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论语》六则孝道经典名言,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行孝道呢?

《论语》六则孝道经典名言,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行孝道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731 更新时间:2024/1/27 8:57:43

人类的基本行为中许多重要的部分都是天性(本能)使然,在这一方面,人类与动物是没有分别的:比如伟大的母爱;比如伟大的爱情、异性间的相互吸引等等都无法超越天性(本能)的范畴。

但是,在动物的世界里,只有父母对于子女的无私奉献、竭力呵护,而没有子女给父母的反馈与回报(“乌鸦反哺”是为了让人们行孝而编造出来的故事,并没有事实上的依据)。

对父母保持最崇高的敬意、感恩他们如苍天大海一样的恩德,并且在他们年老体迈、患病受伤的时候给予回馈、照料。这样的行为只有人类所独有,这就是孝的基本内涵是古人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后得出来的最为质朴、也是最具光辉与普世价值的结论:人,都是会老的。除了早夭的与死于非命的人,谁会希望自己在风烛残年的时候凄苦无依?在漠无助中悲惨谢幕、离开人世?孝敬父母、关爱长辈实际上就是善待自我的明天与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再推而广之,能够去关爱别人的父母长辈、善待别人的孩子与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就是“仁”。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有若这话说的是很有道理的。

出发点如此,那么应该如来行孝呢?

有若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意思是孝悌之人不应该忤逆犯上,应该恭敬顺从“鲜矣”即强调孝悌之人很少、不应该有“犯上”这样行为。

这样的表述其实是很有问题的。

如果服从了命令,父母亲就会有危险;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安全;那就不应该服从命令,而应该“犯上”。

如果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遭受耻辱;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荣耀显扬,那就不应该服从命令,而应该“犯上”。

如果服从命令,就会表现得像禽兽一样野蛮;不服从命令,则显得明而富有修养;那就不应该服从命令,而应该“犯上”。

鲁哀公问孔子说:“儿子服从父亲就是孝,对吗?臣子服从君主就是忠贞,是吗?”问了三次,孔子都不回答。

孔子出来后对子贡说:“刚才,国君问我:‘儿子服从父亲就是孝,对吗?臣子服从君主就是忠贞,是吗?’一连问了三次,我都没有回答,你怎么看?”

子贡说:“儿子服从父亲当然就是孝了;臣子服从君主肯定就是忠贞了。这道理人尽皆知,先生还能说些什么呢?”

孔子说:“你真是个无知之人啊!知道吗?从前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有四个诤谏之臣,那么疆界就不会被割削;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有三个诤谏之臣,那么国家政权就不会遭到颠覆;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有两个诤谏之臣,那么宗庙就不会被毁灭。父亲有了敢于诤谏的儿子,就不会做不合礼制的事;士人有勇于诤谏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合道义的事。子女一味顺从父母,怎能说是孝呢?臣子唯命是从、不敢犯言直谏,哪里配得上忠贞二字?弄清楚了什么时候该听从、什么时候不该顺从才可以谈论孝顺与忠贞。”

单从顺从还是违逆的角度来评判孝与不孝、忠与不忠是不科学与严谨的。

西方有一句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孔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二者表述的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在真理与仁道之前,没有人是至高无上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有人都应该一样,都应该依道而行、从义而止。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如果君父的行为是合乎道义的则从之而不犯,否则就该“当仁不让”的。

鲁国的大夫孟懿子问孔子怎样才算是孝。孔子说:“行孝就是不要违背礼的准则。”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懿子问我怎样才算是孝,我告诉他说,不要违背礼的准则。”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一切都要依从于“礼”,而不是顺从父母的喜怒与个性。

这才是孝的底线与原则。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篡位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篡位的故事有不少,曹丕篡位京剧称前逼宫;司马氏逼宫称后逼宫。朱元璋陈桥兵变也是篡位;王莽开新朝又是一例。至于吕后和武则天算不算篡位就众说不一了。古代百姓对君王的称呼有很多种,按使目多少排序,有以下几种:皇上是一种最常用的称呼。是臣下对皇帝的称呼。晋陆机诗《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令赋诗》:“皇上

  • 历史上有哪些听信谗言的君王实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赵王迁听的是郭开的谗言,郭开或许也是我国历史上典型的小人了吧,他在服侍赵王迁的父亲赵王偃时,就曾经收了贿赂后,对赵王说廉颇老将军尚能饭,但是一顿饭得上三次厕所,结果导致廉颇老将军没有得重用,最终造反,逃到了魏国。而这回郭开则是收了王翦将军的贿赂,跟赵王迁说李牧和司马尚,在边境和秦军接触亲密,可能会造

  • 为什么魏晋两朝都提倡“以孝治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中国很多朝代都是提倡以孝治理天下,深受孔孟之道的影响,只要一个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就可以被推荐做官,像官职孝廉,真的很值得现在中国的社会学习不是“腊丸案”,而是“蜡丸案”。而且“蜡丸案”并非丑闻,恰恰是李光地人生最光辉,品德最高尚的表现,也是雍正之所以称赞李光地为“一代完人”的原因之一。为什么这

  • 《长安十二时辰》中,太子雄心勃勃要干一番大事,那历史上的太子李亨登基后,表现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李剧照古代中国,自秦汉时起,皇帝可谓“高危职业”之一。被权臣弑杀、废黜,被大臣蒙蔽,被民众推翻,……屡见不鲜,以至于南朝刘宋末代皇帝宋顺帝刘准在被逼“禅位”时,发誓曰:“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连带着历代很多储君,费尽心机博取太子之位;期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提防父皇、母后(父皇的其她妃嫔)、

  • 古代皇帝听小人谗言,冤枉忠臣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一、听信秦桧谗言,赵构杀忠良岳飞。赵构听信秦桧的谗言,为了彻底求和,尽快解救远在北国的母亲,宋高宗解除了岳飞的兵权。并派魏良臣赴金国,提出议和。绍兴十一年十一月,金国派萧毅、邢具瞻为审议使,随魏良臣回南宋。宋高宗对金使说:“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无及矣。今立信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和。”金使回

  • 古代君王有哪些是因为听信小人之言,却不信忠臣而国破家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大明崇祯皇帝就是很好的例子,听信宦官谗言,杀害了忠臣袁崇焕,后李闯王带领农民起义军杀入京城,被迫于北京梅山上吊自杀。阿斗蜀后主刘禅他听信太监黄皓之言恭手奉送江山给魏将邓艾。别的五代十国或者在南北朝宋齐梁陈里面还可以找到一点资料。周幽王贪婪腐败,不问政事,重用「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虢石父进行专利,引

  • “文景之治”的真相是什么?它真的有那么高的成就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位皇帝,我们首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文景之治。这两位皇帝开创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上的第一个公认的盛世:社会安定,法律清明,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经过两位皇帝接近四十年的努力,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但作为不朽

  • 为何明朝人会如此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海瑞入仕为官33年,一半光阴属于罢官状态。奇怪的是他每罢官一次,复起时便升迁一次,官反倒越作越大,但都是高位闲职。实际上他已经成为一个政治摆设清廉的楷模,被朝廷供起来了。只有他能“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满朝文武中,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这是史家对海瑞盖棺定论

  • 古代帝王因听信谗言而犯错的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承平日久,国家无事,唐玄宗丧失向上求治的精神,志得意满,开始放纵享乐,从此少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玄宗好大喜功

  • 历史上唯一一夫一妻的皇帝,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不是唯一,一夫一妻的皇帝一共有两个,西魏废帝元钦和明孝宗弘治帝朱樘。他们都只有一个皇后而没有其他妃嫔。注意,很多人提到的隋文帝杨坚并不是,他除了独孤皇后还有其他妃嫔。首先要明确,有些人说到隋文帝杨坚,其实他并不是一夫一妻。杨坚除了独孤皇后,还有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弘政夫人陈氏、宫人尉迟氏。尤