率领死士前往救援,抵御齐人,结果大败齐军,俘获齐军战车两千辆,将三万具齐军的尸首葬成两座大坟。宁越对孔青说:“这些车辆、尸首若不加利用太可惜了。不如把齐兵的尸首还给齐人,在齐国境内再发动一次无形的战役,让战车能发挥另一种运输的功能,而齐国的府库就会因掩埋这些尸首而耗竭

  • 历代臣子向皇帝提意见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的明君暗君之别,创业守成之辨“为君之道”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治国,魏徵也深深明白这一点。他总是适时地利用太宗的一些发问,来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不仅解决了太宗的疑难,也达到了规劝的目的。这也是魏徵的聪明之处。贞观元年(627),太宗刚刚即位,对于为君还充满了疑惑。有一天他问魏徵:“爱卿,你说何为明君,

  • 古代名人贪图安逸的事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1、吴王夫差2、后唐庄宗李存勖3、唐玄宗1、吴王夫差,他继父登位之初,励精图治,大败勾践,使吴国达到鼎盛。在位后期,生活奢华无度,贪图安逸,吴国被越王勾践灭掉,夫差自缢。2、后唐庄宗李存勖建立了“唐”国,史称“后唐”。但他建国之后,就开始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昏昧无知,冤杀大将,宠幸伶人到无可复加的

  • 君主接受臣子的谏言成就霸业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楚庄王据载生年不祥,卒于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一作吕,侣),春秋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中原五霸之一。郢都即今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湎声色,并下命::“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举冒死进谏,逢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

  • 中国历史上你认为哪个皇帝最值得敬佩,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我觉得中国历史上最值得敬佩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从开始跟着自己父亲打江山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在当皇帝时开启大唐盛世,无不丰功伟绩,后来又在民族统一上做出重大贡献。

  • 贤明君主纳谏的故事50字左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唐代笔记《龙城录》里有一则关于魏徵与醋芹的文字,魏徵在朝堂上喜欢提意见,且常让皇帝下不了台。有一天,李世民笑着对大臣们说:“那个山羊鼻子整天板着脸,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能够让他动心的东西?”李世民身边的侍臣回答说,“魏徵喜欢吃醋芹”。第二天,李世民赐宴,赏赐的食物中有三杯醋芹。魏徵见了,食指大动,饭还没

  • 古代皇上的女人真的会明争暗斗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以争斗是难免的。古代的皇上拥有无上的权利,为了繁衍后代,平衡前朝势力,总会以美女充斥后宫。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虽不是完全按这标配,但她们夫君只有一个皇上!再加上服务于宫内各场所的侍女宫婢,佳丽三千也不为过。而这些青春正艾的少女们,在封闭的宫苑里,面对着唯一身心正常并至高无尚的

  • 古代大臣谏言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劝谏唐太宗,每进切谏,虽极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太宗也为之折服。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贞观十三年(639)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房玄龄、杜如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