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两位皇帝庙号为“神”,他们有何功绩,享受如此荣誉?

古代两位皇帝庙号为“神”,他们有何功绩,享受如此荣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289 更新时间:2024/3/2 10:44:08

中国上下五千年,其中只有两位皇帝的庙号中有“神”这个字,一个是宋神宗,另一个则是明神宗。接下来我们分别来分析下这两位皇帝的生平。

电视剧苏东坡中的宋神宗

首先我们先来说下宋神宗,宋神宗赵顼,生卒年(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是北宋的第六位皇帝,治平三年(1066年)十二月,被立为皇太子。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继位。宋神宗即位初期,为解决朝廷积贫积弱的困境,,即召王安石进京,推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宋神宗以君权的力量,保证了一系列新法的推行,但是在变法的过程中,神宗以君权的力量,保证了一系列新法的推行。但是变法动摇到了绝大多数世家的利益,虽然在前一阶段取得胜利,守旧势力的攻击并没有停止。宋神宗也在两大势力之中开始左右摇摆,勉强维持新政。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赵顼薨,享年38岁,庙号神宗,谥号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宋神宗在我看来是典型的有志向无能力,困于有心无力的尴尬境地,最终英年早逝,但是宋神宗一开始推行变法的勇气,值得肯定,在大宋的整个历史上,他也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安石变法

再来说下明神宗,明神宗朱翊钧,生卒年(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在位48年,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神宗在位期间,前十年奋发图强,重用张居正,期间推行了很多有用的政策,开创了万历中兴。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近三十年“万事不理”。他的主要特征,是贪酒、贪色、贪财而又贪权,明神宗长达34年不理朝政,在他的手里把明朝推向绝境,加快了其终结的历史进程。24年后明朝亡于大清之手。

对于“神”这个庙号,宋神宗去世后,当时的官员进献了“神宗”这一庙号,他们对外宣称赵顼的功绩堪比舜,简直超越了“神”,但实际上这是北宋守旧派官员明褒实贬的一种手法。至于明神宗,这样一个34年不理朝政的神人,他的定谥也成了一个让明朝礼部官员头疼的问题。但是不能小瞧古人的智慧。既然你前期励精图治、后期又不理朝政,那我们也直接宣称“无法评价”,效仿宋朝那帮反对派给你定谥“神宗”好了。这两位皇帝的庙号就这么来了。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位皇帝的功过是非就留给历史去评说吧,毕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赵顼想要保住自己的皇位,元丰改制

王安石变法,没办法全力实行改革,自己身体也病了,自己儿子也死了,内在和外在的双重打击,让王安石不得不请求辞职。其实,这不仅是王安石没办法,也是赵顼没办法,他的变法本身也是存在漏洞的,又触犯了那么多人的利益,赵顼想要保住自己的皇位,所以只能把王安石推出去,但即便如此,他想要改革的心没有变,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元丰改制。

神宗名字来源

在庙号里,“神宗”,“民无能名曰神”,也就是说,对于赵顼的作为,他们是没有办法去评价的。到底是好是坏,没有定论,说不好,毕竟还是有一些好处的,说好,他的变法又失败了。他不得不变法,但是变法又很难成功,赵顼是个心怀天下的,只是庙号这种事,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更何况还有太后听着呢,所以,就只能用了这么一个不褒不贬的。

古代两位帝王庙号为“神”原因

而古代历史上第二位被称为神宗的则是明神宗朱翊钧,提起朱翊钧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是很熟,但要说起万历皇帝,大家是不是就觉得熟悉多了。与宋神宗一样,明神宗在继位之初也用了张居正进行变法,让国力蒸蒸日上。但张居正一死,变法便终止了。后来他更二十多年不上朝,让国家机器差点停止运转,官员腐败也日益滋生。东北的满族,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兴起。所以明朝官员给他上庙号“神宗”,名为尊崇,实则是在讥讽他无所作为。因此,“神宗”这一称呼,其实是古代官员讽刺两位皇帝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君主仁爱百姓使国家强盛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明章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前期、仁宗盛治、弘治中兴……基本一个朝代休养生息和盛世时的帝王都是勤政爱民的。当然,君王的“仁”有时跟我们老百姓对“仁”的理解和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李世民肯定是一位有大仁和大爱的皇帝,但是私德上他也能杀兄弟。最明显的就是明孝宗朱樘与明武宗。明孝宗一生

  • 想要一些唐朝皇帝与道家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唐代皇帝,因为道教尊奉的老子姓李,唐皇室也姓李,所以便尊老子为始祖,自称为老子后裔,特别崇奉道教。五德三年(620年),唐高祖诏改羊角山为龙角山,并建老子庙;七年(624年)亲至终南山谒拜老子庙;八年(625年),下诏叙三教先后,以道教为首,儒教次之,佛教最后。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颁《道士女

  • 历史上,有那些兄弟情深的故事啊?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舜和象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

  • 请问,谁有中国古代君王仁政治国的事例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这样的事例有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当然是《贞观政要》、《大唐新语》中有关唐太宗李世民与众多臣下、长孙皇后等人言行的记录了。例如:太宗尝罢朝,自言:“杀却此田舍汉!”文德皇后问:“谁触忤陛下?”太宗曰:“魏征每庭辱我,使我常不得自由。”皇后退,朝服立于庭。太宗惊曰:“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

  • 忠诚的反面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岳飞的反面是秦桧(大概),其实二者的区别不大,岳飞是忠于被俘的老皇帝,秦桧是忠于赵构,秦岳之争可以看成是岳飞与秦桧的理念冲突,按照宋儒的“忠”,岳飞其实并不忠诚,对君主的服从性远不如清朝的极端人物,在当时岳也成为“乱臣贼子”,死后才得到正名。

  • 历史上最忠心的一位太监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张承业(846--922),唐末五代时期著名宦官.唐昭宗时为河东监军,执法严明,晋王李克用甚重之.朱温挟持天子,令杀尽天下宦官,李克用找与张承业相似之人冒充杀死,交于朱温.张承业感晋王大恩,一心辅佐晋王.后克用病危,嘱承业辅佐其子存勖.朱温篡唐后,晋与梁战斗十余年,军国大事均委承业。凡所以蓄积金粟,

  • 古代关于仁爱共济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论语》关于仁爱的故事不在那些关于“仁”的言论中,而是一则没有出现“仁”和“爱”的孔子事迹。《乡党》篇中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短短十几个字中,虽然没有“仁爱”的字眼,却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人文关怀和仁爱精神。马在当时是仁爱,共济\故事《论语》关于仁爱的故事不在那些关于“仁”的言论中

  • 古神话帝王尧的故事,有详细资料的给我看看吧。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尚书》和《史记》都说他名叫放勋。后代又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称为唐尧。相传尧父为帝,母为陈锋氏女。帝乃黄帝曾孙,在位70年,“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卒后由尧之异母兄挚继位。挚在位9年,为政不善,而禅让于尧。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

  • 古代十大帝王的生平简介及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1)忽必烈,成吉思汗之孙。在位34年(12601294)。期间统一了中国。忽必烈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割据,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民族融合。2)赵匡胤,后周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960年于陈桥(就是现在的开封陈桥镇)发动兵变,史称陈桥兵变,并由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小大一统的半残

  • 皇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反应了哪些历史信息?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炎帝的传说炎帝姓姜。相传他牛头人身,可能是以牛为图腾的氏族首领。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渭河流域,另说活动于泗水流域(黄河下游),后来进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期的冲突。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兽身人面,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种猛兽为图腾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