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其中只有两位皇帝的庙号中有“神”这个字,一个是宋神宗,另一个则是明神宗。接下来我们分别来分析下这两位皇帝的生平。
电视剧苏东坡中的宋神宗
首先我们先来说下宋神宗,宋神宗赵顼,生卒年(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是北宋的第六位皇帝,治平三年(1066年)十二月,被立为皇太子。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继位。宋神宗即位初期,为解决朝廷积贫积弱的困境,,即召王安石进京,推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宋神宗以君权的力量,保证了一系列新法的推行,但是在变法的过程中,神宗以君权的力量,保证了一系列新法的推行。但是变法动摇到了绝大多数世家的利益,虽然在前一阶段取得胜利,守旧势力的攻击并没有停止。宋神宗也在两大势力之中开始左右摇摆,勉强维持新政。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赵顼薨,享年38岁,庙号神宗,谥号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宋神宗在我看来是典型的有志向无能力,困于有心无力的尴尬境地,最终英年早逝,但是宋神宗一开始推行变法的勇气,值得肯定,在大宋的整个历史上,他也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安石变法
再来说下明神宗,明神宗朱翊钧,生卒年(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在位48年,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神宗在位期间,前十年奋发图强,重用张居正,期间推行了很多有用的政策,开创了万历中兴。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近三十年“万事不理”。他的主要特征,是贪酒、贪色、贪财而又贪权,明神宗长达34年不理朝政,在他的手里把明朝推向绝境,加快了其终结的历史进程。24年后明朝亡于大清之手。
对于“神”这个庙号,宋神宗去世后,当时的官员进献了“神宗”这一庙号,他们对外宣称赵顼的功绩堪比尧舜,简直超越了“神”,但实际上这是北宋守旧派官员明褒实贬的一种手法。至于明神宗,这样一个34年不理朝政的神人,他的定谥也成了一个让明朝礼部官员头疼的问题。但是不能小瞧古人的智慧。既然你前期励精图治、后期又不理朝政,那我们也直接宣称“无法评价”,效仿宋朝那帮反对派给你定谥“神宗”好了。这两位皇帝的庙号就这么来了。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位皇帝的功过是非就留给历史去评说吧,毕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赵顼想要保住自己的皇位,元丰改制
王安石变法,没办法全力实行改革,自己身体也病了,自己儿子也死了,内在和外在的双重打击,让王安石不得不请求辞职。其实,这不仅是王安石没办法,也是赵顼没办法,他的变法本身也是存在漏洞的,又触犯了那么多人的利益,赵顼想要保住自己的皇位,所以只能把王安石推出去,但即便如此,他想要改革的心没有变,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元丰改制。
神宗名字来源
在庙号里,“神宗”,“民无能名曰神”,也就是说,对于赵顼的作为,他们是没有办法去评价的。到底是好是坏,没有定论,说不好,毕竟还是有一些好处的,说好,他的变法又失败了。他不得不变法,但是变法又很难成功,赵顼是个心怀天下的,只是庙号这种事,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更何况还有太后听着呢,所以,就只能用了这么一个不褒不贬的。
古代两位帝王庙号为“神”原因
而古代历史上第二位被称为神宗的则是明神宗朱翊钧,提起朱翊钧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是很熟,但要说起万历皇帝,大家是不是就觉得熟悉多了。与宋神宗一样,明神宗在继位之初也启用了张居正进行变法,让国力蒸蒸日上。但张居正一死,变法便终止了。后来他更二十多年不上朝,让国家机器差点停止运转,官员腐败也日益滋生。东北的满族,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兴起。所以明朝官员给他上庙号“神宗”,名为尊崇,实则是在讥讽他无所作为。因此,“神宗”这一称呼,其实是古代官员讽刺两位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