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你知道历史上广纳贤才的故事吗列举一个写下来

你知道历史上广纳贤才的故事吗列举一个写下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711 更新时间:2024/2/1 6:16:09

1、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邓县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2、范蠡三次隐居

范蠡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耕作,兼营副业——捕渔、晒盐,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范蠡仗义疏财,施善乡梓,他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

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宋国陶邑(今菏泽定陶区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国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

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商纣王在位期间,有个人名叫姜尚,字子牙。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精通兵法战略,胸怀壮志凌云。他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做官没成功。

姜子牙听说西伯侯姬昌招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来到西歧。到达西歧后,他没有前去毛遂自荐,而是辗转来到渭水北岸住下。此后,他每天在渭水垂钓,等待姬昌的到来。

姜子牙钓鱼的方法很奇特:鱼竿短,鱼线长,用直钩,没鱼饵,钓竿不放进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一个叫武吉的樵夫来到河边,看到姜子牙用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像您这样钓鱼,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姜子牙说:“你不知道个中缘由,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王与侯。”

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招揽人才,他断定年逾古稀的姜子牙是栋梁之才。

于是,他斋食三日,沐浴更衣,带着厚礼,亲自前往聘请姜子牙。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兴邦立国,后又辅助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姜子牙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

4、管仲助齐称霸

齐桓公二年(前684年),桓公又对管仲说:“我想加强军备。”管仲又说:“不行。”桓公不听,果然修治军备。一次,宋夫人惹怒了齐桓公,桓公怒对管仲说:“我想伐宋。”管仲说:“不可以,我认为内政不修,对外用兵不会成功。”桓公不听,果然起兵伐宋。各诸侯兴兵救宋,把齐军打得大败。[15]

齐桓公三年(前683年),管仲建议出兵问罪不遵礼法的谭国。谭国本来很小,力量十分微弱,结果很快就被齐国消灭。齐国没费力气消灭了谭国,扩大了国土。

齐桓公五年(前681年),在管仲的建议下,齐国与宋、陈、蔡、郑等国在齐的北杏(今山东聊城东)会盟,商讨安定宋国之计。遂国(今山东肥城南)也被邀请,但没有参加。管仲为了提高齐国的威望,就出兵把遂国消灭。鲁国本来比较强大,但因接连被齐国打败,又看到诸侯国都服从齐国,不服从齐国的遂、谭两国又被消灭,所以也屈服了齐国。

不久,齐国与鲁国和好,在柯(今山东东阿西南)会盟。就在这次会盟中,发生了著名的曹沫劫盟事件。曹沫迫使齐国归还之前鲁国所有失地,齐桓公事后想反悔,但是管仲用大国不该失信让齐桓公归还了失地。

齐桓公六年(前680年),鲁、宋、陈、蔡、卫都先后屈服齐国,谭、遂两国早已消灭,只有郑国还在内乱。管仲因此建议齐桓公出面调解郑国内乱,以此来提高齐国的地位,加速实现做霸主的目的。郑国自厉公回国杀了子仪,又杀了恩人傅瑕,逼死大夫原繁,登位称君后,为巩固君位,就要联合齐国。管仲抓住这一时机,建议齐桓公联合宋、卫、郑三国,又邀请周王室参加,于鄄(今山东鄄城)会盟。

齐桓公七年(前679年),管仲又让齐桓公以自己名义召集宋、陈、卫、郑又在鄄会盟。从此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

5、狄仁杰两荐张柬之

武则天曾问狄仁杰:“朕希望能找到一位杰出的人才委以宰相重任,您看谁比较合适?”

狄仁杰答道:“如果您所要的是文采风流的人才,那么宰臣李峤、苏味道便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您若一定要找出类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张柬之年纪虽老,但却有宰相之才。”武则天遂提拔张柬之为洛州司马。

后来,武则天又让狄仁杰举荐人才。狄仁杰道:“我此前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有任用呢。”

武则天道:“我已经给他升了官了。”

狄仁杰道:“我所推荐的张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来作一个司马的。”

武则天于是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不久又拜其为宰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顾茅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蠡(春秋末期政治家、商业理论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狄仁杰(唐朝、武周政治家)

曹操任用人才主要是在早年。首先是他提出唯才是举,打破了当时需要门阀,地位的这一传统。其次就是不拘小节,郭嘉其人,平时个人生活比较放荡,常常有人告状给曹操,他一笑置之。贾诩设计致使曹操长子和爱将典韦生故,但是后来贾诩投靠曹操,曹操礼遇有加,一直没有因为为难贾诩。管仲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治国贤才,齐桓公不避前嫌重用管仲,把齐国治理得强盛起来,管仲还辅佐齐桓公成就了一代霸业。这一切,使得齐桓公十分关注有才干的人,他深知人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国君来说是多么重要。他想,光有一个管仲还不行,还需要有更多的像管仲这样的人才行。于是齐桓公决心广纳贤才,他命人在宫廷外面燃起火炬,照得宫廷内外一片红红火火,一方面造成声势,一方面也便于日夜接待前来晋见的八方英才。然而,火炬燃了整整一年,人们经过这里时,除了发些议论或看看热闹外,并无人进宫求见。大臣们只是,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有一天,竟然来了一个乡下人在宫门口请求进去见齐桓公。门官问乡下人:“你有何才干求见大王?”乡下人回答说:“我能熟练地背诵算术口诀,我希望大王接见我。”门官报告了齐桓公。齐桓公觉得十分好笑,背诵算术口诀算什么才能?于是让门官回复乡下人说:“念算术口诀的才能太浅陋了,怎么可以接受国君的召见呢?回去吧。”乡下人不卑不亢地说:“听人们说,这里的火炬燃烧了整整一年了,却一直没有人前来求见,我想,这是因为大王雄才大略名扬天下,各地贤才敬重大王希望为大王出力,又深恐自己的才干远不及大王而不被接纳,因此不敢前来求见。今天我以念算术口诀的才能来求见大王,我这点本事的确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大王能对我以礼相待,天下人知道了大王真心求才、礼贤下士的一片诚意,何愁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能人不来呢?泰山就是因为不排斥一石一土,才有它的高大;江海也因为不拒绝涓涓细流、广纳百川,才有它的深邃。古代那些圣明的君王,也要经常去向农夫樵夫请教,,才会使自己更加英明起来啊!”齐桓公听了乡下人的这一番话,被深深打动,认为乡下人说得太有道理了,于是马上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了他。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各地贤才纷纷前来,络绎不绝。齐桓公大为高兴。一个统治者若真心求贤,就必须有诚意、礼贤下士,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人才。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姜子牙也当过间谍?为何他下山先去的纣王领地而不是直接找周文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在传说中,周文王做了个梦,梦见一头长翅膀的熊扑过来。醒来以后算了一卦,说有圣贤出世,就在渭水河畔。于是套着车去渭河边找,几经波折找到了正在钓鱼的姜子牙,两个人一见倾心,周文王亲自拉着车把姜子牙接回朝廷,拜为太师。作为《封神演义》里的描述,这一过程在神话的大背景下合情合理。但是作为历史,恐怕就不那么可

  • 三顾茅庐的故事(100字)速求!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出山帮助自己统一国家大业。第一次,三人来到隆中,得知孔明不在,失望而归。第二次,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立即叫人备马,到了草屋,诸葛亮还是不在,三人又怏怏而回。春天来了,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张飞和关羽都不耐烦了。三人第三次到隆中,来到草屋,知道诸葛亮在睡觉,刘备便等他。孔明醒

  • 《哪吒传奇》里的纣王和妲己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妲己,有苏氏部落族人,出生于有苏国(今河南省温县),父为冀州侯,世称“苏妲己”己姓名妲。商王帝辛(受德)妃子。妲己是帝辛征伐有苏氏部落时带回的战利品,因妲己骨肉婷匀,眉宇清秀,深得帝辛欢心,从此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后武王伐纣,将妲己杀死,妲己去世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传说武王令刽子手斩妲己的时候,

  • 孔子的故事有哪些,要简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一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在现在河南江苏交界的地方)的贵族,如果再往远里说,他们还是殷代贵族的后代。孔子在临死的时候也曾说自已是殷人呢。但是,到了孔子的前三四代,由于宋国统治集团的内部倾轧而逃到鲁国(在现在山东东南部、江苏西北部)避难的时候,这贵族的世家是日渐没落了。孔子的父亲叫纥

  •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a686964616fe58685e5aeb作,太阳又那么烈。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

  • 孔子的一些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的故事: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听呢?

  • 孔子的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英文:Confucius,KungTze。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

  • 浪费资源的现象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展开全部煤方面:很多用煤企业生产方式粗放,浪费严重。目前全国煤矿资源回收率仅在40%左右,特别是小煤矿的回收率只有15%,从1980年至2000年,全国煤矿资源浪费280亿吨。照此下去,到2020年,全国将有560亿吨煤矿资源被浪费。电力方面:室内能见度很好的上午,几盏大吊灯毫无顾忌地开着;商场里冷

  • 铺张浪费可耻的故事及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有一个寇准的故事。宋朝名臣寇准因政绩卓著,才华出众被升为宰相。时逢寇准寿辰,在众人的建议筹划下,宰相府摆下了盛宴准备好好庆祝一下。全府张灯结彩,布置得华丽铺张。有“好心”人还觉得不够气派,于是又弄来山珍海味。就在全府上下的一片笑语喧哗中,却传来了一个老婆子的哭声。寇准寻声望去,原来老婢刘婆被蜡油滑倒

  •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小故事300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结束。因此而签署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香港岛也在这次战争中被割让给英国,除此之外,英国还得到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