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说中,周文王做了个梦,梦见一头长翅膀的熊扑过来。醒来以后算了一卦,说有圣贤出世,就在渭水河畔。于是套着车去渭河边找,几经波折找到了正在钓鱼的姜子牙,两个人一见倾心,周文王亲自拉着车把姜子牙接回朝廷,拜为太师。作为《封神演义》里的描述,这一过程在神话的大背景下合情合理。
但是作为历史,恐怕就不那么可信了。一个宏图大略的君王,周文王算一卦就从河边拉个不认识的老头回来做太师?兴周大业恐怕没这么儿戏。对照《史记》,多少能看出点端倪。太史公在《齐太公世家》里记载,文王见了姜子牙第一句话就是:“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于是历史上也把姜子牙称作太公望。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文王的父亲也能掐会算,跟文王说过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有个厉害人物会来周,靠他就可以把周朝建立起来。我爹说的就是你吗?老先人盼你很久了。透过字面去看,如果去除神话色彩,文王的父亲,也就是季历,其实是知道世上有姜子牙这么个人的。
而且很有可能早就熟识,甚至有可能和季历之间有着某种默契。史书记载中,姜子牙是炎帝后裔,周文王所属的姬姓家族是黄帝后裔,这两个大宗族一直存在着世代通婚的紧密社会关系,季历的母亲就是姜氏家族的人。姜子牙的先祖曾被大禹封到吕地,也就改了姓吕。所以姜子牙的名字,既叫姜尚,也叫吕尚。一笔写不出两个姜字,姜子牙其实就是周文王舅家的人,而且从年龄上来看,他跟文王的父亲季历是同辈。从古公父开始,周人就已经有了夺取天下的规划,要不怎么从与戎狄混杂的豳地迁到岐下?从当时商的疆域来看,岐山这个地方已经是商朝廷的卧榻之侧了。父在商朝的眼皮子底下广施仁政、招贤纳士、屯垦兴农,为以后的发展打下雄厚的基础。到了季历这一代,周已经开始为夺取天下运筹帷幄了。而此时,除了文臣武将之外,实现宏图大略的核心力量,自然是姬、姜两姓家族。姜子牙作为姬姓家族的至亲,担负起了一个神秘的任务卧底朝歌。
因为当时的姜子牙还想着纣王商朝还能在延续,没想到是朽木不可雕,所以去辅助周文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