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有那些兄弟情深的故事啊?

历史上,有那些兄弟情深的故事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996 更新时间:2023/12/11 1:11:41

1.舜和象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2.桃园三结义《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说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三兄弟感情深厚,至死不渝。3.苏轼苏辄兄弟情深。苏轼兄弟的手足情,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永远是悠悠历史中璀璨夺目的华章。而苏轼将这种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用他最擅长的词的形式表现出来,便形成了那一首首发自肺腑、贯注着充沛真情实感的关于兄弟亲情的词。苏轼中秋怀人之作,为兄弟而发,其中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是成为千古绝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佳句。苏轼兄弟情意甚笃,写作此词时,他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苏轼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全词以明月为线索,处处咏月,同时也处处在抒发人的主观情感,生发人生感慨,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词中贯穿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最后以旷达情怀收尾,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境界壮美,融抒情、写景、说理于一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也就是神宗熙宁十年,苏辙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来回赠其兄。当时苏轼出任徐州知府,四月离家赴任。苏辙与之偕行,并在徐州停留百余日。临别之际,适逢中秋佳节,他们一同泛舟赏月,苏辙就写了这首词来告别其兄。苏轼读了也即席写了一首同调和韵之作,序中云:“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词中抒写二人久别重逢接着又将分别的依依难舍之情。全篇语调凄凉,笼罩着浓厚的“愁”与“忧”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苏轼兄弟亲密无间的手足之情。自从踏上官宦仕途之路,苏轼兄弟二人的命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政治见解相同,也都敢于直言极谏。他们因才略而被任用,也因才略而罹难。当兄长被一贬再贬时,弟弟也因为受牵连而日子很不好过,但做弟弟的从来未有过丝毫怨言。在勘问“乌台诗案”的过程中,苏辙愿意以自己的官爵为长兄苏轼赎罪,结果被贬为筠州监酒。常言道:“患难见真情”,兄弟间的手足真情在患难时更显得弥足珍贵。后来苏轼第三次被贬,居于儋州,位于海南,而苏辙也因为哥哥而受牵连被贬雷州。东坡居海南,子由居雷州,正是一南一北隔海相望。兄弟二人同时遭贬,患难与共,倍觉情笃。“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兄弟之情见于末句之间矣。由此不难看出,在中国古代作家中,大、小苏不愧为一对情深似海的模范兄弟。4.班固班超兄弟情深班氏兄弟和兄妹之间一向手足情深。班固为了继承父志,立志续写《汉书》这一著作,但是却遭到一群小人的诬陷:“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班固被以“私改国史”的罪名关进了监狱,写的书也被没收。这时候班超得知消息后,生怕碰上个地方上的昏官一下子就“葫芦僧判葫芦案”般地胡判了,于是星夜驰回京师,亲自向皇帝上书说明。皇帝看了班超的奏折,让地方官呈上班固的史书看了后,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很欣赏,当场赐于班固修史的权利。这样班固一下子变为“中央文献研究室”人员一样的身份了,倒是因祸得福,给《汉书》的问世起到了促进作用。这其中班超功不可没,若非班超亲自上书皇帝,碰上个昏官错判错杀了,那《汉书》就此湮灭无闻了。而到了班超晚年,班小妹又为自己的哥哥讨了一次公道,班超在西域已久,年纪也很大了,他起了思乡之情,想乞求皇帝恩准他还乡终老。但是皇帝没有准,班昭又代兄上书,有理有据,入情入理地请求皇帝恩准其兄回乡。这篇文章也写得很有水平,原文太长,我们择精要处一观:“妾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超,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赏……天恩殊绝……”,这段上来先感谢皇帝的恩赐,俗话说“高帽子人人喜欢戴”,想来皇帝见了夸他的这些话,就算不“龙颜大悦”,肯定也会“甚和”。“……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因其兵,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骨肉生离,不复相识。……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这里倍言班超为国尽忠的情形,把大好青春都献给了平定西域事业的精诚,接着笔锋一转,又着力描绘班超的衰老之态,从这一侧面说明班超即便想为国尽力,也是有心无力了。然后班小妹又写道:“蛮夷之性,悖逆侮老,……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诚可痛也……”。是说西域的少数民族野蛮无情,一向欺负老弱,一旦他们见班超老弱而兴了作乱之心,既有损于国家,又让班超不能善始善终。从国家利益的高度说明让班超回乡也是恰当的。最后班小妹又用古来仁君一向怜老重孝来说服皇帝,进一步委婉地请求:“……缘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万国之欢心,不遗小国之臣,况超得备侯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哀……”正是由于班昭这封丝丝入扣、情理俱全的奏疏打动了皇帝,于是班超才得以叶落归根,于垂暮之年回到了故乡。班昭这篇文字也为后人所赞赏,被收入《古文析义》等书中。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请问,谁有中国古代君王仁政治国的事例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这样的事例有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当然是《贞观政要》、《大唐新语》中有关唐太宗李世民与众多臣下、长孙皇后等人言行的记录了。例如:太宗尝罢朝,自言:“杀却此田舍汉!”文德皇后问:“谁触忤陛下?”太宗曰:“魏征每庭辱我,使我常不得自由。”皇后退,朝服立于庭。太宗惊曰:“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

  • 忠诚的反面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岳飞的反面是秦桧(大概),其实二者的区别不大,岳飞是忠于被俘的老皇帝,秦桧是忠于赵构,秦岳之争可以看成是岳飞与秦桧的理念冲突,按照宋儒的“忠”,岳飞其实并不忠诚,对君主的服从性远不如清朝的极端人物,在当时岳也成为“乱臣贼子”,死后才得到正名。

  • 历史上最忠心的一位太监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张承业(846--922),唐末五代时期著名宦官.唐昭宗时为河东监军,执法严明,晋王李克用甚重之.朱温挟持天子,令杀尽天下宦官,李克用找与张承业相似之人冒充杀死,交于朱温.张承业感晋王大恩,一心辅佐晋王.后克用病危,嘱承业辅佐其子存勖.朱温篡唐后,晋与梁战斗十余年,军国大事均委承业。凡所以蓄积金粟,

  • 古代关于仁爱共济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论语》关于仁爱的故事不在那些关于“仁”的言论中,而是一则没有出现“仁”和“爱”的孔子事迹。《乡党》篇中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短短十几个字中,虽然没有“仁爱”的字眼,却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人文关怀和仁爱精神。马在当时是仁爱,共济\故事《论语》关于仁爱的故事不在那些关于“仁”的言论中

  • 古神话帝王尧的故事,有详细资料的给我看看吧。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尚书》和《史记》都说他名叫放勋。后代又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称为唐尧。相传尧父为帝,母为陈锋氏女。帝乃黄帝曾孙,在位70年,“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卒后由尧之异母兄挚继位。挚在位9年,为政不善,而禅让于尧。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

  • 古代十大帝王的生平简介及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1)忽必烈,成吉思汗之孙。在位34年(12601294)。期间统一了中国。忽必烈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割据,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民族融合。2)赵匡胤,后周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960年于陈桥(就是现在的开封陈桥镇)发动兵变,史称陈桥兵变,并由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小大一统的半残

  • 皇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反应了哪些历史信息?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炎帝的传说炎帝姓姜。相传他牛头人身,可能是以牛为图腾的氏族首领。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渭河流域,另说活动于泗水流域(黄河下游),后来进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期的冲突。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兽身人面,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种猛兽为图腾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

  • 求尧舜等上古君王禅位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清楚。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而

  • 中国古代帝王和名士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1、赵匡胤雪夜访赵普一天雪夜,赵普正在家中读书,忽报有客人来访。赵普十分惊疑,只好出门迎接只见三个人立于风雪中之。为首一人,除下头上斗笠,乃是赵匡胤。赵普燃炭烧肉置酒以进,赵匡胤呼赵普的妻子为嫂,君臣甚为相得。谈话的中心是商量用兵北汉的问题,赵普认为统一天下得先打南面。赵匡胤深表赞同,于是决定采用“

  • 为何古代的君王伟人出生都要伴有天生异象的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国家的历史是非常的悠久长远的,在这些漫长的历史中我们中国也积淀了浓厚的文化。我们熟知,在我们历史上是有很多位皇帝的,同样的呢,关于他们的传说也是有非常多的。那么为什么很多故事中都有君王伟人诞生天生异象呢?刘彻是我们都非常熟知的一位君王,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也有很多,据传说,他的出生就有天生异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