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十大帝王的生平简介及事迹

古代十大帝王的生平简介及事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832 更新时间:2024/1/23 3:16:45

1)忽必烈,成吉思汗之孙。在位34年(12601294)。期间统一了中国。忽必烈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割据,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民族融合。2)赵匡胤,后周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960年于陈桥(就是现在的开封陈桥镇)发动兵变,史称陈桥兵变,并由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小大一统的半残型的封建王朝。(期间少数民族控制的疆域早在汉唐就已隶属中央,况且北宋后期真宗开始,幽云十六州,包括北京等传统疆域也告不保)在位17年(960~976)。赵匡胤局部解决了乱世,奠定了今后百年基本稳定的基础,为北宋灿烂的文化争取了一定安定的周边环境,后代史学家对其毁誉参半,多数学者对其研究后还是比较肯定的。3)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皇帝,从一名穷困潦倒的和尚到一名起义军领袖再到统一中国,完成了人生的极大蜕变,而其对中国君主专制体制而言只有秦始皇与汉武帝等少数人可以比肩。从1368年应天称帝开始朱元璋在位31年,(1368~1398),期间朱元璋把古代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了巅峰。朱元璋经过改革,完成了行政,司法和军事的三权分立,同时强大的监察和特务集团又为恐怖统治提供了保障,至此,朱元璋皇权空前发展,中央皇权发展道巅峰。朱元璋的洪武时期被成为“重典统治”,期间四起大案诛杀甚重,明朝开国功臣大多被诛。同时,朱元璋也致力于选拔人才和治理国家,在选官时采取了“三途并用”,但是由于后来其提倡的国子学,也渐渐成为科举储备人才之所,其后科举不断增加难度(考得人太多了,内容多为死记硬背,犹如高考一般已经很难体现出人才的优劣),随后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八股文”(是一种标准提高,能力要求增强的表现),对后代影响深远。4)汉高祖刘邦,在位8年(公元前202~公元前195),期间国家制度初步奠定,职官设置基本承袭秦制,却也分封了一批功臣和宗室为诸侯,实行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的行政制度。刘邦的故事是最早演绎布衣将相传奇的开始。当年秦朝灭亡,全国陷入分裂,诸侯林立并且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形势可以说十分不利于刘邦。(当时他被项羽封为汉王,远离关中,当时尚属荒僻之地),与项羽相比刘邦出身微贱,但为人却比项羽宽厚豁达的多。刘邦知人善任,尽可能的联系反项势力,然而纵使如此,面对项羽的楚军,刘邦任是一败再败。面对极其困难的处境刘邦进行了持久战的策略。此时西楚霸王年轻焦躁的性格特点暴露无遗,刘邦避其锋芒,迂回抗争,终于渐渐掌握了战略上的主动,并一举歼灭了项羽。统一中国以后,刘邦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运用老子的无为而治,使得西汉前期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经济得到发展。但是其后的两项政策却给后世带来的不小困扰。5)清圣祖玄烨,在位62年,(1661~1722)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孙子乾隆说是不想超越他爷爷,退位当太上皇了)。期间,除鳌拜,平三番,三争噶尔丹,收复台湾,雅克萨战胜俄罗斯。可谓是战功赫赫。康熙在位期间文治方面也出台的了多项惠民措施。康熙手中不但封杀了圈地之风,同时也强调“重农务本”减租减息,给予百姓比较宽松的生产环境。兴修水利方面治理黄河可谓是功德一件(后来蒋介石给凿了,期间几百年没怎么发过大水)。但是康熙手里开始了文字狱,这无疑是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当然笔者不是因为这个才把其排位放在此处的。康熙的关键性失误可以把他所有的功绩几乎全部抵消,那就是“闭关锁国”的海禁之策。6)周则天皇帝周即武则天,字是她自己造的,愿意为“照”也就是改朝换代的意思,此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什么吕后,慈溪都没她狠)。武则天在位16年(690~705),实际掌权时间更长,武周政权是中国历史上饱受争议毁誉参半的又一王朝。对武则天的评价往往纠结在她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实际上,武则天在治理国家上还是有一定的才能的,由于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一致抵制很多措施并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很多史学者都在研究武则天的同时,对这位唯一的女皇帝略表惋惜。7)秦始皇嬴政,在位12年,(公元前221~公元前210)实际即位时间是公元前247年(当时处于战国时期)一生致力与统一中国,遂于公元前221年达成夙愿,自此中国第一次完成统一。然而嬴政建立的王朝二世而亡,其教训值得所有封建统治者借鉴。嬴政统一中国之战是在绝对强势的前提下进行的,随后建立的封建大一统帝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年多年。嬴政的秦朝所取得的文治武功可谓空前,形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当时西方的罗马还是共和国时期,帝国时代远未到来)但是嬴政死后由于其过分专制的各项高压政策造成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在不久以后秦朝即告灭亡。8)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初被封为秦王,佣兵自重,可谓兵强马壮,在开国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宫北门玄武门发动兵变,诛杀其兄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逼高祖禅位于自己,次年改元贞观。李世民在位24年,(626~649)。期间政治开明,选才不拘一格,治理国家恢复生产,使得隋末战乱以来遭到极大破坏的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虽然没有达到隋朝鼎盛时期的水平,但毕竟呈现上升之势,政局稳定,国力强盛,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一朝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相房玄龄杜如晦,还有著名的谏臣魏征。其中魏征还是太子的旧党,李世民能不念旧恶加以重用说明了作为国家统治者的胸襟与气量,同时打破地域偏见,废除前朝不合理的选官制度用山东和江南名士更是得到了广大士大夫阶级的拥护和称赞。这一切都使得李世民的王朝人才济济,国家井然有序。当然,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守成的君主,他先后经行了对东突厥的战争和吐谷浑之间争夺河西走廊的战争,后又开拓西域,分设四镇以安西都护府统辖,史称“安息四镇”。大规模的征战,使得唐太宗取得了辉煌的武功,原属东突厥的诸部族皆奉李世民为“天可汗”,在中亚地区威望极高。但是,李世民晚年曾亲帅大军征伐高丽,结果和杨广(隋炀帝)一样无功而反,劳民伤财不说,可谓晚节不保啊。9)汉武帝刘彻,在位55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随着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刘彻在位之时西汉王朝的各项政策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归结而言即从“无为”到“有为”。刘彻不仅大力发展国家经济同时高度集中皇权,对外征战屡战屡胜,自此把中国建立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封建国家,居住在刘彻王朝内部的居民称自己为“汉人”或者“汉族”,汉人称呼由此而生沿用两千余年至今,这些都是国家强大,民族自尊心的体现,刘彻晚年改变了一些执政政策,但是前朝的积蓄已全部耗尽,驾崩之时留给年仅8岁的儿子刘弗陵的是一个烂摊子。(武帝晚年最悔恨的事情就是逼死了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刘据,此事对刘彻影响极大)10)明成祖朱棣,在位23年(1402~1424)。朱棣的称帝之路十分坎坷,称帝之后的诸多创造性举措让历史记住了这位历史上唯一藩王作乱得逞的皇帝。后世对于朱棣还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的,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在史学者为其叹息的同时,让我们客观的去看待这一段历史,历史没有偶然,历史更不可能去假设。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皇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反应了哪些历史信息?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炎帝的传说炎帝姓姜。相传他牛头人身,可能是以牛为图腾的氏族首领。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渭河流域,另说活动于泗水流域(黄河下游),后来进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期的冲突。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兽身人面,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种猛兽为图腾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

  • 求尧舜等上古君王禅位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清楚。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而

  • 中国古代帝王和名士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1、赵匡胤雪夜访赵普一天雪夜,赵普正在家中读书,忽报有客人来访。赵普十分惊疑,只好出门迎接只见三个人立于风雪中之。为首一人,除下头上斗笠,乃是赵匡胤。赵普燃炭烧肉置酒以进,赵匡胤呼赵普的妻子为嫂,君臣甚为相得。谈话的中心是商量用兵北汉的问题,赵普认为统一天下得先打南面。赵匡胤深表赞同,于是决定采用“

  • 为何古代的君王伟人出生都要伴有天生异象的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国家的历史是非常的悠久长远的,在这些漫长的历史中我们中国也积淀了浓厚的文化。我们熟知,在我们历史上是有很多位皇帝的,同样的呢,关于他们的传说也是有非常多的。那么为什么很多故事中都有君王伟人诞生天生异象呢?刘彻是我们都非常熟知的一位君王,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也有很多,据传说,他的出生就有天生异象,他

  • 历史上经典的劝谏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通过自己的妻子、奴仆、有求于己的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领悟到,齐王被人赞美而受到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最后,齐王知错就改,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闻之臣服。2,魏征直谏唐太宗: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

  • 关于仁义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策国策》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冯谖客孟尝君”讲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士,门下有食客数千人,其中有一个叫冯谖,冯谖在孟尝君家曾弹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等歌,因而冯谖食有鱼、出有车、他的母亲也得到了孟尝君的照顾。有一天,孟尝君出了个通告,询问府里的宾客:“有谁熟悉算帐理财,

  • 炎帝和皇帝有什么传奇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相传炎帝发明了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因此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开始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造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黄帝和炎帝,是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那时候,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炎帝

  • 关于古代帝王的励志故事能让我们有什么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让我们感到要成大事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古代的时候是有很多人的这些人都用着他们伟大的神力来作为人类做贡献

  • 关于一个古代君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齐桓公齐桓公曾说未曾食过婴儿的肉,易牙就煮了自己的儿子给齐桓公吃,得到齐桓公的信任,想任用他代替将死的管仲,不过管仲认为:“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爱于君!”所以反对由他接任,齐桓公也就将他和卫开方、竖刁撤职,永远不准入朝。最终齐桓公没有听管仲遗言,亲信易牙、竖刁。齐桓公得重病,易牙与竖

  • 古代君主能力低但受人爱戴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隋文帝、唐太宗都爱戴百姓。汉文帝执行高祖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大力发展农桑和生产,使汉朝国力大大增长,尤其可贵的是,文帝时期税负非常之低。如果没有文景两朝的国力积累,汉武帝也不能积聚完胜匈奴的军力。隋文帝的开皇之治,可能没有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出名,但它的成就远高于贞观之治。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